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宋楚瑜怎麼向省民交代?P.38

宋楚瑜怎麼向省民交代?P.38

正當李登輝祭出股市「空前大利多」,調降銀行營業稅由五%減至二%,用政府補貼巨額稅金的方法,協助銀行早日打消逾放或呆帳,然而,昔日的省屬七大行庫,包括台灣銀行、合作金庫、土地銀行、台灣企銀以及一銀、彰銀、華銀共七家「龍頭銀行」,正式公布二月底止的逾放金額,七大行庫合計逾放總金額高達三○二四‧八二億元。三商銀中的彰銀與一銀逾放比皆突破六%,而七行庫平均逾放比已達四‧九一%,再創歷史新高紀錄。


今年來,國內景氣未見回升,七大行庫逾放較二月普遍都成長,這其中以房貸及建築融資為主的土銀與合庫逾放各成長三六‧三一%及三五‧○四%最可觀,逾放金額則各成長三十六億元及三十五億元。三商銀當中,彰銀繼元月逾放突破六%後,二月的逾放達四六四億元,較元月成長二五‧八九億元,逾放比進一步上升到六‧五六%,在三商銀中高居首位;一銀則在二月逾放比突破六%達六‧○六%,逾放總金額與彰銀不相上下;華銀則攀高到五‧八七%。而七行庫中,逾放總金額則以合庫的五五八‧七九億元居冠。只有股本最大的台灣銀行逾放金額為二九一‧八七億元,逾放比為二‧一八%,在七行庫中表現最佳。


宋楚瑜六年省長 行庫逾放大增難辭其咎


七大行庫公布逾放,報紙都以顯著版面刊登這則新聞,三月十六日的股市,金融股受此利空衝擊,表現委靡不振,不過請大家留意,這七大行庫在「精省」後直接改隸中央,有的則在釋股後民營化,但是在一年以前,這七大行庫都稱為「省屬七大行庫」,省政府是他們的後台老闆。例如省府直接掌控台銀,台銀又直接控有二八‧四六%的台灣中小企銀及三五‧三九%的華南銀行,台灣省政府直接控有二四‧三五%的一銀及二四‧二二%的彰銀,合庫與土銀也都是直接由省府所掌控;換句話說,省政府應為省屬七大行庫居高不下的逾放負最大責任。

最近成為民國八十九年總統熱門候選人的宋楚瑜先生,三年多前擊敗民進黨的陳定南,成為台灣省首位民選省長,在此之前,宋楚瑜獲派出任官派省主席也達三年之久;換句話說,到今年元月,宋楚瑜卸下省長職務,宋楚瑜已擔任六年的省主席與省長職務,省屬行庫逾放居高不下,宋先生恐難辭其咎。因為銀行人事調派大權,到了宋先生出任省長之後有了很大改變。

在蔣經國總統時代,俞國華先生出任央行總裁,當時俞總裁權傾一時,銀行人事最後都由俞國華拍板定案,因此,俞家班當時聲勢顯赫,例如孫義宣、錢純,金唯信等都是炙手可熱的人物,到了俞國華從行政院長卸任後,銀行人事大權落到李登輝總統手上,當時梁國樹、許遠東日漸走紅,不過,此時宋楚瑜積極掌握七大行庫人事,財政部派任的銀行董事長、總經理經常通不過省長這一關,宋省長就曾在行政院會上給當時財政部長林振國吃了閉門羹,後來財政部索性放手,不再管銀行人事,於是宋家軍積極掌控銀行人事,像何國華先生就從北區國稅局長跳升土銀總經理,然後很快速度坐上首席的台銀總經理一職,宋楚瑜貼身的夏龍、曾啟明也當上彰銀董事。


陳水扁留下乾淨的台北銀行

宋楚瑜出鎮省府六年,至少有三年以上完全充分掌握省屬行庫調動大權,可是宋省長卸職不到兩個月,原本的省屬七大行庫即背負了超過三千億元的逾放,占全台金融機構總逾放金額的半數,這是多麼可怕的數字!目前全台灣金融機構貸款總額約十三兆台幣,若以四‧九二%的逾放比來推估,全部金融機構逾放金額約六二九六億元,而省屬七大行庫即占了一半。

除了七大行庫逾放比居高不下外,台灣基層金融機構簡直就是一堆爛帳,包括地方漁會、農會信用部及信用合作社,逾放比居然高達四○%以上,地方派系把持的漁會農會或是信用合作社,一直以來就是地方派系要角的淘金窟,面對這個不合理現象,宋楚瑜省長最有權力加以處置,可是,他任職省府六年,卻任由地方金融體系肉腐蟲生,任其腐爛。

再看七大行庫逾放居高不下,有多少是地方民代留下的呆帳?很多省議員一直不願「高升」到中央當立委,就是寄生在省方有較多賺錢的機會,他們掌控銀行的資源可以用心經營地方,用心經營的人很快會成為派系領袖,而銀行呆帳也逐漸由此孳生,這種情況以三商銀最嚴重,像蔡茂興當董事長的彰銀,在這次曾正仁掏空順大裕的風暴中,彰銀的一舉一動就格外受到爭議,結果七大行庫只有台灣銀行是優等生,大多數行庫都背負了四、五百億元的逾放。

如果用這個標準來看,明年很可能也是總統熱門候選人的陳水扁,阿扁主政台北市的四年,台北銀行的逾放金額只有八一‧六八億元,逾放比只有二‧四%,如果拿銀行呆帳來比經營成績單,台北銀行比台銀外其他省屬六大行庫要好得太多,即使是阿扁在去年的市長選舉中落敗,至少陳水扁留下一個比較乾淨的台北銀行給馬英九。而同樣是院轄市的銀行,高雄銀行逾放比達四‧八%,顯然吳敦義管理銀行的成績單也是不太及格的。

距離公元二千年的總統大選還有一年時間,可是現在打開電視就可看到四位準候選人紛紛展開熱身,當李登輝總統開始擔心台灣金融機構不良債權的時候,大家不妨想想過去十年來台灣金融機構不良債權如雪球般愈滾愈大,到底是誰造成的


延伸閱讀

電到底夠不夠用?重啟核電是唯一解方?國發會主委劉鏡清3方面分析,曝台電正在做的「事」

2024-05-30

「不是調度比較多樣化,就叫缺電」!王美花拿出數據談再生能源:綠電絕對足供台灣企業需求

2024-05-07

黃仁勳來台高喊「台灣是國家」,國台辦18天後終於說話:希望他好好補課…中國有多需要輝達晶片?

2024-06-12

核電廠延役真的可能?經長郭智輝:不像家裡開關打開就行…安檢評估強化後至少要3年

2024-05-31

他花31萬買輝達,抱10年「如今飆破8400萬」!身價跟著黃仁勳翻倍,曬一圖爽喊:謝謝NVIDIA

2024-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