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產能過剩的轉機 P.14

產能過剩的轉機 P.14

自美英正式開火後,全球股市普遍呈現上揚,幾個禮拜前我們就提過「脆弱的信心,滿地的資金」的觀念,而目前全球經濟最重要的挑戰則是產能過剩。大家都很清楚產能過剩的原因,九○年代的科技泡沫讓各廠商拚命擴增產能,可是需求的增加不若供給的增加來得快速;到了世紀末,先是出現各類科技產品庫存暴增,繼而浮現產能過剩的現象。

尤其令人擔心的是,這個問題普遍出現在各個不同的領域,除了我們熟知的科技產業外,傳統製造業、第四台、金融、運輸(尤其是航空〉 ,都有產能過剩的問題。在我看來,現今對全球經濟影響最大的,不是奧薩瑪賓拉登,而是全面性的產能過剩。庫存過多只要減產、停產等待經濟復甦,或是清掉庫存,一旦需求上來,便可舒緩庫存問題;可是產能一設下去便一直在那裡,這個問題要怎麼解決?

在經濟循環中,產能的彈性不夠;開公司、蓋廠房起碼要花上一、兩年的時間,等到建好後就不容易收掉了。經濟學有所謂的進入障礙和退出障礙,資本、技術、客戶關係都阻礙業者進入一個產業的數量;可是已經在這個產業的業者,如果關廠則要考慮能拿回多少資本、員工的生計、社會的觀感,以及政府的壓力等,這就是退出障礙。

產能的彈性變化弱,可是需求就不同了;長期來看,需求和人口成長與國民所得增加有關,短期則以心理面因素影響最大。例如在通貨膨脹的環境裡,人們拿到錢會趕緊買東西,因為等到明天就買不起了;可是如果面臨通貨緊縮,東西明天會更便宜,我幹嘛今天買。伴隨緊縮而來的減薪、失業壓力,也讓民眾的消費行為趨於保守,需求變化之大可見一斑。這也是為什麼一年前,美國科技業的產能利用率可以達到九成的水準,如今則在六成上下,這段期間產能的變化不大,可是需求則大減了三分之一。

要解決產能過剩有兩個方法,第一個是減少產能,由個別公司主動減少產能,或是部分業者玩不下去而出局。產業裡有人出場對整個產業有好處,但是對這家公司有害,所以每家廠商都想等別人先出場,到最後就是大家一起慘。

DRAM 是最好的範例,前一次約在一九九八年時,DRAM 價格走低,美光、三星、Hynix 和日商都同意減產穩住價格,如果繼續放任現貨價下跌,下游一定會預期更低的價格出現;今天等明天,明天等後天,愈等價格就愈低,愈低大家就愈等待,於是便發生緊縮的現象。可是大廠聯合減產穩住價格,當下游看到價格不會再跌了,有需求的便會進場下單,這時現貨價會因為小幅買盤進場而上漲,其他人看到價格止跌上揚,心想搞不好明天會更貴,所以趕緊下單,甚至還會下超出需求量的訂單( over-booking 〉 ,於是一波榮景又來報到。

不過這次 DRAM 大廠故技無法重施,因為美光和三星看到 Hynix 有難, 故意在市場拋售,打壓現貨價,希望一舉將 Hynix 逼出市場;偏偏 Hynix 得到韓國政府及銀行團的火力支援,起死回生有點難,但是苟延殘喘一陣子絕不成問題,所以這場殺戮還有得演。

解決產能過剩的第二個方法是「等」,等時間到。這有三方面的有利因素,首先是人口的自然增加,除非經濟長期萎縮,不然國民所得一定會成長,需求也將跟著成長。其次是產品庫存放久了會壞會過期,消費者需要重新添購,這會產生新的需求。最後是產能本身也會折舊,雖然設備仍在,但是效率會降低,再繼續使用成本過高不划算,廠商便會自動淘汰。

不光是機器生產設備有折舊,房舍也一樣。台灣的空屋很多,不少大樓只住個一、兩成,從數量上看,這棟樓的空屋率有八成,但是從消費者的心理面思考,你願意去住一棟跟鬼屋空城沒兩樣的地方嗎?你願意負擔其他八成空屋的管理費用嗎?從庫存的觀點,不少空屋其實都應該像科技產品一樣,打掉庫存,從帳面扣除不再計入。

所以對此我抱著比較樂觀的態度,原因是九一一會改變很多老闆的想法,降低不少企業退出障礙門檻的機會。一些早就想裁員減薪的公司,過去因為擔心員工反彈,也怕往來客戶會以為其財務出狀況,又害怕縮減產能,減少競爭力,會失去市場占有率等等,所以遲遲不願下手。可是九一一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機會,這時祭出任何縮編手段,絕對不會招致社會的負面批評,因為大家都一樣,所以社會也一視同仁;可以想像,lay-off 即將成為最新一波的企業運動。

我也很懷疑單單一個九一一會讓全球減少那麼多的需求,以致必須大家一起來縮編;但是可以確定的是,科技產品的需求早已掉了三分之一,可是產能卻沒同步減少。

不過需求的彈性很大,前幾天我都在公司自己泡咖啡喝,這兩天股票漲了,雖然也沒賺到什麼錢, 但是我覺得到 Starbucks 買杯咖啡解解饞應該不算太奢侈。所以一旦產能有效下降,消費信心略微增強,當然不太可能回復到兩、三年前的高水準,但是肯定會比過去一年好,這時經濟要明顯好起來並不是難事。

九月美國有二十萬人失去工作,其中大約有兩成是在航空業;部分經濟學家甚至預估,十月可能有五十萬人遭到裁員。航空業雖然是受九一一衝擊最直接的產業,但是事實上,航空業產能過剩的問題存在已久。每個像樣的國家至少都會有一家自己國籍的航空公司,而航空公司最起碼也要有基本規模的機隊;想像一下,當景氣轉弱時,像愛爾蘭、比利時這類小國寡民的國家航空公司必然陷入慘狀,美國航空業歷經多年整合,至今仍未結束,如今又遭逢九一一,景況可想而知,也難怪各大航空老闆藉機大裁員。

一位在外商海運公司服務的朋友告訴我,九一一之後,他們公司的業務量減少一三%,運費更降了四成,整體營運少了一半以上,明年肯定會賠死。我安慰他明年不見得會這麼糟,需求不振是短期的問題。但是他回答,運費易跌難漲,今天有人敢降價,明天就升不回去;不過唯一的好消息是,經此一役,體質差的弱者必將出局。所以我的樂觀還是有道理的,九一一極可能是轉變的契機,好公司乘機擴張,熬不過去的弱者也可藉機收手關門。

投入產能的資本大概可分三類,包括有形資本、財務資本及人力資本,過去我們比較強調第一項。在美國加州一片廣大的沙漠裡停滿了飛機,這些是前幾波航空業縮減產能閒置下來的飛機,大多數飛機都還堪用,只是沒人要用而已;飛機公司把飛機放在這裡,是因為沙漠氣候乾燥,飛機壞得比較慢,不過還得付管理費。這些飛機當初也是好幾億元買來的,現在卻只能擺在那裡,為的只是保留一絲希望,等待航空業景氣復甦。

在這裡,飛機的有形資本仍在,但是業者缺乏財務資本支援,沒能力讓飛機離地,現在光一個月就裁掉數萬名員工,人力資本也大幅減少;對整個航空業而言,這些都算是實質減少產能的動作。飛機停在沙漠裡,財報裡仍列有飛機的資產科目,但是這些能算是產能嗎?

閒置的飛機不少,也可能是波音公司賣新飛機的潛在競爭者,但是波音要生存,就一定要生產更新更好的飛機,讓沙漠裡的飛機沒有機會重新回到航空市場。於是沙漠裡的舊產能被淘汰了,而波音的新產能需求卻被創造出來了。經濟循環不就是這麼回事嗎?

(谷月涵的電子信箱: mrtaiwan@mrtaiwan.com.tw 〉

延伸閱讀

晟德集團攜手子公司,打造台灣生技波克夏!聚焦CDMO、AI、高階醫材,立足台灣放眼世界

2023-07-19

晟德朝全台最大生技投控再進一步!增資發新股,取得玉晟管顧100%股權

2023-06-30

晟德進軍國際益生菌市場 子公司豐華生技攜手韓廠跨大步

2023-06-28

晟德小金雞東曜藥業 攜手中國糖岭生物科技 搶食全球百億美元ADC藥物市場

2023-07-14

晟德轉投資東曜藥業看俏!上半年ADC CDMO業務大躍進,在手訂單高達53億

2023-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