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通貨緊縮仍是台灣大敵 P.16

通貨緊縮仍是台灣大敵 P.16

最近市面上出現了一元商品、五十元便當等低價化的趨勢,彷彿數年前日本﹁價格破壞﹂風潮的翻版。商品價格頻創新低的現象,正好說明了產能過剩不易消弭的後遺症。

人類歷史過去千百年來的經驗,始終圍繞在供給不足的情況中,人們對此已有足夠的心理準備,所以比較能適應因為貨幣供給太多、物資缺乏而引起的通貨膨脹。尤其當今生產資源取得相對容易,蓋廠不難,要增資也不是太困難的事,所以資源不足的問題逐漸為人淡忘。可是如今供需易位,產能過剩成為常態,要關廠裁員,那才是目前真正的考驗。

通貨膨脹會伴隨經濟成長而來,除非是當地的金融系統崩解,才會出現惡性通膨;這是肇因於貨幣失去價值,而非經濟系統出了狀況。二十世紀幾個最著名的通膨案例,一個是德國在一次大戰後二次大戰前,一個是中國對日抗戰時期,都出現了所謂、的“ Hyper-Inflation ”(超級通膨)。

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戰敗,戰後經濟本已萎縮,又遭到國際聯盟索取巨額賠款,經濟機能陷入萎縮,物資高漲,爆發惡性通膨,進而成為希特勒崛起的溫床,形成二次大戰的因子。中國則是在蔣介石當政的國民政府時代,為了進行對日抗戰,大量印製鈔票以應付軍需;貨幣供給爆增,經濟活動卻萎靡不振,過多的貨幣推高有限的商品,通膨節節升高,經濟終於垮了下來。

這二次通膨情況慘烈,令後世記憶猶新,也讓戰後近五十年各國央行莫不以對抗通膨為職志。有了對抗通膨的豐富經驗,當今國際各經濟體容或有通膨現象,也多在溫和控制之中,不然就是小規模的區域性問題,不致對全球經濟產生重大衝擊。

不過新世紀之初,阿根廷率先爆發另一種形態的通貨膨脹。阿根廷披索採取緊釘美元政策,雖然一時有效穩定幣值,但是疲弱的經濟卻不足以支撐高估的幣值;當經濟一路下滑,與鄰國相比,貨幣卻形同升值,國內產品不敵進口貨,更令國內經濟一蹶不振。等到民怨爆發,披索與美元脫鉤後,通膨便如燎原之勢,難以收拾。

相對通膨而言,通貨緊縮( deflation)就比較難處理。 一來是大家面對通縮的處理經驗有限,二來是通縮真的很麻煩;一開始提到的「價格破壞」,基本上就是通縮的產物。近代最鮮明的通縮實例就是一九三○年代的美國大蕭條,近期日本經濟也有走上通縮的味道。

也許有人會認為,通縮的最大贏家應該是消費者,因為只要付出超低的價格,便可得到超值的享受;這個觀點理論上沒錯,但實際上消費者一定不會這麼認為。

想想看,價格為什麼會下跌?因為消費者不願意買。而消費者為什麼不願意買?因為他們擔心會被減薪,甚至裁員;如果公司的產品削價求售還不能維持營運,身為員工的消費者能不一天到晚提心吊膽,擔心公司哪一天會出事倒閉?在這樣的環境氣氛下,消費者怎麼會因為商品價格便宜而開心呢?

三○年代的美國與近期的日本,通貨緊縮都是在泡沫經濟破滅之後發生;這些年日本政府如果沒有拚命借錢、積極花錢的話,恐怕也會步上三○年代的美國後塵。日本政府預算赤字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六%,而且過去這十年來都差不多是這個比率,這些年累積下來的債務餘額應該已經超過國內生產總值的規模;更糟的是,就算未來經濟能有所起色,其有限的成長空間恐怕也會被龐大的赤字給吃掉。

一九九五年以來,美國政府積極平衡財政,經濟表現極佳,如今又走上赤字預算,等於預借未來的成長,挪到現在使用;正常的經濟體系有其自然的成長幅度,然而過度的成長必將回檔,若以負債來支持經濟,則成長的空間一定有限。不過不論美國或日本的作法,都比三○年代的美國狀況要來得好。

台股這波大漲七成,似乎過去三年的經濟問題,都因股市大漲而煙消雲散,其實不然。台灣面對的另一個壓力是,近年廠商登記家數直線下降,尤其自二○○○年起,台灣廠商大量移往中國大陸,情況益加明顯。企業外移數量增多,輪到商業銀行開始找不到放款客戶;由於目前銀行還不能跟著企業客戶一起去大陸,所以企業到大陸愈多,銀行的客戶就愈少,既然放款機會減少了,銀行索性連存款也不收了。

在放款空間縮小的情況下,銀行自然拒收存款,不然就是壓縮存款利率,卻維持放款利率不變。因為台灣的金融環境仍不完全開放,而且央行也容許商業銀行擴大利差,以利打消壞帳;當然,如果利差高得離譜,央行也會出面進行道德勸說一番。

另一方面,存款利率若降得太低,央行就得擔心部分靠利息收入過活的民眾生活會發生問題;但是最在意利息收入的,應該是壽險公司了。一位壽險公司的朋友便說,銀行根本不願意接受他們的存款,因為金額太大,收進來根本沒把握放得出去,只會增加濫頭寸。

這種現象的解套之道又回到過去我們常說的,如果不讓金融市場自己找尋出路,對大家都沒啥好處。日本利率降到零,這讓原本該倒的日本公司,因為不必支付利息仍能苟延殘喘;所幸台灣就算利率降得再低,企業該繳的利息還是跑不掉,所以台灣的經濟會快速反映經營環境的變化,不致像日本拖得那麼久。銀行不收壽險公司的錢,資金便跑到其他地方去,如公債市場、貨幣市場;不過轉來轉去,最後一定會轉到周轉率最高?波動性最大的股市。

台灣政府的預算赤字也差不多是國內生產總值的六%左右,政府也是靠借錢花錢來支撐經濟;政府吸金的一大管道就是股市,像中華電信、中油、官股銀行,以及政府基金持股,如台積電、聯電等,都有官股潛在的龐大賣壓;幸好政府近來觀念較為開放,懂得把官股包裝成存託憑證到海外出售,以減輕市場賣壓,不過心理上的壓力仍舊難以去除。

同時根據(世界貿易組織 WTO)的精神,銀行勢必自由化、民營化; 除了中央銀行,可能也包括台灣銀行不須民營化外,其他連未上市的公營行庫也都將邁向民營化之路;而民營化的另一層含義即是釋股吸金,這對股市則是另一股壓力。加上經濟並不是真的那麼好,所以股價也漲不到哪裡去。因此只要股市衝高,民營化的案子便會相繼出爐,等到市場負荷不了這麼多的籌碼,股市就得回頭了。

在消費者支出意願及能力降低下,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也跟著走低; 物價雖然下跌,但是對八五%有自用住宅的家庭而言,也令他們的資產縮水,進而減少購買力;購買力一旦減弱,則又加深了物價萎縮的壓力。

前面我們提到德國、國民政府及阿廷三個通膨,美國三○年代通縮的案例,現在大家則擔心緊縮勝過通膨;不過三○年代美國政府一開始並沒有插手挽救經濟,現在日本、台灣政府卻拚命擴大預算赤字,花錢救經濟,因此即使陷入輕微緊縮,應該也不用太過憂心才對;尤其台灣貿易依存度高,只要主要貿易對手國家經濟好轉,台灣經濟便可有效回升。

不過銀行房地產擔保品不處分,呆帳便不易解決,終究形成經濟的隱性包袱;雖然部分銀行已經打消不少呆帳,可是要全部處理完畢,可能還要再一、二年,所以台灣經濟、股票要真的大好,最快也要到後年才看得到。

新內閣雖然才成軍,但卻是老手新車的組合,應該趁著民意支持度仍高之際,針對問題核心,大力除弊興利,帶領台灣脫離通貨緊縮的壓力。

延伸閱讀

中共環台軍演就是挑釁,這不是對待鄰居該作的!學者拿數據:台海爆發戰爭,全球將付320兆代價

2024-05-23

靜待「AI巨獸」輝達財報,費半漲聲一片、那指狂飆締新紀錄!道瓊反跌⋯台積電ADR勁揚1.23%

2024-05-21

賴清德就職4天中共忍不住?今明在台周邊聯合軍演.. 台股沒在怕續新高、總統府回應了

2024-05-23

微軟、Meta狂砸錢搶AI商機,蘋果進度超神祕「庫藏股創新高」!輝達、台積電如何從中殺出一條血路?

2024-05-21

520總統就職全紀錄/賴清德接印信開新局、蔡英文揮別總統府蕭美琴落淚…她交代兩人這句話!

2024-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