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通縮比通膨可怕 P.14

通縮比通膨可怕 P.14

前不久我們曾提過「荷蘭症」( Dutch disease 〕的觀念, 指的是一九六○年代荷蘭發現豐富的天然氣,賣天然氣的收入太好,使得國內的產業失衡,終至付出沉重的代價。近期日本則飽受另一種荷蘭症之苦。

日本的外銷能力很強,藉由強勢外銷賺了很多現金,但是國內市場則相當封閉,外國產品很難賣進日本市場;日本人誤以為貿易順差等於國家收入,其實現金與所得是有差別的。 儘管已經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WTO 〉 ,但是徒法不足以自行,只要社會、文化的開放程度不夠,就算是加入「宇宙」貿易組織也是同一個樣子。

我曾經在日本學過語言,在日本的那段時間,發現要交個朋友非常困難,要加入日本人的小團體則更是難上加難。可是後來我在英國工作期間,我最好的朋友卻都是日本人,顯然不是我對日本人有成見,也不是大和民族對我過敏,而是在英國,我和日本人都是外國人。這就和日本的經濟結構一樣,對外非常犀利、有效率,對內則是層層疊疊的關卡阻攔;即使到現在,日本的汽車、消費電子產品還是執世界牛耳;可是日本的國內市場受到外國企業的指責,卻也一如過往。

日本賺進太多現金,可是進口物品卻有限,以至國內的物價因為資金過多而一路走高,經歷過一段嚴重的通貨膨脹,物價拉得很高,商品卻無法從國外進來;由於價格高、選擇少,民眾的生活品質與國民所得不成比例。此外,錢多就會作怪,十二年前的那一場泡沫,造成股票大跌、經濟走下坡;可是日本央行對當時的高物價及高房價投鼠忌器,在經濟衰退之初不敢調降利率,還維持好多年的高利率政策。

時間再往前推,二九年美國股市大崩盤,當時政府也認為有必要冷卻之前的過熱經濟及高物價,所以對股價崩落的現象視而不見,繼續維持高利率政策,結果造成美國陷入了十四、五年的大蕭條時期。

在景氣高峰期,銀行作了很多貸款,可是景氣一轉向,客戶便還不出錢來;當時還沒有實施十萬美元以內的存款保障,存款客戶一見銀行可能會出問題,擔心自己的存款不保,就急忙將錢領出來。體質再健全的銀行也禁不起客戶的擠兌,果真因而發生銀行倒閉的危機。

現在存款戶雖然受到一定額度內的保障,不過政府卻得不停地把錢灌進去,才能勉強維持這個安全機制。三年前,日本政府花了一兆日圓巨資,希望能解決銀行的呆帳;不過看來還不夠,因為日本的金融沉痾不起,恐怕還要好幾倍的錢才解決得了。

美國政府看到日本的例子,以及自己七十年前的歷史,所以這次一碰到科技股崩落,便迅速將利率一路往下降,一年內從六%降到低於二%;最近華爾街又傳出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 Fed 〉 今年可能還會再降息的耳語, 顯然市場也都認同Fed 的作為。

儘管日本的利率也降到史無前例的低點||零利率,而且也是從六%開始起降,但是低利率在日本似乎沒有發揮功效;因為日本一開始因為房價、物價仍高,政府擔心引發惡性通膨,降息不乾不脆,直到九五年才降到零的水準,不過距離九○年股市崩盤已有五年的時間。

日本的「荷蘭症」現象顯露無遺,有人分析,這正是因為日本將「mercantilism(重商主義〉 」發揮到極致的後果;「光賣不買」,只外銷不進口,把整個日本搞得像個商人似的;經濟結構不平衡,消費者苦不堪言,全肇因於錢太多。房地產炒翻天,民眾買不起房子,只能住在距離辦公室兩、三個鐘頭車程的郊區,時間、生活都耗在這上面。整個國家看似有錢,但是錢卻買不到稍微像樣的生活品質,所以人民其實是滿窮的。

正當多數國家還在考慮維持低利率政策,甚至再度降息時,韓國卻在最近升息,有人認為韓國政府因為擔心通膨才這麼作;其實不然,韓國政府主要的考慮是,擔心信用(貸款〉 市場成長太快,先行未雨綢繆。

當然這與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後,IMF (國際貨幣基金〉 強力介入其金融決策有關;IMF 要求韓國縮減經濟規模,要求韓元貶值,要求銀行積極打銷呆帳,重新辦理增資,並將增資股賣給外資,使得原始股東的投資幾乎血本無歸。到了現在,韓國反而在擔心經濟成長太快、貸款過多;這就是面對問題時,反應快與慢之間的差異。而有此認知,顯然韓國政府具有快速解決問題的能力。

至於日本,眼前看來,短期內也沒別的藥方,只能等著物價及房價跌到谷底為止。由於物價仍在下跌,即使利率降到零,但是實質利率仍是正數;一旦物價不再跌了,實質利率才會開始下降,此時才會顯現低利率的效果。

日本利率雖低,但是經濟卻毫無起色;預期未來景氣復甦、增溫通膨後,日本仍會維持低利率環境,以免讓復甦的火種給熄滅了。經濟復甦,讓企業先賺點錢,資產價格上升,銀行的壓力才會稍稍紓解。

事實上,外界原本希望日本能早一點處理不良資產,讓亂搞的公司早點結束,整個社會也才能少付點代價,可惜錯過了最佳處置時間。去年三月,日本央行一度想調升利率,但因市場反應激烈,遂不再提此議;想來日本央行應該也是想讓體質差的公司早點出局才是;只不過經濟體質太弱,而這種作法又太過剛猛,也太過危險。

因為拖了太久才降息,所以現在只有「等」字訣可用,等待物價自然落底不再下跌了,實質利率才會接著往下降。然而此番日圓升值,卻令大家心驚膽顫,擔心物價又更便宜了。雖然日本的進口商品不多,但是對國內的商品售價仍具有一定的影響,如果物價再走低,距離復甦的道路就更遙遠了。

整體來看,美元貶值等於美國將其自身經濟及物價的萎縮難題「外銷」給外國;這次美國的利率降得快、匯率跌得凶,而日圓只有在九五年才有比較明顯的貶值,因此高下立判。此外,美國的稅率也在往下降,日本反而提高營業稅。唯一的好消息是,從日本看美國,美國的經濟應該不會壞上十二年;雖然這不代表日本立刻會好起來。

美元急貶,使得日本期待的通膨落空;儘管日本的房地產市場指數跌了一半,部分地區更是掉了八成,但是至今仍有下跌空間,不過這得等日圓開始貶值才看得到。日本身為全球第二大的經濟體,卻放任本國經濟一蹋糊塗十多年,可說不負責任之至。日本不應該光賣東西不買東西,不能不好好管理自己的金融問題,而讓其他國家分攤這份責任。

通貨膨脹比通貨緊縮來得好處理,因為我們有足夠的工具對抗通膨。八○年代美國為了扼止通膨,利率竟然拉高到一九%之多,還維持了一年多,最後通膨總算是被馴服了,儘管過程相當痛苦。

但是通縮呢?一旦利率降到零,再來就沒「撇步」可用了。經濟如果不成長,資金就往外流,日本的例子歷歷在目。一般認為,維持三%的通膨水準是經濟最理想的狀況。

想像一種情況,當這波全球通縮危機解除後,全球央行經過震撼教育,會發覺通貨膨脹還容易解決,通貨緊縮可就難搞了。以前美國花了十五年,現在日本耗了十二年還沒搞定,大家發現通貨緊縮比想像中來得恐怖;因此一旦經濟有起色之後,利率仍將維持低檔,以保有適度的通膨。

未來我們會發現,各國央行居然和投機客站在同一陣線,好讓經濟和金融市場一起快速成長;日後將會看到央行與市場炒手連手、投資與投機共舞的奇景。

(谷月涵的電子信箱:mrtaiwan@mrtaiwan.com.tw 〉

延伸閱讀

24檔金融股股利一文看》中信金、富邦金、兆豐金...2家現金殖利率逾5%、這檔還原殖利率11%最驚豔

2024-05-05

台新金(2887)、永豐金(2890)...除了中信金升降息雙贏,達人點名存股這3檔金融股兩頭賺

2024-05-06

臺企銀(2834)還原殖利率11%可以存股?一表整理24檔金融股股利,股海老牛3招撿便宜:我買金融股全都賺錢

2024-05-03

中信金、富邦金、開發金...11家金融股現金殖利率誰優? 2檔衝破5%,存股族敲碗本週「這檔」重頭戲

2024-04-28

兆豐金、第一金、合庫金...為何今年官股很敢配股票?存股100張金融股達人:股利2大特色「這檔最吃驚」

2024-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