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兩岸入會後的香港地位 P.16

兩岸入會後的香港地位 P.16

兩岸入會( WTO )的腳步愈來愈近了, 甚至有媒體透露大陸將在九月中旬正式入會,而台灣則晚中共一天入會;看來兩岸在這場長達近二十年加入世界性貿易組織的長跑中,總算達到初步目標。不過在大量討論兩岸入會的議題中,很明顯地漏掉了香港;究竟香港在歷經九七回歸中共後,又再面臨入會的衝擊,會有什麼樣的影響?

一九九五、九六年之際,我還在霸菱香港公司時,我的老闆非常看好香港的前途,認為在回歸後,香港情勢一片大好;可是當時以我建立大中華研究團隊不算太成功的經驗,對香港並沒有這麼樂觀。 香港當然有其獨特的優勢,這是一個非常自由的地方,對人才和資金都有很大的吸引力;然而九七回歸後,香港雖然還算自由,但是和過去相比,自由度畢竟退步了,而且空間也會愈來愈小。香港並沒有自己的製造業,全仰賴大陸龐大的勞動市場作為製造後盾。過去她扮演大陸面對西方世界唯一的窗口;改革開放後,中國積極向外伸展觸角,但是唯獨對台灣,由於有太多複雜的因素,使得雙方都透過香港作為中介者的角色進行往來,也延續香港特殊的重要性和功能性。 除了本身自由度的色彩日益褪色外,距離兩岸入會已進入倒數計時的階段,香港的中介功能也逐日減低。香港最怕的,就是台商可以直接投資大陸,其次是大三通;未來台商透過香港作為貨運、轉口、控股公司,或是律師、會計師等簽證服務的需求將慢慢減弱。 說到三通,過去因為兩岸的微妙關係,使得政府沒有能力保證赴大陸投資的台商不會被欺負;台商一旦在大陸出了問題,投資的資金或擁有的資產遭到沒收可能都還算小事,這幾年更嚴重的是連命都沒了。每回雙方要談判時,台灣必然提出簽訂投資保障協議,一旦違約時該如何如何;可是大陸方面則要求在討論這些實質問題前,先談政治,確定統一、一中等前提;所以保護大陸台商的協定,便一直在雙方找不到焦點的情況下付諸闕如。 站在大陸的立場,台灣不是一個國家,要怎麼跟台灣談投資保障?這樣難道台商便得一直在兩岸不確定的環境下,承受高於正常投資的不當風險?我想只要兩岸一入會,這個問題立刻迎刃而解;因為世界貿易組織早已定好成熟、國際化、完整、公平的遊戲規則,而且是會員與會員的關係,不牽涉到國家的問題;如台灣以 TPKM (台澎金馬)的區域名義入會,香港也以特區的名義入會。往後台灣與大陸到底是不是「特殊國與國」的關係還有得吵,倒是肯定會有「會員與會員」的關係。 雖然名為世界貿易組織,但是她不光只管貿易,也管投資關係。甲會員投資乙會員一定要受到最基本的待遇及保護,如果違反相關規定,甲會員可以向世界貿易組織有關單位申訴,要求仲裁;一旦認定屬實,乙會員將遭到某種程度的制裁。 日前經發會達成鬆綁戒急用忍的共識,改以「積極開放,有效管理」,剛好配合入會的時程;既然政府不能禁絕台商赴大陸投資,那就應該好好管理,而不該像鴕鳥一樣把頭埋起來。政府必須了解有哪些企業到大陸投資,投資金額多少,投資哪些產業,投資哪些地方;同時政府也要積極檢討現行稅制,一方面讓企業可以扣抵在台灣以外地區投資的虧損,另方面也要合理課徵企業在國外所賺的錢。最後,政府要想辦法避免台商將在境外賺的錢逗留國外,甚至要以優惠稅制鼓勵錢回台灣。 如果政府對已赴大陸投資的台商有了以上的了解,便可以很快開放直接投資。而先前提到的法律、會計業務的費用便可以留給國內業者賺,不必再給香港人賺一手了。 如果香港政府充分了解台灣經發會的結論及可能的影響,相信會嚇一跳才對;因為若能充分落實與兩岸相關的共識,時候一到,香港將自動從兩岸的三角關係中出局。不過香港在這場變局中,也不是純然的無辜者,是特區政府自己多次錯過了與台灣交好的機會。 董建華剛當上香港特區首長時,很多人期待他可以擔負起台北與北京溝通的橋梁。因為董特首與台灣的關係不錯,本身經營海運事業,又有很多台灣的企業客戶;可是當董上任後,對北京當局唯命是從也就罷了,三不五時還會越線對台灣官員百般刁難,讓台港關係不進反退。 其實香港不必擺出這種對台灣不友善的態度,所幸也沒有多少時間可以擺了。一旦台灣開放直接投資大陸,兩岸繼而達成大三通,台灣根本不必再看香港的臉色,對香港也沒有所謂的感情或歷史包袱。 或許有人會認為我很討厭香港,其實我根本沒有這方面的問題,我只是「沒有喜歡」香港而已。在我的經驗裡,香港是一個沒有個性的地方;香港有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可是就是沒有「香港人」。嚴格說來,沒多久前香港根本沒有人,所以我在香港看不到有所謂 team-work 的精神。 在香港會碰到廣東人、福建人、上海人,可是就是沒有「香港人」。這樣的香港,難怪在九七之前紛紛往外移民,上者往英國、加拿大跑,次者則南向到澳大利亞;沒錢沒勢的只好忍受高房價高物價,然後再忍受房價崩盤、資產蒸發的折磨。 當然也不是說少了兩岸的中介功能,香港就此一蹶不振。香港最強的地方是基礎架構完備,不論是有形的交通、通訊,還是無形的法律、金融、語言;尤其國際化程度夠,對多數國際級企業頗具吸引力,所以幾乎所有的大企業都將亞太區域總部設在此地。 不過危機是轉機,優勢也可能成為劣勢;香港的基礎建設是招商的最大賣點,但是這些國際級的企業也可能因為相同的因素而遠離香港。比如說通訊愈來愈發達,國際企業還需不需要一個區域總部?透過便利的通訊系統,可以將大部分的行政管理業務,放在全球總部或其他成本較低的地方指揮調度。 其次是當上海發展的條件日益成熟,國際企業還有必要在香港設立一個區域總部,然後在上海再放一個大中國總部嗎?答案很清楚,這兩者有很大的重疊,亞太總部主力不放在大陸市場要放在哪裡?而大中國區不也是以大陸市場為主?所以只要上海分公司羽翼一豐,香港總部就算不立刻成為棄婦,也將處境堪虞。 一九八三年,中英首度針對香港回歸議題舉行會談,自此香港即進入面臨九七的長期不確定性;事實上早在八二年港幣便開始大跌,到了八四年,港督政府為了穩定幣值,將香港匯率與美元掛鉤,即聯繫匯率。近期美元跌勢明顯,相對港股也走弱,或許也是因為港幣跟著美元走軟的緣故。 現在唱衰香港當然還太早,何況這也不是我的本意,不過金融中心靠的就是信心,未來美元若是持續走弱,將會使香港銀行經營陷入困境;因為香港地區的銀行,不論資產或是貸款都是以港元計價,美元跌,港幣貶,銀行獲利便會減少,資產也跟著縮水。長此以往,壓力只增不減,香港政府將只有讓港幣與美元脫鉤,或是跟著美元繼續載浮載沉兩途而已。而不論結果如何,對於以金融中心為招牌的香港,未來必將遜色不少。 (谷月涵的電子信箱: mrtaiwan@mrtaiwan.com.tw,MrTaiwan.Com 的網址:mrtaiwan.com.tw )

延伸閱讀

日經指數創歷史新高重返榮耀 ——從《孫子兵法》看企業經營與投資

2024-02-27

電影《AIR》看Nike逆境崛起 ——兼論護具包袋製造廠威宏-KY

2024-01-24

氫能源發展沛然成形 ——兼論工具機大廠百德

2024-02-05

非典型通膨降溫,促成創新高股市 ——聯準會追求「經濟軟著陸」歷史定位

2024-01-31

全球減重藥雙強之爭 ——禮來大戰諾和諾德

2024-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