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老謝的理財心法 P.92

老謝的理財心法 P.92

要談我這輩子的投資之路,就從《財訊》改變我一生的過程談起吧。

進入《財訊》之前,我對政治滿懷理想,以為這輩子一定是拋頭顱灑熱血,跟人家去參加黨外的街頭運動。說來你不會相信,雖然我在政大念的是企管系,但是在政大有關政治的學科,大概統統跑去修了。

《財訊》的孫文雄是真正改變我一生命運的人,因為我在一九八四年來到《財訊》之後,開始跟政治的關聯愈來愈少,跟經濟的關係卻是愈來愈深。


從政治狂熱分子變成立志一生與股票為伍

來《財訊》前面的兩三年當中,我對政治滿腔熱血,對股票卻一竅不通,那時聽到有人討論股票,便覺得格格不入,所以每次看到孫文雄說股票的事,我掉頭就走。

但是在外頭,每次大家都問我行情怎麼看,我說我不懂,人家還以為我騙他們。我慢慢發現,如果要在《財訊》發展,不懂股票,大概很難發展下去,所以在台灣加權指數邁過一千點的時候,跑去買一張福昌試試看,也從此改變我一生的命運。

買了第一張股票之後,我發現投資的世界樂趣還真多,一方面賺錢可以不必求人,另一方面,書中自有黃金屋,知識可以創造財富,且在閱讀裡面,我發現投資這個行為大概可以維持一輩子,到你死的那一天為止,像是科斯托蘭尼九十多歲還能寫傳記,真是令人羨慕。

照這種情況看來,只要你參與了投資活動,你對全世界任何趨勢與變化都會感到興趣,生活也變得豐富。所以今天開始要跟大家講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投資的道路上,「大量閱讀」非常重要,這也是我經常強調的一點。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要怎麼收穫就怎麼栽!

我到現在為止,從來沒有經手去幫人家操作過股票,哪怕親戚教我幫他做,我都不要。我們一輩子有多少錢、能賺多少?賺錢只要賺得心安理得,晚上覺睡得好,我想就可以了。

我一直強調,在投資的路上,如果要讓資金發揮最大效益,假手專家是一回事,如果能夠自己掌握天下,一定要去追求。因為時間對每個人來說非常公平,都一樣多,如果你願意多分配一點時間在資料的吸取及掌握上面,賺錢機率會比別人大、也更有樂趣。我建議大家,無論你在何時何地,定要養成閱讀資料、過濾資料的習慣。

一般人看報紙大概看過就算了,但是我建議大家身邊放一把剪刀,把必要的東西剪下來,但你要是剪下來之後堆成一堆,那和垃圾沒兩樣,因為你沒看。所以你不但要把報紙剪下來,還要去閱讀。

我常講,假如你把股票投資也當成賭博,這大概是唯一一項可以靠個人努力達到獲勝希望的賭博遊戲。六合彩號碼亂猜沒什麼意思,股票卻不一樣,因為有研究跟沒有研究的結果是兩碼子事,買股票如果不研究的話真的像在賭博。假如在股票市場投資,不花一點時間研究,做一些閱讀的工作,我相信你絕對不會是贏家,只有待宰的命運。

我們這輩子在股票市場不求戰無不勝,只要你的勝率比你的賠率高一點,也就是賺賠相抵最後你贏,就是對自己有了交代,因此第一件事就是要大量閱讀做功課。

用心培養對數字的敏感度──用心了解財務報表

投資的第二件功課,要開始用心培養你對數字的敏感度。我們常拜訪公司,如果老闆連自己公司一個月營業額多少、一年賺多少錢都講不出來,很可能是這個老闆不太進入狀況。目前上市、上櫃加上興櫃公司,大概九百多家,並不強迫大家死背公司所有資料,但最起碼的一些基本概念要有。比方說你要知道台積電、聯電現在大概在什麼樣的價位、跌停板多少錢,當價位的敏感度在你心中,便可隨時掌握第一時間的價格優勢。

另外,上市公司每月十日之前,都要公布當月營收,當你看到一個數字的時候,有沒有更大的聯想力,能夠對這家公司立刻做出判斷?我想需要一些關注力。另外就是要清楚獲利大概是往上或往下,因為這大概都會表現在股價上面。再來是注意上市公司負責人的一舉一動。

再來是要對財務報表用心。上市櫃公司財報揭露時間都是固定的,每月十日公布營收,四月三十日公布前一年年報及第一季季報,八月三十一日公布上半年半年報,到十一月三十日是第三季財報,後面依此類推。

財報公布的時候大家要有些敏感,各位都知道,去年從七月三日到這個時候,上市公司就會陸續揭露上半年獲利情形,今年這時候卻只有好公司公布,而且以傳統產業居多,電子業倒是很少。今年最神勇的是汽車類股,和泰汽車、中華汽車及裕隆汽車,都在七月中旬告訴你上半年獲利,代表大股東非常有信心,迫不及待告訴你它賺了很多。

接著鋼鐵股有一大堆公司公布上半年獲利,比方說盛餘上半年每股稅前盈利一‧○六元,燁輝一‧二元,新光鋼鐵三‧三八元,春源鋼鐵○‧七九元,美亞、新鋼工業都有一元左右,鋼鐵股業績強強滾,股價也翻了幾番,不過今年電子股卻含蓄多了。

歷年來,主機板都最早公布,尤其技嘉跟微星一定一馬當先,現在技嘉跟微星還沒講,華碩賺多少你不知道,電子業都沒告訴你它賺多少,顯然情況不太妙。會拖到八月十五日才告訴你上半年營運狀況的,大概都是狀況很差的公司,所以你可以從財報公布的時間,拿捏一下公司對今年業績的滿意度。


培養知識的廣度跟深度

第三,是要培養知識的廣度跟深度。投資的目的不只在賺錢,賺錢也不是最終目的,但要用投資來豐富你的生命。

我相信在過去的行情研判裡面有很多學問,心理學是其中一項。你必須去探索市場裡面大多數人的心理狀態。

另外,政治的發展最後會反映在股價上面,像有一段時間,國民黨主流非主流鬥爭劇烈的時候,對政治如果沒能掌握,即可能誤判行情。這次阿扁總統的「一邊一國論」,就對股市造成極大的衝擊。

在投資上,不單單只對國內經濟要懂、對國內政治要懂,對國際政治也要一清二楚,我們看到美國這次的情況是非常有趣的。因為去年九一一事件造成市場過度悲觀,以至於庫存清得徹底,經過聯準會多次降息,美國企業到了十二月開始建立庫存,所以今年第一季的榮景基本上是來自補庫存的激勵,造成大家對於今年的景氣有非常樂觀的期待。

過去十年來所有人賺到錢都是靠電子股,因此當我們在四月以後提醒大家應減持電子股的時候,市場上大家都不認同,大家都說,台灣不靠電子股要靠什麼,一個產業奔馳十幾年,當它盛極而衰的時候,大多數人仍渾然不知,且對個別公司往往有「價格懷念」。去年一開始我用「十年河東十年河西」的觀念談電子代工產業結構性的變化;第二,我提出員工分紅配股制度問題嚴重,第三;電子類股這十年當中大規模配股已經到了臨界點,長線投資在今年應該是一個非常大的轉捩點。電子股的這三大壓力,如今在張忠謀的景氣看淡聲中已一一浮現。

我這兩天一直思考,覺得台積電可能變成第二個國泰人壽。台積電股價現在已經掉到五十元以下,總市值接近一兆元左右,過去國泰人壽股價最高一九七五元,誰能料到十年後剩下三十元不到?

台積電因為除權多次,所以股價並未出現華碩那種八九○元的天價,但總市值很高。現在台積電股本一八六二‧二九億元,未來我想一年賺兩三百億元可能性比較高,這樣一來,它的每股稅後純益大概在一‧五元上下,這個產業如果不能有高速度的成長,我們用本益比二十倍來算的話,股價大概長時間停留在三十元附近。

台灣從民國七十九年以來,過去十幾年有四大天王,包括威京小沈、雷伯龍、阿不拉游淮銀,另一個是榮安邱,到現在為止,四個人當中只有榮安邱維持全身而退,主要是邱先生為人夠低調,且從不擴張信用。邱先生待人誠懇,且從來不會去拿別人公司的經營權,投資的事,他也會請教專家,過去十年來,其他天王都面臨大小不同問題,而他仍能永保安康之道。

老牌的上市公司最低調的小氣財神則是台玻的林玉嘉。林玉嘉一生對現金的觀念非常強烈。台玻這十幾年來擴廠從來不辦理現金增資,他把賺來的每一分錢,從盈餘裡面再去擴廠,到現在從來沒改變過。

由台玻來看台灣的電子業,我們知道要對電子業非常小心。電子股在資本市場過去這十年太好,搶錢太方便, 缺錢只要辦一個現金增資、發行 ECB (海外可轉換公司債〉 或 GDR (全球存託憑證〉 ,要多少就有多少, 大家從來沒有賺錢要分現金給股股東的觀念。

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 DRAM 〉 公司這樣搞了十五、十六年,茂矽、華邦、茂德等六家公司加起來總共虧了二○九億元,但是有賺錢卻從不配發現金股利,時間一拉長,所有狀況就都跑出來了,所以,有現金流入或沒有現金流入的觀念,結果差很多。因此,在投資的態度上,當你在進攻時,一定要想清楚你的退路在哪裡,如果找不到退路,可能下場很悲慘。


看錯行情要勇於修正

我常講,看行情沒有神仙,每一個人都會看錯,但是發現錯了以後,要勇於停損。企業由盛而衰通常有幾個徵兆,電子業的調整裡面,這次我看到幾個現象非常值得大家參考。

企業由盛而衰的幾個徵兆:出版自傳吹噓一生成就,留給他人修理的線索。

第一,不要動不動就出版自傳。這幾年企業家出傳記蔚為風氣,但大多是歌頌自己的專書,雖然成就了自己,也踐踏了別人,尤其,會去出版自傳的通常是功成名就的時候大家自得意滿,很容易忘記接踵而來的風險,而且,自傳出版以後就等於你提供白紙黑字給別人來修理。

像施振榮每一次寫自傳,都是另外一個危機的起點;張忠謀的傳記一本又一本地出,老婆又幫他出一本《真心》,所以張忠謀人生的顛峰說不定是在今年。

電子業有很多人早期都非常拚命,發現賺錢很容易之後,晚期很多人慢慢都在改變,有人開始想要控制媒體,有人想要運用輿論,有人想影響政治,慢慢的,有些人把自己從人的定位不小心想成神,變成神以後做出來的決策大概都不會太精準。


成為雜誌的封面人物──頻頻曝光志得意滿

接下來,這也是我剛提到的要「低調」,雖然我在辦雜誌,但是我還是常勸企業界朋友不要經常變成雜誌的封面人物。例如,很多商業性的周刊通常封面放一個人頭,肇事率大概二○%左右,什麼叫做肇事率呢?就是到最後倒掉的,那個命中率很高,二○○一年華彩軟體的賴毓敏就是一個例子。

第三,企業大亨功成名就後,最怕緋聞頻傳,尤其是賺到錢後把糟糠之妻一腳踢開,這也是企業衰敗的一個起點。

第四,企業競爭相當激烈,有的公司非常迷信風水,公司的布置都跟風水的設計有關。也有很多人開始勤於改名,舉個例子,精英電腦蔣國明,他原來叫做楊國明,後來改成蔣國明,最後改成蔣東濬,改了三次名字,代表他內心可能高度不安,改名不知道有沒有效,大家可以再觀察一下。陞技電腦的盧燕暉最近也改名字為盧翊存,大霸電子的莫自治最近也改名為莫浩然。

第五個現象,是企業花大筆資金購置大樓、蓋企業總部,像現在內湖重劃區就有很多企業總部。如果公司總市值兩千億元,買一棟十億元的大樓,大概沒什麼了不起,不過像八十九年,友立資訊當時總市值不到一百億元,就買了一個七億元左右的大樓,不是很大的公司配上了一個大大的殼,恐怕不是好現象。

假如歷史可以重來,我想很多公司不會去做一些不合宜的擴張。像是統一企業高清愿買信義計畫區一坪四一三萬元的土地,他說如果可以重來,他絕對不會幹,因為那筆土地現在兩百萬元能不能賣得掉都很難講。

如果你告訴陳泰銘,一百八十億元的飛利浦建元廠可以賣掉重新再來過,他會不敢買。但是基本上,頭洗下去就很難回頭,這要特別提醒大家,當公司在順境當中,前景非常好的時候,千萬不要忘了我是誰,去做不符合實際的任何投資。

在風光的時候,大概都會讓一個人失去戒心,開始做一大堆你不應該做的事,美國老牌績優股的康寧二○○○年股價漲到三四○元的時候,股價總市值一一五○億美元,康寧的家族成為全美第十二大富豪,一切都非常風光,你想,有一千多億元的時候,你什麼事不敢做?但是,康寧進軍光纖領域後,股價暴跌,整個集團留下三六○億美元負債,付出的代價是非常高的。如此的過程,值得大家省思,當你一切都很順的時候,要盡量保守。



表一、老謝看什麼報?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要怎麼收穫就怎麼栽

<英文雜誌> TIME、NEWS WEEK、英國ECONOMICS、FOBER、亞洲華爾街時報

<中文報紙> 香港:信報、經濟日報、蘋果日報、文匯報
台灣:工商時報、經濟日報、台灣日報、自由時報、
民眾日報、中國時報、聯合報、中時晚報、聯合晚報
<台灣雜誌> 財訊、今週刊、財訊快報、先探、天下、數位時代、
商業週刊、SMART智富月刊
<電視>


企業由盛而衰五大徵兆

1.出版自傳,吹噓一生成就兒--留給他人修理的線索

2.成為雜誌的封面人物--頻頻曝光,志得意滿

3.緋聞頻傳或是換老婆

4.頻頻改名,迷信風水崇尚怪力亂神

5.斥巨資買大樓,建企業總部


延伸閱讀

聯準會第二季降息,春節後台股行情可期,郭恭克:輝達、美超微持續上漲,將帶動台股相關概念股走高

2024-02-06

美國伺服器大廠帶頭打造綠能機房 回台擴產力拚龍頭 美超微擁抱綠色運算 13年營收逆勢增七倍

2021-07-28

繼黃仁勳、蘇姿丰後又一AI巨星誕生!同樣出身美超微的台灣囡仔 謝金河:出身嘉義的他最感謝這位「台灣部長」

2024-02-04

比輝達還猛!「AI妖股」美超微狂噴600%,麗臺、廣達...一表看「9家台廠誰最有機會分一杯羮」

2024-02-05

去年6月舊金山的一頓晚餐 促成美超微砸百億回台設廠

2019-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