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台灣經濟奇蹟哪裡去了?P.100

台灣經濟奇蹟哪裡去了?P.100

一九九○年的二月二十八日,台灣股市在土地神話發酵聲中,締造了史上最高的一二六八二點天價,這個新高指數迄今十年來,任憑美國高科技景氣創造了台灣無數電子新貴及電子業的榮景,甚至台股有三度觸及萬點的機會,但是卻始終無力再挑戰這一歷史紀錄。

反觀與台灣有一水之隔的香港股市,正當台灣締造歷史新高價當天,香港恆生指數收盤二二六七點,那時香港正深陷六四天安門事件的噩夢當中,台灣的加權指數足足比香港恆生指數超越一萬點以上。


台灣資本市場出了什麼問題?


然而十年河東,十年河西,十年前領先香港股市達一萬點的台灣股市,十年後台灣的加權指數反倒落後香港恆生指數達一萬點之多。就以元月三十日收盤價來說,台灣的加權指數是五六九五點,而香港恆生指數是一六○一六點,港台兩地股市差距達一○三一六點。

十年前領先香港股市多達萬點的台灣股市,如今反倒輸給香港股市一萬點以上。我們不是口口聲聲說台灣創造經濟奇蹟嗎?可是短短十年光景,台股由原來領先港股一萬點,到如今反倒輸給港股一萬點以上,這一來一回之間相去兩萬點。從港台股價在十年之間的極度落差來看,兩地的資本市場結構與經濟的發展到底產生了什麼質變與量變,殊值得深入探討。

回顧港台兩地過去十年政經情勢的變化,都堪稱是變化多端。台灣在政治結構上剛好從兩蔣的集權體制中解構出來,李登輝總統從政治實習生搖身成為集黨政軍大權的權威人物。台灣也進入百花齊放時代,各式媒體如雨後春筍林立,媒體大鳴大放,社會幾乎是百無禁忌,新興政治人物取代昔日集權制時代的老政治人物。

在經濟上,土地與房地產神話逐漸吹破,營建大亨不再風光,取而代之的是電子新貴。昔日靠政府保護的產業紛紛在時代轉型中被淘汰。在產業激烈的轉型過程中,產業出現十分嚴酷的大淘汰賽,很多企業大亨慘遭出局。


中資企業對恒生指數貢獻度大增

而九○年代的香港在中英完成草簽之後,港英政府統治香港百年漸近尾聲,九七成為香港命運的分水嶺。從九○年到九七年間,英國與中方數度為主權移交進行磋商,尤其是新機場興建,中英雙方歧見不小,但皆能顧全大局,終能完成大嶼山機場,港督彭定康也得以全身而退。一九九七年香港完成回歸,不久即遇上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及九八年國企股崩跌,國際炒家狙擊香港金融體系的大變局,所幸香港特區政府因應妥善,才安度危機。

照說香港與台灣在政經體系都遭逢重大變局與挑戰,九八年香港股市一度重挫到六五四四點,與台股十分逼近,香港與台灣股市一度瀕臨交叉,可是九八年迄今才不過整整兩年光景,香港股市扶搖直上,台灣反而節節走低。

九○年代,台灣還有科學園區創造的高科技繁榮,反觀香港財團一直以加工業、地產為主軸,錯失了九○年代資訊硬體製造的機會,到了二十世紀末,香港急起直追切入網路與電子商務,卻是搭上末班車,李澤楷領軍的盈科數碼動力吞下香港電訊,財力一度告急,台灣在 IT 產業或知識經濟的發展都沒有明顯落後香港的現象,甚至台灣一向欠缺的國際級大企業,在台灣的半導體產業發展成熟後,台灣的台積電與聯電已經可以自成一格成為國際級大企業,但是台灣股市為何仍落後港股一萬點?

首先是指數取樣方式不同,香港的三十三檔成分股比較具有攻擊力,台灣的股價指數是以加權平均的方式計算出股價指數,香港的恆生指數則是以三十三檔取樣的成分股而組成,每年大約篩選出五檔替換,入選恆生成分股的公司都是具代表性的香港大企業,這些公司獲利都是一時之選。

即使是中資企業,只要經營規模夠大,很快都能成為恆生成分股,例如九七年以前進榜的中信泰富與華潤創業,九八年之後又有上海實業,九九年入選聯想集團,二千年又有中國移動雀屏中選,使得中資企業對香港恒生指數貢獻度大增。例如中國移動去年貢獻了四四八‧三億港元的獲利,中信泰富也有二九‧六六億港元的獲利貢獻。


台灣企業在二十世紀的最大障礙是全球視野的挑戰


好的盈利成長是股價推升最重要的原動力。除了中資企業對港股的貢獻外,香港地產集團與金融集團成了香港一股穩定力量。這兩年對香港貢獻最大的財團非李嘉誠家族莫屬。在香港三十三支成分股當中,李嘉誠家族包辦了長江實業、和記黃埔、電訊盈科及香港電燈四家公司,這四家公司又以和記黃埔與長江實業最具分量。

前年和記黃埔全年獲利總和高達一一七三‧四五億港元,長江實業全年獲利則高達五九三‧七八億元,如果計算每股純益,長江實業每股純益達二五‧八四港元,和記黃埔更達二七‧五二港元,如果以本益比論,長江實業本益比只有三‧九三倍,和記黃埔則只有三‧五三倍。

和黃的主要進帳則來自去年賣掉英國 ORANGE 電訊的入帳,去年因為又有機會處分德國 MANNESMANN 電訊股權,使得和黃與長江實業年獲利仍然十分可觀,去年長江實業獲利約二四六‧四六億元,和記黃埔約四二九‧一億港元,獲利雖減半,但仍屬高獲利,單是和記黃埔與長江實業兩家公司前年全年獲利即高達一七六七‧二三億港元,折算成新台幣高達七千億元,這比起台積電去年獲利六二八億元足足超過十倍,即使將台積電與聯電去年獲利合計也只有一一二五億元,僅是長江實業與和記黃埔的七分之一強。

會賺錢的香港財團,除了李嘉誠家族外,郭炳湘家族的新鴻基地產前年獲利一○八‧二二億港元,去年獲利九六‧一四億港元,李兆基的恒基地產前年獲利五四‧二二億港元,去年獲利五六‧二五億港元,都是高水準的代表作。除了有實力一級棒的財團外,香港財團的國際化經營眼光的確在台灣之上。正當台灣首富蔡萬霖仍流連忘返台灣的土地與金融保險事業之際,年紀與蔡萬霖相差不多的李嘉誠早已跨出腳步,從塑膠花、地產、港口碼頭一腳踩進他不熟悉的電訊事業,李嘉誠大量聘用外國專家,將專業發展根據地推向歐洲,這是了不起的大成就。跨進二十一世紀,台灣企業家最大的障礙很可能是全球視野的挑戰。


香港銀行業實力非同小可


香港另一個令台灣可望而不可即的是香港銀行業的實力,在三十三檔恒生成分股裡,進榜的銀行股至少有匯豐控股、恒生銀行、東亞銀行與道亨銀行四家,這其中前年獲利四一九‧六一億港元、去年獲利五五二‧三二億港元的匯豐控股堪稱是香港銀行的代表作。

港股站穩在一萬五、六千點之上,匯豐控股絕對是大功臣,九○年代初期匯豐銀行股價徘徊在四、五港元之間,其後四股合併為一股,面額成為十港元,匯豐銀行就從二十港元左右起漲,隨著匯豐購併英國米特蘭銀行,及澳洲、美國分行相繼開張,匯豐經營實力愈來愈強大,九七年港股大漲到一六八二二點,創了歷史新高價,匯豐控股一馬當先漲到二七九港元,七年之間股價漲了十幾倍,九七之後,匯豐控股又一股拆成三股,如今股價在一二二港元,還原原來的股價已經是高達三六六港元,匯豐控股股價穩健上揚,成為香港股市多頭護身符,而匯豐控股市值高達一‧一七六兆港元,已經是香港無可替代的龍頭大哥。

除了匯豐控股當仁不讓外,匯豐控有大部分股權的恒生銀行表現也不遑多讓,過去兩年恒生銀行一直維持高獲利表現,前年恒生銀行獲利八三‧○七億港元,去年獲利上升到一○二‧五八億港元,每股純益高達五‧三八港元,去年一年,恒生銀行創下一倍以上的漲幅,並且創下一○八港元的歷史新高價,表現令人刮目相看。

其他如東亞銀行去年獲利二○‧三億港元,道亨銀行去年獲利一九‧九二億港元,每股純益分別為一‧四四港元及二‧八六港元,香港腹地不大,但是香港銀行普遍保有高獲利,像匯豐控股每股純益高達六‧三七港元,這使得香港銀行股即使股價看似很高,但本益比並不特別凸顯,例如匯豐控股本益比只有一八‧○五倍,恒生銀行也只有一九‧二二倍,道亨銀行一五‧一四倍,東亞銀行更只有一四‧六五倍。


廉價資金為香港房地產提供屏障


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後,香港地產也曾經慘跌,即使迄今香港地產行情仍不復當年,不過香港地產商仍能迭創高獲利,銀行在高貸放比率,地產卻大跌聲中卻受傷有限,除了國際化經營表現突出外,香港作為亞洲金融中心,尤其是充作台商赴大陸投資的跳板,甚至是大陸地下資金匯出國外管道,香港銀行有廉價資金成本的優勢,應是迭創高獲利的主要關鍵,這也是台灣比香港少的一個屏障。

若以總市值來算,台灣的銀行比起香港只有靠邊站,例如匯豐控股一‧一六七兆港元,折算台幣已達四兆多元,這已是全部電子股市值加起來的總和,恒生銀行市值二○六五億港元,算成台幣也有八二五九億元,拿台灣市值最大的金融股國泰人壽來比,國壽市值只有三六四四億元,也只有恒生銀行的四四%,台灣的新銀行股市值加起來還不及二千億元台幣,全部十六家新銀行還不及恒生銀行的五分之一。台灣金融股股價長期低迷,已將自己脆弱的實力充分暴露在外,怪不得外國媒體頻頻報導台灣將發生金融風暴。

其實香港光是自身財團及雄厚的金融實力,還不足以撐大香港資本市場格局到今天這般大,還必須加上兩個新動力,其一是香港在電訊方面的努力在亞洲已居領先地位,香港除了原先大東電報局轉投資香港電訊外,香港行動電話業者競爭更是激烈,像是數碼通已搖身一變成香港大型電訊公司,躋身恒生成分股行列,除此之外,李嘉誠更以和記黃埔全力轉型投注電訊事業。電訊產業的源頭在歐洲,香港充分與歐洲接軌,使自己享有地利之便。

另一個更大的動力來源則是中國電訊事業也加入香港版圖,一九九九年中國移動在香港掛牌,去年又有中國聯通。中國移動發行一八六‧○五億股,去年股價一度大漲到八十港元,創造了一‧四八兆港元市值,一度是香港市值之王,而中國聯通發行一二五.五三億股,股價一度漲到二十二港元,市值一度高達二七六一億港元,中國移動市值可以與匯豐控股抗衡,中國聯通則比照恆生銀行。中國移動與中國聯通在香港掛牌,全部躋身香港五大市值行列,威力之大可以想見。


港股中國化是新動力


二○○一年香港資本市場還有一樣大事,那就是中國最龐大的電信股──中國電信準備在今年六、七月分別在香港與美國兩地掛牌。身為中國最大固網公司的中國電信已經委任摩根士丹利、美林證券及中國國際金融為財務顧問,預計集資七十至一百億美元,這將是中國歷年來最大規模的新股發售,如果八成在香港上市,那麼七八○億港元的集資金額也是空前,單是中國企業今年準備在香港集資的金額即高達一千三百億港元之多,香港股市逐漸中國化是港股另一個新動力。

從九七之前,中資集團開始在香港掛牌上市,接著國企H股又有四十多家企業在香港掛牌,這一年多來香港創業板又以中國企業來港掛牌居多,而且去年到香港掛牌的國企股都屬超重量級企業,例如九七年之前最具分量的上海石化上市只有二三.三億股,去年掛牌的中國石油股份發行一七五.八二億股,接著中國石油化工也發行一六七.八億股,今年第三大的中國海洋石油也準備在香港掛牌。

香港資本市場搖身一變成為中國國營企業對外籌資管道,有實力的中國企業紛紛在中國掛牌上市,強化了港股的廣度與深度,香港資本市場徹底「中國化」,這恐怕是港股屹立不墜的關鍵。

從九八年九月香港股市慘遭外國炒家狙擊以來,一方面香港財團充分國際化,香港金融機構實力更壯大,再加上香港全力培植電訊產業,又接納超級龐大的中國企業在香港上市,短短兩年之內就把台股拋開萬點以上。反觀九八年以來,台灣先是遭逢亞洲金融風暴末段調整,台灣爆發了本土型的金融風暴,元氣尚未復原,又發生九二一大地震,之後政權更迭,國民黨下台,政治紛爭四起,再加上台灣賴以生存的科技產業景氣逆轉,台灣的電子業面臨股價重挫的大壓力。

去年一年,台股大跌五八三八點,反觀香港恆生指數只小跌九四六點,港台兩地股市指數差距愈拉愈遠,回顧十年前,台股領先港股一萬點,如今倒輸一萬點,十年之間港台股市相去兩萬點,仔細相較,台灣股市的表現怎不令人擲筆三嘆!

延伸閱讀

00919到明年9月都季配0.54元,會一直配這麼多?陳重銘:00919存股4大重點「1秘訣每月加薪1萬元」

2023-09-13

存股中華電信、台積電,工程師45歲提早退休改存ETF:「以前賣股像割肉」翻轉3個投資思維

2023-09-13

玉山金、開發金...存股族紛紛停扣「這3檔金融股」!大家「定期定額」都買哪一支?存股TOP20一次看

2023-08-16

2024報稅必看!新版所得稅級距表:年收入多少以下不用繳稅?破解「扣繳憑單的秘密」有機會退稅

2024-04-26

玉山金、國泰金退燒?大家定期定額都買哪一支:台塑和這2檔金融股竄升!存股TOP20一次看

2023-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