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買單,把舊帳一次結清! P.16

買單,把舊帳一次結清! P.16

近來美國科技股又傳出災情,不但 DRAM 股跌,個人電腦股也跌,甚至連年初已經大跌過的網路也再次大跌。原本大家認為網路股經過年初的一波修正後,應該是大勢底定,沒想到現在又面臨新的調整。

以純網路公司而言,除非是最大的,不然就很難存活;我們也曾經提過,一百多年前的鐵路公司也是盛極一時,但是單純地鋪鐵軌是賺不到錢,還得從事土地開發,這樣才會有利潤。

鋪鐵軌是基礎建設,雖然本身賺不了錢,但是如果鐵軌沒有先鋪好,隨後的土地開發也不會有成效,只會虧更多。現在的情況是,不知道是我們被網路公司寵壞了,還是網路本身沒有做出具有附加價值的東西,以致沒有人願意在基礎建設上面努力。我說的基礎建設不是指寬頻、光纖這類硬體的建設,而是網站的內容要能夠符合消費者的需求,要讓上網的人願意付錢上網;現在的網路公司只要求大家多上網,可是網站裡面又沒什麼內容,這樣上網的人怎麼願意付費,網路公司怎麼會有利潤?

多數人都以為,網路公司從事電子商務(電子商務)是天經地義的事,只怕做得不夠,絕不擔心做太好;但是一些美國網路公司做電子商務做得太成功了,像亞馬遜書店( AMAZON )一樣,結果造成其物流壓力太大,營運成績完全被物流和倉儲的包袱抵銷掉了。電子商務是可以快速擴大業務,但是這些網路公司沒有從事實體交易的經驗,不知該如何紓解物流的壓力。

只要電子商務賣的是書本或是有形體之類的產品,就一定會面臨這種問題;但是賣的若是資料或是金融資訊,那就容易多了。大家都知道 Wall Street Journal在金融資訊領域的優勢,有一家名稱和它類似的 thestreet.com,專門從事新聞、資訊,但是不做分析推薦的網路公司,在這一波的競賽中,thestreet.com 的股價從八十美元掉到剩下三美元;除非是老大,否則還是很辛苦。

每一家公司都要賺錢,可是網路公司一直看不到獲利,才會引起投資人質疑其前景何在。我倒不擔心這個問題,像壽險公司平均要到第七年才能開始賺錢,可是並沒有人懷疑壽險產業的前景,所以現在網路公司沒賺錢並不是大問題。我比較在意的是,七年後這些網路公司還在不在。

網路是一個新領域,不管網站怎麼做,初期都得付出大筆的學費。有一家網路公司準備做第二代的網站,事前光是找顧問協助規畫就花掉一千萬美元,最後評估的結果是做不下去,第二代計畫便告終止。看來還要等相關的科技更成熟後,網路公司存活的機率才會提高,就像輪子發明後,人類的文明開始突飛猛進一樣。眼前網路的成本高、收費低(甚至不收費),再加上物流的致命傷沒解決,或許還有一段苦日子要熬。

比方說,美國的上網人口約四、五千萬人,但是擁有寬頻上網的人才六、七百萬人左右,比率仍低;頻寬不夠普及,使得網路公司的發展受到限制,人們不再有耐心慢慢等待上網連結。台灣雖然整體網路的水準落後美國不少,但是擁有寬頻的成長比率卻將比美國快。

現在最普遍的上網工具還是個人電腦,但是個人電腦只是打字機衍生出來的文書處理機器和運算工具,何況拿個人電腦來打中文還是很不方便,也限制了中文上網人口的成長。台灣的上網人口雖然不少,但是還是以學生和上班族居多,原因就出在個人電腦的中文介面比較麻煩的關係。

不過現在慢慢抬頭的 PDA 多以面板觸控方式輸入,這對使用英語的人來說, 每一個英文字由好幾個英文字母組成,只要寫錯一個字母,就得重新輸入,反而大大地不便;但是對單字單義的中文手寫輸入而言,卻是 PDA 最理想的介面。 因此未來在 wireless (無線)的領域裡,很有可能是中文的天下。不只 PDA,還有其他 IA (資訊家電)、SET-UP-BOX (機上盒)這類的產品,也都將如此。

要擴大網路市場,就必須增加上網人口、上網時間,以及提供更好的服務;前面兩項有待硬體建設的升級, 包括寬頻、3G、SERVE、資訊家電等的普及率提高。所以我對網路的未來看得沒那麼悲觀,只是個別公司要有本事等得到救生員到達。

網路事業初期的進入成本很高,整體的硬體基礎也不普遍,再加上近一、二年資金來源時好時差,現金流量不夠穩定,如今看來,恐怕得等到明年初才會有新的錢來「加油」;部分網路公司的計畫不錯、技術也不賴,可是面臨這些問題,還是只能提早畢業。

就像做股票的人常說的:「寧可看錯,也不要對得太早」,因為看得太早,即使看對了也不一定能熬到成熟的時候;但是當環境成氣候了,就算看錯了,也不至於死得太難看。好像革命先烈一樣,沒有他們的犧牲奉獻,後代的人不可能享受好的生活;但是在投資活動上,我們實在不需要當烈士,在市場還不明朗的時刻,便第一個衝出去拋頭顱、灑熱血。

既然談到股票,我想這也是這幾個禮拜以來大家最關心的話題;從全球貨幣來看,我認為歐元有走強的機會,雖然當前歐元走勢弱得讓人灰心。

先從德國馬克談起,原本東西德合併後,西德承擔了東德的負債、社會福利和無效率的經濟,馬克當時就該走貶;但是為了維持日耳曼民族的顏面,德國央行硬是維持高利率,使得馬克該跌不跌、居高不下。如今歐元區成立,德國藉著讓歐元貶值來掩護馬克的疲態。但是歐元跌好不好?我曾聽台灣上市公司的老闆提過,現在最強的市場是在歐洲,顯然在經過美元漲、歐元跌的過程後,歐洲地區的競爭力已經大為精進。

英國也曾面臨這種狀況,柴契爾夫人上任之初,整個歐洲的經濟也是糟到極點;當時有一個形容歐洲經濟的字眼︱ eurosclerosis (歐洲硬化症), 這是從動脈硬化( arteriosclerosis )轉換過來的;意思是指歐洲因為稅率、工會、產業保護等等的法令限制,使得經濟活動好像膽固醇過高阻塞了血管而無法流動。

柴契爾上任後努力清理英國本身的經濟阻礙,如水、電、瓦斯、鋼鐵公司的民營化等,減少政府干涉市場的機會;當然過程也付出不小的代價,不過英國經濟終於領先歐陸國家有所起色。所以英國對加入歐洲共同市場的態度不甚積極,更拒絕成為第一批的歐元成員國,是因為她的經濟比歐陸國家要好,為什麼要自找麻煩往火坑裡跳呢?

每次我上館子,如果餐桌上還有上一位客人留下來的殘渣,我一定會請服務生清理乾淨,順便讓他知道,這是上一位客人弄髒的,不是我的錯。台灣的新政府面臨了政權移轉後,各種執政上的難題,其實這個時候正是好好清理過去陳年痼疾的最佳時機;不少銀行的總經理,一上任便立刻將過去的呆帳逾放一次提列,也是在宣示這些洞以前就存在了,不是我搞出來的。

很多人都應該有這種經驗, 大夥兒上 KTV 唱歌,呼朋引伴來來去去固然過癮,但是愈到後面,留下來的人心中愈沉重,因為離結帳的時刻愈來愈近,到時不知道該由誰去買單;不過最後一定得有人出面就是了。就算台灣這次沒有政黨輪替,過去存在的問題遲早還是要爆出來,只是時間快慢、當時由誰執政而已。眼前新政府應該把握金融市場的修正時機,乘機把過去的問題一次結帳買單,從改善基本面著手,這樣不要多久,就能有重新出發的本錢。

延伸閱讀

英國田野裡的時尚專家

2024-03-20

長榮第1季獲利初探—外功易練,內功難成

2024-01-29

理性與感性兼具的北歐旅店

2024-04-17

回到TWA的流金歲月

2024-01-17

午後的簡單小確幸,用電鍋輕鬆做甜點

2015-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