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不要讓政府承擔股市漲跌的責任 p.16

不要讓政府承擔股市漲跌的責任 p.16

大家都喜歡說歷史會重演,其實歷史不會完全 copy 重映,但是會以不同的形式呈現出來;像不少現在發生的經濟事務,都可以看出一些過去的影子。

一九二九年,美國總統胡佛向民眾發表演說,表示美國的經濟成長沒有問題,美國股票雖然經歷了幾年的大多頭行情,但是到當時也仍然穩健;胡佛甚至鼓勵美國人多多投資股票,也要求大家對美股要有信心。

言猶在耳,沒好久紐約股市就遇上前所未見的大崩盤,美國經濟也面臨工業革命以來首次的大蕭條。美國股市這次的大調整,足足跌掉了九成。

一九二九年的大崩盤,讓美國股市從不成熟的階段進步到成為比較成熟的市場。有了這次的教訓,此後美國政府對股票市場有了不同的看法與態度;以前美國政府可能真的有辦法影響這個市場,但經此重挫後,美國政府意識到政府本身或許沒有這個能力,也或許無法判斷後市的漲跌。 過去 FED 也會根據股價的高低而調整融資的成數, 但是在 Great Crash 之後,FED 便停止這種干預股市的政策,政府也不再動輒發表對股市看法的談話了。

台灣股市在度過了草莽時期後,這幾年也進入一個相對成熟的階段;主要因素是台股的總市值變大,政府影響能力遭到稀釋;其次是籌碼增加,股權分散,也增加政府干預的難度。更重要的是,這幾年外國法人的比重大幅成長,雖然在股市整體的比重中只有一成上下,但是與過去相較,已有數十倍的成長,尤其去年一年外國法人比重增加很大。外國法人對股市的看法不一定全對,但是它有一套自己的操作準則,可以不用理會政府的喊話,必要時,甚至可以不買政府的帳,所以政府在這方面就更難隨心所欲地改變股市的發展方向。

還有,台灣經濟開放多年之後,不論是政治、經濟及資金等,各方面受到外國的影響日深,股市不再是政府的溫度計,政策的影響力日益縮減。所以現在投資動不動就要求政府護盤,不但收不到預期的效果,對政府也是不公平的事;同時對政府而言,輕言護盤也是極危險的事。

而政府來說,面對股市發生變化,政府要做的不是護盤,而是要讓大家知道問題出在哪裡;資訊的透明公開遠比一古腦悶著頭護盤更有用。

以前我在美國幹銀行員時,負責的是中小企業放款的工作。企業融資這種事,吃倒帳是難免的;當時我老闆的態度就很清楚,他不會怪你負責的客戶出問題,但是如果你在客戶發生問題之初沒有向銀行反映,這就不應該了。同樣地,股市的問題不在於政府發生錯誤,而在於民眾不知道股票是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而其中有絕大部分不是政府的責任。

玩股票的人要知道,賺的時候當然值得高興,但是賠錢的時候絕對不是別人的責任;總不能賺的錢歸我,賠時就要不玩股票的人來分擔;政府的四大基金幹的就是這種事。

政府的四大基金分別是郵儲基金、退撫基金、勞退基金、勞保基金,四大基金的主人大多數都是不玩股票的人,股票上漲的好處他們享受不到,風險卻要他們承擔,還有比這更不公平的事嗎?像郵儲基金賺了錢,存款戶還是只能領固定的利息,萬一賠了錢,政府就得撥預算彌補差額,倒楣的是納稅人;而勞退基金賺了錢,勞工領的退休金也不會比較多,虧錢的話,退休金縮水的機率卻很大。

以前我就遇過,股市下跌時,投資人便跑證期會陳情,要求政府出面護盤。其實證期會的任務只有一項,就是要確定市場有公平的交易環境及制度,而不是要確定股票會上漲;如果投資人要求證期會確定股票會漲,這又違背了市場公平交易的精神。再加上現在台股又有外資的部分,這會使得護盤這檔事變得更複雜。

我一向不喜歡「外資」這個字眼,而應該稱作「國際資金」;理由是這些資金本來就在國際金融市場移動,而非單一國家的資金;它們是台灣的「外資」,同樣也是香港、韓國的「外資」,自然也算是美國的「外資」,所以稱為「國際資金」是比較恰當的說法。

國家是人民安身立命的根本,國家與人民的關係密切是很自然的事。如果一個國家發生動盪,人民的一切便都沒有了;同樣地,如果一個國家把所有的資源都放在本國內,萬一本國發生問題,就什麼都沒了。不過這種情況可以透過國際資金的管道,將風險分散出去。在現今國際化、資金無國界的時代中,人民把所有資產都放在自己的國家,不一定是愛國的表現,反而是能夠將資金透過有效的管道分散風險,進而賺到國際市場的錢,再在適當的時候轉成本國資產,護盤也好,低檔承接也好,都算是利國利己的事。

過去幾年美國的經濟成長得既快又久,因為台灣是美國最大的電子業供應商,所以美國景氣熱,台灣景氣自然也跟著好,這也是台灣受到金融風暴影響不大的原因之一。

照理說,以美國這麼大的經濟體,經過這麼多年的大幅成長,政府早就該降溫了,但是 FED 卻拖到去年下半年才開始踩煞車。 這是因為三年前先有東南亞金融危機,接著是南美、巴西、俄羅斯,甚至美國自己也發生了 LTCM 事件;等到這一連串的風波稍稍平息之後,葛林斯潘才開始有動作,而且還是慢慢地踩煞車。

升息對香港這種地區是最不利的,因為香港銀行多、物業公司多,而這些行業對利率又最敏感,所以過去這一段時間香港股市的表現不是很好。但是台灣成長是依賴美國的景氣,所以台灣股市不受初期美國升息的影響,表現比香港好得多。

不過 FED 升息的成效在今年四、五月已經顯現, 最近各主要研究機構都認為美國的經濟成長會慢下來,所以 FED 也沒有繼續升息的迫切性。 美國不再升息,對香港的壓力便減輕;但是升息的後遺症是經濟走緩,消費需求減弱,這對台灣就不妙了。所以我們可以看到近來香港股市表現不差,但是台股的壓力沉重,也逼得台灣政府出面護盤。

美國經濟確定走緩後,全球主要工業國家中,歐洲始終是那一副不好不壞的德性,日本在壞了十年後,應該會有機會走強;但是我們已經被騙了好多次了,所以寧可先看到日本真的好轉再說。中國大陸在經過這幾年的調整後,轉好的機會已經大很多。

過去中國的經濟每年都有七、八%的成長,為什麼我們還是說她不好?這就像女人的年紀一樣,三年前是三十五歲,三年後還是三十五歲,全由她說,沒人相信是真的。當然我們寧可相信中國中央政府沒有作假,但是中國實在太大了,地方政府或國營企業有達成預算目標的壓力,這就提供了作假的動機。此外,中國經濟看重的是產值而非銷售值,這與西方國家的認知也不一樣,所以過去中國官方宣稱七、八%的經濟成長聽聽就好,不必太過認真。

由於國際主要股市都面臨不小的壓力, 而中國經濟可望真的轉好,再加上 MSCI調高中國的權值,使得國際資金陸續透過香港的紅籌股向中國報到,幾乎已經成為國際資金的共識。而這股資金從台灣到香港再到中國的移動趨勢,與台灣本身的狀況,尤其是台灣政府,沒有太大的關係,可是依舊有很多人給台灣新政府護盤的壓力,其實是搞錯方向了。

最近 QFII 持續呈現賣超現象,不少媒體指外資與政府作對;但是我倒要提出一個看法,所謂的外資是很多不同的基金,他們彼此之間並未連線進出;當國際資金移動的方向集體轉變時,政府為什麼要和外資作對?而當外資要離開台灣的時候,政府為什麼要護盤拉高股價讓他們賣到好價錢,或是擴大成交量讓他們更容易撤出?

當股市發生非經濟因素時,政府護盤是有道理的,像 LTCM 事件或是香港政府兩年前的護盤動作;可是後遺症是一旦政府介入之後,便很難分得清哪些是經濟因素、哪些是非經濟因素,甚至政府也不一定有能力分辨兩者的差別。

我要再次強調,近期股票的下跌,不能完全代表市場對政府的評價;國外半導體公司的股票賣壓重,日本股市也一路走低,諾基亞股價重挫三成,手機市場不如原先預期的樂觀,個人電腦的銷售數字也不盡理想,美國經濟走緩,日圓走貶。這些都是台灣股市下跌的可能原因,投資人怎麼可以要求政府承擔這麼多的責任呢?

延伸閱讀

高層主管常做蠢決策、還怪基層執行力差?一個銀行櫃員職場啟示:為何員工只想混日子…大老闆不知道的事

2024-04-25

勞保繳一輩子全成泡沫!「4種人」退休領不到錢⋯專家:這情況年資歸零、多繳保費也不會退還

2023-09-17

報稅貸款找哪家? 玉山、中信…各家銀行優惠一次看:4家祭首期利率僅0.01%,它最快1小時撥款

2024-04-24

Fed今年可能根本不降息!多家銀行已不看好 華爾街就它預測「最溫和」:最快7月首降

2024-04-27

「新青安貸款」首購都在辦!5大銀行上季新承做房貸創同期新高,房市有點過熱?央行這麼說⋯

2024-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