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正視公司價值的重要性 P.18

正視公司價值的重要性 P.18

前幾天飛去香港拜訪客戶,其中一位法人客戶說,不管怎樣,他們就是不會投資台灣股票,雖然台灣也有好公司,但是不投就是不投。乍聽之下,我當然驚訝萬分,一定要問清楚是怎麼回事?客戶的回答是,台灣公司的價值很難評估,讓他們無法按照一般財務教科書上的評價模式理論進行投資。

財務學提到的 DCF ( discounted cash flow ),是一種折現的觀念; 預估一家公司未來每年能賺多少錢,將每年能賺的錢折回到現在該值多少?因為金錢有時間成本,愈長期的現金現在愈不值錢。就這麼一年一年折算回來,看看這家公司能為股東創造多少的現金價值;當然還要把公司解散拍賣或清算後的殘值加進來。

多數人開公司都不願意面對拍賣或清算的結局,可是再好的公司也不可能一直維持下去,最終還是會走上清算解散,或是轉手拍賣的命運。看看全球知名企業雖多,但是百年企業卻不多見即可知道,企業從誕生的那一天開始,便得隨時要有「收攤」的準備。

另外,現金股息也扮演重要地位。過去台灣投資人看不起現金股息,心想一年不過賺個百分之幾的利息,還抵不上一天的價差;可是長期下來,股市總有走空頭或盤整的階段,再碰上今年以來利率降到極點,大家突然發現現金股息的迷人之處。近來股價表現強勁者,大多是現金股息配得較多的公司。

當一家公司的股價因為配息而開始上漲時,其他公司便會開始仿效,對台灣股市是一個良性的發展;因為大家都已經體會到大肆配發股票股利的後遺症。

至於一些有賺錢,手上資金很多,既沒什麼新的投資計畫,又不願配發股息的公司,其背後的意義是,公司當局準備要開始亂花錢了;可能是為自己加薪,可能是要蓋個氣派豪華的企業總部,可能是要買下大股東名下的土地或資產,也可能是要投資什麼亂七八糟、自己也搞不懂的新事業了。

如果企業累積了幾年的配息紀錄,投資人便可以據此計算其 DCF,進而估算出企業的價值範圍。至於獲利,一般投資人哪管公司賺多少錢,在意的是我所投資的公司能配多少現金給我才是真的。

像這樣的評價模式,幾乎在每一本財務管理的教科書上都會提到,然而台灣的上市上櫃公司卻很難適用這套模式,這也是部分外資法人對台灣資本市場的最大疑慮。另外,公司的價值在被賣掉時也能較為忠實地反映出來;這種情況不一定是經營不善導致破產時才會被賣掉,也許是經營得很好,別人有興趣買下也不一定。

不過台灣企業相關法規對小股東的保障有限,一旦公司破產,似乎最大的好處還是歸大股東及管理團隊,對小股東及債權人卻沒啥保障。同時台灣的企業買賣相當困難,現在銀行購併、控股公司及合併的相關法規制度雖然改善不少,可是還需要再觀察一陣子,才能下論斷。尤其惡意購併在台灣很少見,等於又少了一個測試企業價值的機會。

多數台灣公司的經營團隊持股比率都很高,這讓外人更覺得沒有購併的價值;一來購併後管理團隊不易更替,另方面容易產生利益衝突。對小股東來說,董事會強行做某些自肥的決議,根本不需擔心經營階層會反對,因為都是同一批人,只是換個地方扮演不同的角色而已。

所以這位香港法人的結論是,即使最近十年台灣的經濟成長快速,可是以指數論,股市並沒有同步的表現,就是因為台灣公司的價值不易衡量,大股東與公司經營階層間的關係夾雜不清所致。所以不管怎樣,他都不會買台灣股票。

他的論點當然失之武斷,如果我們把時間再拉長一點,二十年來,台股成長了十倍;一九九五年至今,科技類股指數上漲了三倍,這些都足以反駁他的說法。但是我們不能忽視其所透露的訊息。

在台灣,一家公司明明破產了,老闆卻還可以繼續掌控經營權;當然像中興銀行這類金融機構,因為政府擔心引發連鎖效應,進而引起金融危機,所以會要求銀行團介入,以免事態擴大。不過非金融事業的財務危機,通常還是由原來的老闆在掌權,這和過去政商互動的背景有關;平常企業為政府「辦事」,出事了政府就替企業「想辦法」,彼此間「互相幫忙」,關係密切。然而現在台灣的民主發展至此,這類不正常的關係便不能再繼續下去了。

別以為美國就不會發生這種事, Tyco International 公司執行長 L. DennisKozlowski 在六月初匆匆請辭下台;後來檢方發現,他不但在任內購買很多房地產及名畫,還有逃漏稅的嫌疑。另外,去年底爆發的恩龍案也是株連甚廣,所有權與經營權混淆不清的情形相當嚴重。 還有,頗負盛名的 Arthur Andersen (安達信)會計師事務所受到恩龍案的牽累,最近也遭法院判定有罪。

但是請不要因此而否定公司價值的重要性,這正是過去十年來,美國股票一直大漲的根本所在;歐洲人向來最自負,但是近十年卻積極投資美國。儘管美國企業也會自肥,我們最終會發現,這些人縱使一時可以得逞,最後還是會因此而付出代價,不但執行長寶座不保,甚且還得吃上官司,纏訟經年。最起碼美國法院讓人們了解,做了錯事,甚至壞事,一定要得付出代價的; 恩龍如是,Tyco 亦如是。

這十多年來,表現較好的市場大多是比較開放的市場,這和政商分際的嚴格與否有關;如澳洲、新加坡、香港的股市表現都不差;韓國、大陸、台灣在這方面便沒什麼進展;韓國股市亟待突破千點大關,台灣則是萬點魔障罩頂。

至於中國大陸,未來在這方面勢必面臨更多更嚴重的挑戰,因為政府與企業的關係不但更密切,甚至幾乎就是同一個單位的不同部門。我們過去常罵中華電信是球員兼裁判,在大陸則幾乎每個產業都是如此;若要改善整頓、處罰、撤換總經理,實在難上加難,因為都是政府轄下的單位。

投資一家公司,最重要的是要看得懂這家公司在搞什麼東西;這不光指產品或業務,而是公司的管理制度、運作流程等,所以透明度就益顯重要,這也是最近流行的 corporate goverance (公司治理)的一環。 小股東不可能了解公司的運作內涵,但是要能確定公司內部有人在監督把關,而董事會就是第一道防線。然而台灣多數公司的董事會都是自家人,經理部門也是自家人,投資人等於毫無對抗餘地。

當然我們可以說,大不了我們不投資這種公司就得了,何必勞神指責批評?對台灣以外的廣大國際法人而言,如果一個市場有太多公司處於不透明狀態,無法由外部監督管束,永遠搞不懂哪些公司可以投資?哪些絕對不要碰?那麼他們最後一定會有「大不了不買台股就是了!」的想法,一旦這種況狀成真,那就不是個人買或不買的問題,而是台灣整個資本市場能不能國際化、大型化、專業化的關鍵。

投資股票賺價差當然過癮,但是如果全市場的人都抱著賺價差的心態,而不從企業經營效率的角度思考,老實說,這樣的市場跟賭博沒什麼差別。穩定的制度、可預期的獲利,一旦績效不好,經營階層有被替換的可能,這樣的公司才有投資依據可以遵循。台灣近年確有進步,但在老外的眼中,進展的速度太慢,而且透明度依舊不足,讓外人看不出改革的成效,等於沒有改革。如果台灣能辦個一、兩件類如安達信或恩龍的大案子,肯定可收殺雞儆猴之效。

政府方面也應有明確的宣示,如新政策的推動,包括公司購併、企業重整等法令規章的調整,甚而策畫一次 big bang (大震撼),進行整體包裝;正如六年國建,裡面細目繁多,個別來看都沒什麼,但是包裝在一起,就成了一個引人注目的大計畫。尤其未來幾年,大陸在企業透明度方面的問題只會日益嚴重,台灣若能適時展現改革後的成果,將更能凸顯台灣在大中華圈的投資魅力。

(谷月涵的電子信箱: mrtaiwan@mrtaiwan.com.tw )

延伸閱讀

台積電德國廠動工時間拍板!為何A16未必用ASML新機台?原來一台要價百億元,高層親解優劣

2024-05-15

假如黃仁勳在台灣長大?「頂多郭台銘等級」...造就AI教父9大關鍵,他喊話:移居國外失敗例子更多

2024-06-06

輝達在台設第2個超級電腦中心!黃仁勳:台積電人才無與倫比「就像好朋友一樣,不用講太多就都懂」

2024-06-04

解放軍若攻台,ASML可遠端讓台積電EUV緊急關閉!美智庫:台灣被接管「很多方法能癱瘓晶圓廠」

2024-05-21

台積電豪捐40億給4所大學,剛好都是「黃仁勳大學」!培養半導體研究教學與人才,高中也能獲捐

2024-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