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錢多多,怎麼用? P.16

錢多多,怎麼用? P.16

面對台商西進大陸的現象,部分人士提出「政經分離」的做法;但是政經真的能夠分離嗎?以歐洲為例,歐盟各國同意在經濟領域合併,但是也必須成立歐洲議會,以維繫經濟體的運作順暢;所以經濟整合之餘,政治也必然有一部分要整合進去。

此外,台灣與大陸之間不是只有「獨立」或「統一」兩種選擇而已;用商業行為來看,兩家公司策略聯盟的效益如果夠大,又何必一定要進行購併?同樣的,如果台灣和大陸之間的良性合作能夠產生雙方的最大利益,為什麼又一定要各自走各自的路?

另外一個政經難以分離的事實,就是最近華航買飛機的事;不要說台灣,就連美國賣飛機也有政治考量在內;如果台灣有能力買,就應該好好利用這種優勢,以取得政治方面的好處。當然在交涉過程中,正如過去我們提過的,必須顧及透明度的問題,因為這種事情一方面不能太過招搖,另一方面也一定要有相對的監督機制;尤其對決策者而言,在經過一定的法定監督程序之後,有人可以為決策背書,也算是提供決策者一定程度的保護。

台灣的錢多得不得了,所以應該善加利用本身的經濟能力,提高外交影響力,不一定非得偷偷摸摸地買別人的產品;甚至可以仿效戴爾、惠普這些國際大廠的下單模式,開出想買、能買的清單,並加上對台灣最有利的附帶條件,讓國際大廠遊說其政府,以取得台灣在國際社會上應有的待遇。

不過話說回來,我其實滿反對政府參與太多的經濟事務,以免產生不必要的後遺症;但也不是所有的產業都是如此,比方說金融領域就有很多政府可以發揮的空間。

東亞金融風暴之後,IMF (國際貨幣基金會〉 強行介入泰國及韓國,當時亞洲國家普遍認為 IMF 是一個惡劣的國際機構,採取激進的改革措施, 造成失業率高漲、經濟更加惡化,政府領導人也相繼下台。在發生金融危機的國家中,除了馬來西亞和新加坡之外,泰國、印尼、菲律賓、韓國、日本等國的領袖都換人做做看。

當然這些國家的領導人下台也不能完全怪到 IMF 的頭上, 畢竟問題是自己造成的,下台也是應該的;只是如果解決問題的手段緩和一些,對國家的衝擊也不致太大。

鏡頭再拉到一九八三年,中南美洲發生金融危機時,多數國家及政府轄下機構出了問題,無力償債;當時美國政府飽受預算赤字之苦,阮囊羞澀,所以也不可能直接拿錢出來救助拉丁美洲的國家。 華爾街出身的財政部長 Nicolas Brady 與華爾街的投資銀行共同想出了一個法子,即發行新的債券,將美國政府公債與拉美國家的公債結合在一起,其中一大部分是債信較佳的美債,拉美公債的比重只占一小部分。由於美國公債的成分較高,所以這批債券的債信評等還不差,法人也願意捧場,這就是所謂的「 Brady Bond 」(布萊迪債券〉 。

其實這很像台灣在處理金融問題的手法,由政府出面要求體質良好的銀行吃下地方的爛基層金融機構,希望能藉此改善後者的結構。原本拉美國家沒有能力再發行新債,又無力償還舊債,國家瀕臨破產境地;國家一旦破產,既不能像企業一樣與人合併,又不能出售資產清算結束,所以布萊迪債券可說是解決拉美金融風暴的妙招,也解除了美國後院拉警報的危機。

過去拉美國家不是傾向蘇聯、古巴,就是一些向美國示好的獨裁政權,美國與這些政權交朋友其實也滿丟臉的。在風暴過後,多數國家立場偏向美國,不少獨裁政權相繼垮台,新政府也逐漸朝向民主化的道路邁進。所以美國的做法不僅解決拉美金融危機,也使拉美國家與美國的距離拉近了一大步。

現在拉美國家又有難,這次美國會不會依樣畫葫蘆,還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還有待觀察。

亞洲前一波的金融問題應該算是過去了,但是受到近期美元弱勢的影響,新一輪的金融問題在於通貨緊縮的壓力與日俱增,將會造成亞洲銀行經營的壓力;但估計不致像九七年般嚴重,最壞的情況應該是復甦的速度減緩,或是問題拖得久一點而已。

面對這種情況,台灣目前高達逾一千五百億美元的外匯存底,亦將隨著美元貶值而增加;或許台灣政府可以想出更有效利用台灣的外匯存底,又能協助東南亞國家減輕銀行經營困境的兩全方案。

如果拷貝布萊迪的做法,或許可以將台灣的公債與東南亞國家的公債結合,包裝成新金融商品銷售;這樣一方面可以提升台灣金融業的專業能力,擺脫只會賣股票、放款或賣保險的刻板印象;同時發行這種新海外商品,也可避免對國內散戶造成衝擊。國內四大基金為了在股市護盤而賠了不少錢,如果能將這些錢導入較安全、風險較低的市場,績效未必會輸給投資股市,前述的債券或許是不錯的標的。

台灣的錢雖然多得不得了,但是缺錢的是政府、企業及股市,中介的管道不暢通;就好像三○年代美國大蕭條期間,農田的玉米放在田裡任其腐爛,鄰鎮卻有人餓死;因為貨運公司都倒閉了,沒有能力將玉米運到其他城鎮。

目前的金融市場也有這種現象,如果能利用這麼多的錢來解決國內的銀行呆帳,也可以用同樣的方式協助其他國家解決他們的金融問題,相信對提升台灣與東南亞國家之間的關係一定大有幫助。所以我一直認為,護盤不如護經濟、護金融。

另外, 台灣的銀行最近積極拍賣不良資產,將呆帳賣給國外的 AMC (資產管理公司〉 , 這樣雖然解決了銀行的問題,但是 AMC 標下不良資產,將會用最快的速度賣掉這些諸如房地產的資產,肯定會造成市場新一波的賣壓。此時政府應想想辦法,設計一套安全方式,創造一個能吸納 AMC 轉手賣出資產的市場。

布萊迪債券裡面有很大比重是美國公債,投資人遲早可以回本獲利;其中所包含的拉美國家公債,由於債信較差,可能折價八五%發行,等於一百元的面額,只要十五元就可購得。如果拉美國家的財政恢復穩定,這批債券價格搞不好可以回到票面,這時投資人不但賺了穩定的利息,還賺到可觀的價差。因此台灣也可以將房地產、貸款等金融資產包裝在一起標售,以減輕銀行及房地產市場的壓力。

台灣金融法規最大的毛病在於股票是股票、債券是債券,涇渭分明;其實兩者之間還有一些銜接的商品,台灣少了這分彈性,讓金融運作少了很大的利器。如中興銀行的例子,政府可以發行特別公債,承受中興銀行的資產及負債;當壞帳打掉後,才看得出剩餘資產的價值,投資者可以享受中興銀行出售其他有價資產的權利,讓金融秩序回復正常的軌道。

別以為韓國的金融問題已經煙消雲散,他們也是發行公債補銀行的洞,把銀行的問題轉到政府的手上。政府將特別公債賣給錢多的銀行,再對這些銀行進行特別融資,讓過多的資金有適當的歸宿;正如台灣的銀行將壞帳賣給 AMC;可是 AMC手上沒這麼多錢,銀行再對 AMC 融資; 資產可以換回現金,資金活絡起來,經濟就會有動能。

所以台灣要利用錢多的優勢,好好解決國內的問題;當台灣擁有足夠的經驗和能力解決問題時,還可以到東南亞國家提供解決方案,一方面他們會感激台灣對他們的協助,另一方面台灣也可以購買他們的公債,就像台灣買美國公債一樣,將會對他們的金融市場形成某種程度的影響;未來他們在做決策時,便多少會考慮到台灣的利益。而且這種事情可以正大光明公開進行,不必遮遮掩掩。

台灣要與中國拚,千萬不能拚他們的強項,而要拚台灣具優勢的地方;甚至有一天台灣還可能幫助大陸解決其頭疼的金融問題。如果這招行得通,搞不好台灣還可以繼晶圓代工之後,成為解決新興國家金融問題的「專業代工龍頭」。

(谷月涵的電子信箱: mrtaiwan@mrtaiwan.com.tw 〉

延伸閱讀

出國旅遊花最多通常在機票!便宜機票怎麼買?旅遊作家不藏私:4招教你搶到航空公司促銷機票

2023-09-26

不仇日了?日圓急貶,韓國人瘋日本:旅遊、日股都燒燙燙

2023-07-04

台灣旅行團驚傳死亡車禍 22人新疆出遊變調!海基會證實「1死1昏迷2骨折」、國台辦說明事故原因

2023-10-28

行人闖紅燈不只罰500元!濫用路權「行人三寶」變多、交部擬提高罰鍰 警:違規害車禍你也有肇責

2023-07-11

17歲女車禍亡,母求償撫養費遭駁回…法官吐原因「任職大立光、年薪百萬應無需撫養」判決內容出爐

2023-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