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彰銀要成國際金融集團一分子 P.62

彰銀要成國際金融集團一分子 P.62

彰化銀行董事長張伯欣上任兩年,這位新董事長其實不是新兵,他已經當了彰銀二十多年的常務董事,不止如此,從祖父那一代開始,到兒子(張定民,彰銀董事、永三企業總經理)這代,張家是彰銀第四代股東。

再過三年,彰銀一百歲,「百歲人瑞」要給三百萬客戶、二十萬股東一個大禮,張伯欣說:「成立一百年時,彰銀是一家新銀行。」為了迎接這個新的開始,今年彰銀電腦系統全部更新、找了荷蘭國際集團( ING )集團當顧問, 五十位三十到四十歲的「種子部隊」每天跟著顧問各分行跑透透,張伯欣說:「不止頭腦(電腦)要換、五官、四肢都要換。」

股東抱彰銀股票像抱不動產

至於將來,張伯欣希望彰銀能跟國際級的金融集團合併,類似富邦集團跟花旗集團合作的模式,他說:「無法打敗它,就加入它。」他目前正積極培養下一代接班人,兒子會不會接班?他說:「銀行不是家族企業,一定要挑選最有能力的人接班。」以下是張伯欣首度接受本刊專訪,談彰銀的未來跟他自己。

《今周刊》問(以下簡稱問〉 :最近第一銀行、華南銀行都大幅打銷壞帳,彰銀針對呆帳有沒有什麼想法?

張伯欣答(以下簡稱答):要打呆帳不能有多少就打多少,從報紙報導來看,好像各銀行都很努力的樣子。以一銀的例子來說,一百三十五億元呆帳,賣掉三十億元左右,結果有一百億元損失,會影響財務結構,所以,現在要考慮承擔多少損失,才不會影響到營運,因為銀行要永久經營,一次打完,可以啊,如果明年不會產生新的呆帳出來。可是現在還有很多問題授信沒有浮上來,打呆帳跟銀行的財務結構,要找出平衡點。

每家銀行有自己的想法,策略也不一樣,我們的策略是已經投資台灣金聯公司,一部分會委託他們,或是賣給他們處理,找國際團隊來拍賣,自己賣,找國外有經驗的資產管理公司( AMC )合作,或是自己成立百分之百的子公司, 也是考量的方向。

問:會不會像華銀一樣採一次打銷呆帳方式?(華銀決定今年打銷五百二十四億元呆帳,造成今年每股虧損七元多。)

答:我想沒有一家銀行有這種能力,我們有二十多萬名股東,要採激烈做法時,股東接不接受是一個問題,股東的利益要先考慮。因為彰銀很多股東抱股票長達三代以上,我們總經理說,彰銀很多股東家裡的股票,比他們家裡面的不動產還要「不動」。這是真的,我們是中部發起的銀行,成立九十七年了,像我是第三代股東,兒子是第四代。

問:彰銀崑山辦事處開幕,請問你對大陸市場的看法?

答:大陸有十三億人,台灣有兩千三百萬人,台灣都有生存空間,更何況是大陸。

我碰到他們銀行的新領導人及各分行主管都很年輕,三、四十歲的人很多,也有很多是留學過的,所以,他們應該吸收能力很強,何況現在是資訊科技時代,任何資訊隨時可以取得,我想他們不出幾年就會趕上來。


金控公司有好處也有壞處

問:現在銀行積極往金融控股公司發展,彰銀這方面的計畫如何,會不會跟 ING集團進一步合作?

答:成立金控公司有好處也有壞處,控股公司一定要有主導的公司,現在台灣都是以銀行為主導,再去吸收其他公司,除了兩家、三家經營上軌道,其他都有問題,尤其大銀行公營時間太長,連銀行能不能經營得好,都不知道,現在加入世界國際貿易組織( WTO ),還沒有加入以前, 金融就開放,國外跨國企業開始進來,國內銀行有沒有辦法面對,金控主體就是一個很大的問號,又合併那麼多公司,問題就更大了。

問:彰銀會不會跟外資合作?

答:你看整個世界,地球變得很小,電話拿起來,按十幾個號碼,就通到紐約了,這個距離已經變成鉛筆那麼大的距離,時間也縮短,將來的世界可能是你按幾個號碼就進入你的銀行,再按幾個號碼就進入你的戶頭,再按幾個號碼就可以轉帳了,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你的思考是沒有國界的觀念,到另一個國家,還是跟在台北一樣可以辦事情。

連鎖店像麥當勞, 是我們中華民國的嗎?7-Eleven 已經有兩千多家店,跟郵局一樣多,是台灣的品牌嗎?你要想將來變成沒有國界,旅行變成瞬間可以達成的目標,品牌就變得很重要。舉一個很好的例子,以跟富邦集團合作的花旗集團來說,花旗已經好久沒有叫花旗銀行了,變成是一個金融集團,有好多金融產品,富邦和花旗合在一起以後,變成花旗全球的銀行通路之一,有好多產品可以賣。

從這幾個例子就可以知道,銀行五年、十年以後的變化很大,根據這點來想,打不贏就參加它了,對不對?所以,我們也變成跨國的銀行,成為國際金融集團的一分子是最好的做法。

問:會進一步跟 ING 集團合作嗎?

答:ING 是我們的合夥人( Partner ),將來我們調整成功以後, 別人可能會覺得「這個(彰銀)不能給 ING,給了就輸了」也說不定,現在我是彰銀的最高主管,我不能只想明天要做什麼,而要想五年以後、十年以後、二十年以後,彰銀會變成什麼樣子,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這是「求生存」之道。


放棄「彰銀」這個名字 會對不起祖先

問:董事長英文能力很好,是怎麼學習的?

答:我高中畢業以後當完兵,再念一、兩年書就去美國念大學,那時候出國留學的人很少,出國一趟回來,可能家裡財產都用完了。我大學念企管,碩士主修銀行學,副修國際經濟、經濟發展理論,那時候很流行經濟發展,因為台灣剛從落後農業國家起飛變成工業國家,我博士就念貨幣金融,我在美國十幾年才回來,因為畢業以後曾在美國的貿易公司工作了幾年。

問:你擔任彰銀董事時間很長,這麼多年來,台灣的銀行進步的速度緩慢,一直到最近才有比較大的改變,你的感想是什麼?

答:大銀行改革的速度很慢,小銀行比較快,幾家經營者是留美回來的,像台新銀行、富邦銀行,都是留美回來,在美國受環境教育影響,會有比較先進的觀念,其實把幾家銀行經營者的學歷、背景擺出來,就可以看得出好壞。

現在競爭很厲害,強者會生存,弱者會被淘汰,彰銀一開始就有民股在裡面,走了九十七年。我們希望三年後,慶祝一百歲的時候,不是一百歲的老銀行,而是一百歲的「新銀行」,脫胎換骨。

問:你說要脫胎換骨,如果跟國外大金融集團合作,會放棄「彰化銀行」這個名字嗎?

答:因為這個招牌有九十七年歷史,如果跟人家合併,「彰化」這個名字一定要在,像我們跟 ING 合作成立 ING 彰銀投信,「彰銀」這個名字也存在,不這樣做的話,對不起我們的祖先、前輩。

問:再過三年就是一百年了,彰銀有什麼計畫?


ING 改造彰銀的頭腦、五官及骨頭

答:我們希望三年後慶祝一百周年時,我們是一家完全的「新銀行」,我敢這樣講, 就是我們現在已經積極進行改革, 第一我們的電腦系統完全更新,從 NCR換成 Unisys,這是硬體,系統會是最先進的平台, 資訊是銀行的頭腦跟心臟,其他的五官、骨頭,就要靠 ING 顧問的改造了。 ING 集團旗下的銀行利差最小卻最賺錢。

我們行裡面推選五十個人,跟他們配合,因為我們花了相當的代價,就必須把功能極大化( Maximize ),一個 ING 的人配我們五個人,一起跑分行, 這樣三年後,這五十個人就成為彰銀的「種子部隊」,這些都是三十到四十歲左右的中階主管,這樣經營技術才可以移轉。

問:ING 集團是從保險起家,為什麼會找他們合作?

答:因為荷蘭人過去貿易做很多,歐洲出口經過荷蘭兩個港口,ING 是從輪船海運保險起家, 銀行方面他們也很先進,他們有一個 Post Bank,是郵局( PostOffice )分離出來的, 荷蘭政府把郵局的儲匯業務標售出去,ING 以最高價標下來,根據這個,他們就有客戶做消費金融,變成 Post Bank。

他們還有 ING Direct,也是做消費金融, 兩個系統都做消費金融,互相競爭但不衝突,學問很大,而且,Post Bank 吸收存款的利率比其他銀行高,可是貸放出去的利率比其他銀行低,雖然看起來利差小,但是,他們比其他銀行都賺得多,就是經營成本、電腦系統掌控得好,這個 know-how 他們會教我們,除了他們顧問團來,下半年開始,我們也要一批一批派人去荷蘭學習。

我們早期跟 ING 合作成立投信,結下緣分, 後來,我覺得歐洲人做事跟美國人有很大的不同。我對美國人比較了解,跟美國人做事比較危險一點,因為美國公司購併的模式是,對他們不利,他們馬上會切斷,一家公司購併五年後,原來的人可能都不知道在哪裡了。

可是歐洲人不同,做事比較按部就班。舉一個典型的例子,三十年前,美國無線電公司( RCA )、飛利浦都來台灣設廠,RCA 只待了十幾年, 覺得台灣的人工太貴,就關廠到馬來西亞去,後來有人去買 RCA 中壢廠, 因為汙染問題,到現在還沒有解決;可是飛利浦按照台灣環境變化一直調整,到現在不止竹北工廠還在,還擴了好幾個廠,替台灣訓練相當多的電腦人才,他們不止留在台灣這麼久,技術方面也訓練了很多台灣人,對台灣貢獻很大。

看台灣電視節目腦筋會退步

舉這個例子就可以比較出美國、歐洲人不同的作風, 我們選 ING 擔任顧問公司之前, 也跟好幾家顧問公司談過,看來看去,我們幾位主管認為還是跟 ING 合作得好,因為 ING 在金融方面很專業。 而且他們的人很敬業,不是早上九點來、下午五點回去,有時候下午七、八點都還在。

問:你是彰銀的民股股東,當常董很久,家族持有彰銀將近一百年,會不會考慮由下一代接棒?

答:這不是家族企業,我們是股票公開發行的銀行、有二十幾萬股東,我要交棒,先培養下一代的經營者,要找能力最強的人,自己的兒子能力有多強自己知道,我自己的小公司交給他就算了,銀行不行,我只是二十幾萬分之一的股東,不能當作家族事業來經營。

這次去北京,總經理張嵩峨跟我一起去,名片一遞出去,中共的人一看怎麼都姓張,他們第一句話就問:「你們是不是家族企業?」我回答他:「中國有一億多人姓張。」張是大姓。

問:現在台灣的銀行都衝刺消費金融,像信用卡,你的看法如何?

答:信用卡是消費金融的一部分而已,台灣信用卡是惡性競爭,一定要數量很大才能生存,可是台灣只有兩千三百萬人口,扣掉十六、十七歲以下的人口,這塊餅實在很小,我們電腦更新以後,經營形態會改,我們現在跟 ING 合作, 要做Call Center, 我們可以幫其他銀行的信用卡部門做 Call Center,或者是情況允許,我們也可以買下別家銀行的信用卡部門。我們有三百萬客戶是很好的客戶資料,可以做 Data Mining 的工作,這是很值錢的。

問:董事長的觀念很新,平常怎麼取得這些新知識?

答:我學校書念不好,笨的人要不斷學習,吸收新知識,我每天、每個禮拜看很多英文、日文的報紙、雜誌,包括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金融時報、《財星》、《 Business 》等,有空就看,車上或在家裡,我在家裡很少看電視,台灣的電視節目看了腦筋會退步。


張伯欣是連戰的結拜兄弟

撰文:賴寧寧

張伯欣跟連戰是好朋友,而且是三代交情,張伯欣說他的阿公跟連戰的阿公連雅堂在大陸是私塾同學,父親那一代也交情深厚,連戰和張伯欣的交情是從穿開襠褲開始的。

連戰跟父親連震東一九四五年來台灣,因為連震東一直跟張伯欣的父親張聘三熟悉,在大陸就認識,所以,他們一到台灣,就到台中找張伯欣,因為兩個人都是獨生子,所以兩人的父親讓他們結拜成為兄弟,張伯欣二十一年次、連戰二十五年次。

後來因為兩人的人生目標不同,各走各的路,連戰選擇從事政治,張伯欣選擇從商,甚至政治理念也不同,不過,這點並不影響彼此的交情,兩人見面時,互相不談政治議題,張伯欣也沒有加入國民黨。雖然不是國民黨員,政治理念也不同,不過,張伯欣說每次選舉,他的票「當然會投給朋友」。

大家都知道連戰家族很有錢,也知道連戰母親趙蘭坤理財有道,但是,很少人知道,趙蘭坤之所以會擁有那麼多的銀行股票,是張伯欣的父親張聘三推薦的。張聘三曾經擔任過彰銀董事長,在董事長任內,他向連戰的父親連震東建議,有錢應該要買一點銀行股票,聽了好朋友的建議,趙蘭坤買了不少銀行股,所以連戰家族會持有北商銀、彰銀、華銀等股票,迄今連戰的兒子連勝文仍是北商銀的董事。

雖然是彰銀持股最多的民股股東,張伯欣說他從來沒有想到自己會當上銀行董事長,已經兩代擔任彰銀董事長,雖然兒子也進入董事會,但是,張伯欣並不打算讓兒子當「接班人」,他說銀行不是家族企業。

張伯欣小檔案
出生:1932 年

學歷:美國田納西大學經濟學碩士

經歷:永三企業董事長(鱷魚牌台灣區總代理)、彰銀常務董事(擔任彰銀董事
二十多年)

現職:永三企業董事長、彰銀董事長

專長:國際貿易

興趣:攝影

延伸閱讀

瘋了!00940讓他想起25年前慘劇...投信董座都跳下去接單,掛牌後卻賠死:今日業績將是明日業障

2024-03-15

從日劇《極度不妥!》反思性平議題:對不合時宜的言行要有「病識感」

2024-03-22

拍父親的故事 中保科林孝信著作搬上螢幕 時代劇新高度 《商魂》挑戰國際版權

2024-03-06

愛做夢又怎樣? 他靠自學登上國際舞台 成為迪士尼音樂劇《獅子王》第一位台籍製偶師!

2024-02-22

《女神降臨》、《非常律師禹英禑》…知名韓劇都來自它!韓國「條漫」商機熱 最大平台Naver Webtoon還要在美國上市

2024-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