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十二家公司改造成功故事 P.80

十二家公司改造成功故事 P.80

進入二○○二年,台灣資本市場又興起了另類產物,那就是興櫃市場,這個有別於集中市場、櫃買中心的新市場,是有關單位為了取代雜亂無章的未上市盤商交易,由券商推薦股票,新推出的另類市場。

興櫃市場一開張,立即有一○九家企業上櫃,儘管交易不便,行情仍冷清,但是一○九家公開發行公司向興櫃市場報到,這代表了集中市場與櫃買中心有更多後備部隊,這些蹲在興櫃的企業,不乏如驊訊這種一股賺十六元的好公司。


一○九家公司向興櫃報到 象徵資本市場淘汰賽已開始

一○九家在興櫃登錄的公司,也代表了未來很可能有三、四百家公司會向興櫃市場報到,這些獲利強勁、成長力十足的準上市上櫃公司,紛紛向集中市場與櫃買中心挺進,也意味了台灣資本市場更可怕的淘汰賽正要展開。

換句話說,產業弱肉強食,不知改革的企業恐怕更將乏人問津。尤其是不少淪為雞蛋、水餃股的公司,再不爭氣,很可能從此揮別資本市場。

例如,國內化纖三劍客中紡、華隆、新纖在民國六十年代都曾有過一段風光歲月,在台灣股市登上一萬二千點行情時,華隆股價一度漲到九十元、中紡漲到五十八元、新纖漲到六十八.五元,可是化纖業隨著競爭力減退,年年賠大錢,如今,華隆股價一度跌到○.五四元、中紡一度跌至○.六一元、新纖也跌至一.九六元。

股價暴跌的背後當然是嚴重的虧損,華隆去年前三季虧掉四十五.四億元、中紡虧損十七.一九億元、新纖虧掉二.八二億元,其中華隆背負了三一○.五億元的高額負債,中紡負債一五二.六二億元。中紡與華隆過去三、五年都是赤字經營,未來前景實在沒有半點曙光,這其中有新光吳氏家族實力當後盾的新纖,股價仍浮沉在兩元多,面臨不重組就死亡的重大考驗。

去年台灣股市重挫,新光合纖一度考慮吃下中強光電,並且以中強光電為進階捷徑。中強光電去年兩度股價大跌,一次跌至十七.九元,另一次跌到二十.一元,在大股東中強電子出事後,中強光電正愁失去一個強有力的大股東,可是新光集團稍稍猶豫,其後東元集團也一度對中強光電表達善意,沒想到最後卻被聯電集團捷足先登,新纖失去一次有利的轉型機會。

目前新光合纖每股淨值只剩下八.一三元,股本一三二.五三億元,去年全年營收約一二五億元左右,每股營收已不及十元,而毛利率約五%,營益率已降至負值。換句話說,新纖本業已處在多做多賠狀態,如果新光集團沒有強力救援,再這麼下去,有一天新纖恐步華隆、中紡老路。


久津跨出傳統產業轉型最困難的一步

如果想要轉型,那麼只有兩條路好走,一是找一家高科技公司借殼合併,另一條路則是在原產業中力爭上游,例如新纖應在聚酯原絲及瓶用聚酯粒上更加鞏固競爭力。鞏固本業後,對於大多數股本膨脹的老公司來說,減資是不得不走的一條路,如果將新纖的資本額減去四分之三,也就是減資一百億元,重新來過後,新纖也許可以找到另外的一片天。

食品業的久津在去年與歐威科技完成合併手續,一股歐威科技換一.三四股久津,合併基準日為今年元月一日。 歐威科技是 IA、STB (視訊轉換器)生產商,去年營收約二十億元,稅前盈利約一億元。

久津原本是果菜汁生產商,在八十九年以前獲利微薄,但是去年先在旗下設立電子事業部,負責生產 ADSL 及路由器,去年上半年出貨約十五萬台,全年銷售五十萬台,八十九年久津獲利躍升到二.二億元,去年全年獲利約四億元,每股純益二.二七元。

久津從電子業轉型成功,成為國內第一家由食品業轉型為電子科技產業的公司。合併歐威科技,久津今年營收可達七十一億元,未來將以寬頻設備提供者為定位,並以 W-CDMA 為發展主力,明年將正式轉掛電子股。

連續兩年高獲利,已使久津每股淨值提升至十二.二八元,到去年底為止,久津的電子事業部門占營收比重五六%,飲料收入只占一七%,其他有二三%是飲料代工的收入。久津的轉型也得到市場肯定,過去久津股價浮沉於面額下,這兩年股市不佳,傳統產業淪為雞蛋股、水餃股者比比皆是,但是久津卻在去年創下二十六.六元的高價,目前股價仍在二十三元以上。傳統產業要跨出轉型第一步最困難,但是久津辦到了。


寶成夥同蔣國明轉戰高科技戰果豐碩

目前有不少傳統產業朝高科技業轉型,例如營建股的昌益建設改名為昌益開發科技公司,向光電產業挺進。 昌益以 STN-LCD 為主,並且還有一條彩色濾光片生產線,去年前十一個月獲利二.五八億元,每股純益一.二九元。在虧損累累的營建股中,昌益轉型漸露曙光,如今股價在十八.五元,已經是營建股股王了。

其他向科技產業轉型的還有其他類股的偉聯工業改名偉聯科技。偉聯去年第一季關閉中壢造櫃廠, 貨櫃訂單全交由大陸子公司代工,中壢廠區改生產 LCD 監視器,九月出貨已超過一萬台,中壢廠加裝的第二條生產線已在去年第四季完工,月產能達兩萬台,因為轉型之利,偉聯科技股價已浮上票面。

另外原生產鍍鋅鋼板的盛餘,去年在屏南工業區創立專攻鎂合金電腦機殼生產的盛餘科技,去年十月投產,預計每年可供應一百萬台以上電腦機殼所需的鎂合金材料,這是盛餘未來的進階之路。另外,資產股台肥也致力企業轉型與再造,台肥去年與日本會社合作, 在新竹廠興建了一座 TFT-LCD 電子級化學品工廠,正式跨入光電通訊業。

以生產高爾夫球頭與壓縮機著稱的復盛,去年挾著出售矽成股票創造空前獲利的機會,先是合併沖壓導線架大廠佳茂精工,去年九月又宣布以四比一的換股比例合併以蝕刻導線架為主的旭龍,使復盛成為兼具蝕刻與沖壓技術的導線架大廠。復盛從壓縮機到高爾夫球頭代工,如今挺進導線架領域,朝轉型之路穩健邁進。

鞋業大廠寶成由於持有四成的香港裕元工業,去年單是前三季即認列了二十五億元收益,更值得一提的是,寶成夥同精英電腦蔣國明轉戰高科技產業取得意想不到的豐碩戰果。

去年四月間寶成與精英結盟拿下致勝科技四成股權,接著精英再將致勝併入版圖,股本由二十二.四七億元變為二十八.○四億元,接著精英推出五百美元以下的低價筆記型電腦,精英合併致勝後,成為主機板與筆記型電腦大廠,去年每股純益超過十元,股價大漲到兩百元以上。


施振榮搶救宏碁低股價策略成功

而寶成也因為持有精英股票,潛在利益已逾五十億元。去年底,寶成又與精英拿下 LCD 監視器大廠光威電腦經營權, 寶成在高科技產業的轉型除了本身的精成科技外,搭上精英順風車更是威力無窮。

去年一年,台股由大跌變成大漲,像是洗了一次三溫暖,在資本市場變幻莫測中,宏碁的重組最具戲劇性色彩。

在過去兩年中,誰也沒有料到電子業中形象最好的宏碁電腦,股價竟會從一百元跌至九.○五元,宏碁一蹶不振,急殺了施振榮,在整個集團群策群力思惟後,終於做出宏碁集團大改造的決議。出人意料的是,這次新宏碁計畫,除了代工的緯創獨立外,不是股本大的宏碁合併股本小的宏科,反而是股本二十五.六六億元的宏科合併股本四三二.六一億元的宏碁,二.五股宏碁換一股宏科,合併後的新宏碁股本只有一九一億元。

如此一來,龐大的宏碁轉投資公司全部灌進新宏碁,股本變小後的新宏碁有如經過大減資過程,透過合併,新宏碁順利打消股本,可是宏碁的龐大轉投資內容卻沒有縮水, 像新宏碁持有十七.八萬張台積電, 今年七月以後有十萬張可轉成ADR,單是出售 ADR,就有八十億元以上獲利。

總計下來,新宏碁單是台灣掛牌公司的潛在獲利就達四百億元,合併後的新宏碁前景也為之開朗,當然施振榮搶救宏碁低股價的策略也可以完成。施振榮在去年十二月十七日的宏碁電腦股東臨時會上,正式宣示新宏碁從二○○二年起,每年每股純益都將超過五元以上,這項宣示使得宏科與宏電股價隨之暴漲。


華新集團整合IC測試廠功虧一簣

台灣電子業老闆最懂得企業合併之利的,首推聯電集團曹興誠,曹董事長主導聯電五合一計畫,提高了聯電知名度,使外資加碼聯電達三二○萬張,聯電股本達一三三三.五七億元,也使五合一後的聯電成為唯一可與台積電匹敵的企業。

有了聯電五合一經驗,去年曹興誠又將聯友光電﹁嫁﹂給達碁,聯友加達碁,改名為友達,友達去年生產面板達四六○.七萬片,已遙遙領先奇美電子的二二八.一萬片與華映的二三二.八萬片, 成為全球第三大 TFT-LCD 大廠,競爭力更上一層樓。

除了聯友光電合併外, 在 PCB 領域,聯電旗下的欣興合併了子公司群策與鴻海集團的恆業,合併後的欣興股本六十五.二三億元,單月營收超過十億元,已是直逼華通的國內第二大 PCB 大廠。 有了曹興誠整合聯電集團、友達及欣興之利,去年聲寶與東元也一度宣布合併,不過雙方在合併過程中頗多周折,如今合併案已胎死腹中。

華新集團也在企業整合上加快腳步,去年底繼欣興合併恆業、群策後,華新集團的瀚宇博德也正式合併主要生產電腦周邊、寬頻等四層到六層板為主的新好科技,購併新好科技,瀚宇博德增發一.一六億股,增資後股本由五.七六億元增為六.九五億元,兩家小型 PCB 廠合併後,規模已更上一層樓。

在 PCB 廠合併後,華新集團原擬由華新先進、華東先進與力成合併,希望更進一步整合 IC 測試廠的實力,不過力成在進駐華東先進與華新先進後,評估合併效益不大,這個計畫已在去年十二月告吹,整合的努力功虧一簣。


金控公司最多只能存活五家不整合只有死路一條

目前半導體製造業的合併案由小尺寸的漢磊打前鋒,漢磊在去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宣布購併漢揚半導體,漢磊為存續公司,漢揚為消滅公司,漢揚二.三股轉換漢磊一股。由於漢磊原持有漢揚二九.九五%股權,經過合併後,漢磊股本將從二十四億元增為三十二.九億元。

漢磊正式取得漢揚六吋晶圓廠,未來漢磊將同時擁有三座五吋晶圓廠與一座六吋晶圓廠,單月產能將由一萬二千片增為一萬八千片,合併後的漢磊每月開支可節省三千二百萬元, 未來漢磊融合漢揚在 DMOS、CMOS 與 TRENCH POWER IC 等利基產品及具有一級六吋○.五微半製程的晶圓廠,再加上漢磊在雙載子製程的既有基礎,實力將更上一層樓。

今年將是企業重組與改造最關鍵的一年,金控公司已經開跑,這是半世紀以來台灣金融改革最重要的一項工程,金控法完成後,金融控股公司一方面是整合集團內部的金融機構,進而向外整合。

例如國泰金控先是自我完成金控公司,下一步是將匯通銀行併進來,然後是與群益完成換股計畫,金控公司不停地整合,規模愈來愈壯大,預料兩、三年之內,台灣的金控公司可能整合成五家左右,最後存活的金控公司必然是重量級的金融機構。

現在全台灣正興起一窩蜂合併潮,除了銀行加速整合外,證券公司也紛紛選邊站,例如永昌與華銀合組華南金控,建弘與華信合組建華金控,群益則與國泰結合,日盛與日盛銀行合。台灣的金融版圖正在進行翻天覆地的大改造,台灣的電子業也在加速整合。面對競爭力日益下降的傳統產業,不加速整合恐怕只有走向萎縮與死亡一條路而已!

延伸閱讀

存70張00929…股災繼續撿便宜,目標存到100張!達人:2買法搶賺10%股息,月月無痛加薪●萬

2024-04-22

台股震盪洗盤,00878、00929、00919…高息ETF誰最「跟漲抗跌」!低點再進場?存股這樣挑安心

2024-04-25

不開雙B、住40年老屋...調查1000個億萬富翁結果驚人:爸媽節儉、我很省...老婆比我們更省

2021-09-24

退休只存到600萬,如何月領4萬被動收入?00878、00929...工程師47歲提早退休:能長期穩定領息2大投資組合

2024-04-22

有錢人都開什麼車?就是不愛超跑,為何他們更愛二手TOYOTA、Honda?專家分析背後原因

2024-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