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設計加代工的優勢組合 P.14

設計加代工的優勢組合 P.14

最近全世界媒體的焦點似乎都放在台灣經濟及金融情勢上面,顯然台灣在政權移轉半年多後,未來的發展已經成為世界關心的議題。

據我了解,部分國際人士對台灣新政府抱著較同情的態度,因為台灣現在大部分的問題都不是現任政府製造的,而是長期著重經濟快速發展,卻忽略其他方面的失衡後,所累積的必然後果。

拿現在大家都擔心的銀行逾放來說,十年前銀行開放設立,整體銀行業的資本驟增八成,對放款的成長造成莫大的壓力;但是本國銀行不太有能力對國外放款,國內的製造業又不容易大幅成長,放款市場不夠大,沒有這麼大的資金需求,所以銀行放款業務只好向營建業集中。對營建業者而言,銀行送錢上門,當然樂意之至;可是到後來才發現,借錢容易還錢難。營建業蕭條多年,銀行也跟著慘澹經營,這兩者的問題基本上是綁在一起的。

不光是營建業,銀行多數放款的抵押品還是房地產,而銀行也認為有房地產作擔保,放款就很安全,如今這些觀念和作法都被市場證明是錯誤的,而且相關的業者也都為錯誤付出重大的代價。

不動產放款市場遭受重傷,對製造業的放款也面臨轉變。過去十年來台灣以個人電腦產業為成長的龍頭,而台灣獨霸個人電腦領域的關鍵,是二十年前美台斷交時,當時有很多優秀的學生因為擔心台灣的局勢而到美國念書、就業,等到若干年後,台灣穩定下來,新竹科學園區又逐漸成形,這批海外學人便開始陸續回流。他們有的是 MBA、有的具電子工程背景,再加上在美國十年的就業經驗、人脈關係、語言優勢,經營的模式相通,回台後又做類似的工作,先是成為以前美國公司的零組件供應商,再進而成為代工夥伴。

看看亞洲其他國家,並沒有面臨台灣二十年前如此嚴重的政治危機,所以也沒有和美國發展太密切的聯繫關係,因此儘管有心複製台灣的發展模式,也是有心沒力。

至於日本、韓國和台灣走的路線又不一樣,日韓一心想做自己的消費產品,不論是電視、VCR、音響、微波爐等等,甚至也把個人電腦歸類為家電消費產品, 掛上自己的品牌。但是他們忽略了一項致命因素,當美國微軟及英特爾統一個人電腦規格後,這時擁有自己的品牌、系統及規格,不但不能增加附加價值,反而減少原本既有的價值,因為與主流系統不相容。於是台商抓住商機,快速增加產量,成為一方之霸,日韓則應變不及,東南亞國家就更不用說了,根本是不同量級的競爭。

當台灣的個人電腦愈做愈大,大到市場占有率無法再成長了,就只好往大陸發展,以降低經營成本。做生意就要不斷地成長,如果成長率趨緩,便很難維持毛利;全球的個人電腦市場成長趨緩,已經面臨這個問題,台灣的業者也無法置身事外。台灣銀行業現在不僅碰上經濟成長趨緩、個人電腦產業營運受到衝擊的影響,再加上存在已久的呆帳問題急劇惡化,所面臨的壓力自然非同小可。

不過對台灣業者來說,不必太過擔心個人電腦不能繼續成長,因為還有其他產品可以做;而且全世界也只有台灣有這麼大的電子產品生產基礎,再加上大陸作為生產腹地,以台商為主軸的電子產品不但產量最大、品質最好、價格最低,還有能力生產資訊家電、手機、PDA 等新世代的產品。

資訊家電產品和個人電腦不同,個人電腦有統一的規格,廠商的決勝關鍵要靠量、靠價格;資訊家電、手機領域中沒有微軟、英特爾,每家的規格都不同,所以單一產品的產量不會太大,這是台灣業者經營模式的新挑戰。

現在有一派的人認為 PDA 與手機將會結合成為一體, 但是另一派的人卻認為泛資訊家電的產品會更趨多樣化; 他們的論點是,與 PDA 結合後的手機,功能會愈來愈複雜,將來要使用的人可能得先修個電子工程學之類的學位才懂得如何操作;另外,功能愈多樣化就會愈耗電,而無線設備產品則一直存在電力的問題。

所以我反而覺得,將來台灣代工產業的主力客戶,很可能不是美國現存的個人電腦或科技大廠,而是非電子產業的客戶;比如是某家銀行為了給其客戶一台可直接連上該銀行網站的 PDA,其中不管是密碼、帳號、轉帳等各項業務的功能都設定好了,客戶只要開機就能方便使用,又具保密安全性。還有就是券商推動電子下單,送給客戶無線下單的 PDA,或是企業配給員工清查庫存的資訊家電設備等。

這類原本不是科技產業的公司當然不知道要如何設計一台合適的資訊家電產品,但是他們可能會透過美國的設計公司,再轉由台灣廠商製造生產;甚至直接找台灣廠商以類似 ODM 的方式設計製造。 這類產品少量多樣,需要快速更換生產線,而且因為不是靠量取勝,所以設計部門的價值會更加凸顯。

資訊家電這種東西的體積要小,所以不能有太多的程式或軟體,所以盡可能將程式功能燒在單一晶片之中。台灣的 IC 設計公司很多,甚至不少美國的 IC 設計公司也是台商成立的;設計能力強,加上 IC 代工獨霸全球,這種優勢的組合不是其他國家可以隨便取代的。

美國的系統整合是將軟體放在個人電腦裡,比較像是服務業,因為美國的公司多,需要服務的客戶也多,所以這類公司在美國能賺到大錢。但是服務靠的是國內市場, 所以台灣要賺老美的錢, 只能靠外銷,只能做製造,因此要連結設計與IC 代工,製成晶片後再外銷,在這個領域,台灣則強過美國。 這也表示台灣的科技產業可以往上游發展,往高附加價值、高毛利的產業走。不過這其中有兩個變數:

首先,個人電腦下跌的速度比資訊家電成長的速度來得快,台灣正好卡在兩者的中間,處於不上不下的窘境。以前在美國的時候我喜歡駕帆船,要轉彎時必須改變風帆的方向,而在轉動風帆時,速度要很快,否則從正向風轉向逆向風時,中間會有個切風面,如果沒有一下子就轉過來,風帆就會卡在切風面,幾乎動彈不得。台灣的資訊產業正好面臨從個人電腦到資訊家電的切風面,轉換的速度要再加快一點,不然卡在切風面就有點累了。

其次,台灣內部有些聲音具有社會主義的色彩,有產業政治的概念,要凍結市場經濟的法則,要拯救一些已經不行的產業,要留住外流的產業,要抓住個人電腦產業的基礎,要……;假如政府堅持如此,就只能跟著個人電腦市場一起向下沉淪了。雖然我極端不贊成有所謂的產業政策,但是就算要有,也要挑一些旭日東昇的產業,而不是配合夕陽西下的產業。

當然新政府的處境很值得同情,碰到這種罕見的狀況,大家又急於要它有所表現,但是要處理這種狀況,短期內絕對不可能有好成績,更不可能沒有痛苦,所以政府被逼得只好一直掩蓋壞消息,拚命製造表面的利多。

企業要往大陸發展,政府不但不應該挽留,甚至還要鼓勵,請這些在台灣已不具競爭力的產業,釋出他們所占據的土地、人力及其他資源,留給有高附加價值的產業使用。不過這種轉變需要時間,也一定會面臨一場陣痛。

當船卡在切風面時,若不快點將風帆轉向,水就會一直進來,這時船會更重,就更難轉向;如果一直轉不過去,到最後恐怕只能跳船了。日本經濟在切風面一卡就是十年,根本翻不了身,很值得台灣朋友謹記在心。

延伸閱讀

上午6-8點要到新竹沒座位…聯發科高鐵站附近建3千人營運中心吸台北人才,仲量聯行:軌道經濟成形

2023-07-11

興櫃股王10月將上市》聯發科小金雞達發 去年幾乎賺兩個股本 本益比逾40倍!為何兩大事業成長看俏?

2023-07-18

廣達、台達電、聯發科…需要更多護國神山!捍衛台積電「一個人武林」,謝金河點3台廠快蛻變

2023-08-31

當你被房東趕走2、3次就會認真考慮買房了...看似租與買的居住自由,誰知咬牙背負上千萬房貸的苦

2022-11-02

聯發科找輝達結盟合作,挑戰高通有何優勢?切入車用座艙系統、晶片供應鏈,力拚動搖車用版圖

2023-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