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誰讓劉德華大紅大紫? P.54

誰讓劉德華大紅大紫? P.54

八月十七日晚間,在中山足球場內,由平實數位公司舉辦了一場天王巨星劉德華的演唱會;一記爆破聲響後,劉德華帶領著舞群,以動感十足的踢踏舞揭開序幕;現場一萬多名歌迷的情緒,隨著台上的華仔搖擺、舞動。

二十一年前,劉德華跨入演藝圈; 在高度追求新鮮感的娛樂界,相較於 F4、周杰倫等後生晚輩,劉德華算是一名「老人」了;但,到今天,他仍能擁有超人氣。十幾年來,劉德華憑什麼能在好惡無常的歌壇上,不斷地掀起巨浪,再立於浪頭?大部分的人,著迷於台前劉德華的風采;卻不知,在幕後,躲著一位懂得為劉德華「興風作浪」的製作人──李安修。

從《忘情水》、《世界第一等》,到最新出爐的《美麗的一天》,加際娛樂有限公司大中華區創意總監、台灣分公司總經理李安修,都是劉德華的幕後操盤手。李安修到底是何許人?能如此精準地掌握劉德華與市場的互動關係,讓劉德華得以一次次刺激聽眾的感官,令大家莫名地隨他起舞?一向隱身幕後的李安修,近日接受本刊獨家專訪,談自己新近的傑作《美麗的一天》,及如何包裝劉德華,使得天王巨星既不失原味、又能不斷地顯現新意。以下是專訪紀要。


十個小故事──作成《美麗的一天》

《今周刊》問(以下簡稱問):劉德華的新專輯《美麗的一天》,是以十個真實的故事為背景,寫成十首歌;在歌壇上,算是一項空前創舉。請說明這一張專輯的構想來源。

李安修答(以下簡稱答):這一張專輯的發想過程,談起來比較嚴肅。近來,新聞頻道太過泛濫,每天播放的訊息,不乏自殺、不倫等令人難堪的社會事件;不過,在成堆打打殺殺的暴力新聞中,還是有一些感人的小故事;這一些不起眼的小故事,卻令我眼睛一亮,我興起了將它們製作成專輯的念頭,這是《美麗的一天》最原始的想法。

我延續這個線索,進一步思考:類似的概念,該由誰來代言?從製作《忘情水》開始,我與華仔結識十幾年了,這時,我理所當然地想到了他;以劉德華的年齡、經驗以及在歌壇的地位,詮釋這個想法是最適合的;試想:如果我找一名二十多歲的小孩子,他沒有豐富的人生、歌壇經驗,不會有說服力。

於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裡,我向劉德華提起:「 Andy (劉德華的英文名字),我們來製作一張「概念式專輯」,怎麼樣?」出道以來,劉德華並沒有唱過類似的作品,他一聽,覺得很有意思,當下就回答:「好啊!」

問:什麼是「概念式專輯」?它與一般流行歌曲專輯,有何不同?

答:一般流行音樂產生的過程,通常是某某人先有個曲,旋律很好聽,作詞者才開始想:我該配上什麼詞?但,「概念式專輯」不同,是先有一個想法、概念,再形成歌曲。


藝術與商業,何以兼得?

問:製作「概念式專輯」會不會為了牽就已有的想法、概念,而與商業手法形成衝突,最後,造成市場反應冷淡?

答:我幾乎天天在做商業性的產品,所以,「概念式專輯」落在我手中,並不太困難。當然,它還是具有商業上的掙扎,那就是:如何找到歌、曲之間的平衡感;我們收集到的十則感人故事,個個都很悲傷;所以,必須拿捏呈現方式,考慮是否以比較輕鬆的方式表達,避免它過度沉重。

我舉一個例子,說明「概念式專輯」的詞、曲關係。去年,我看到新華社一則新聞報導,內容是:在中國四川省一座村莊裡,有一對六十幾歲的老人正舉行結婚儀式,全村的人都跑來湊熱鬧;原來,這一次,已經是這一對老夫婦的二度婚禮,四十二年前,他們已經結過婚了;只是,三十年前,妻子因工作傷害成了植物人,醫生也無法判定她何時醒來,而這一名丈夫仍日夜照顧她。有一天,她奇蹟般地甦醒,智力卻倒退至兩、三歲;隨著妻子慢慢成長,到了懂事的年紀,她再一次選擇嫁給這一名從未離開她的丈夫;這一對老夫婦的第二次婚禮,令全村的人感動,大家簇擁著前來觀禮。

聽到這個故事,真是令人心頭一緊:天底下怎麼會有這麼感人的事?而這一則新聞,就成了《美麗的一天》專輯裡的單曲(肉麻情歌)。(肉麻情歌)的詞,背景來自於動人的故事;而相對地,曲的呈現,就應該走輕快的旋律,以緩和哀傷氣氛。

問:一張專輯、一首歌曲,當它呈現在聽眾面前時,是一項商品;可是,在成形過程中,它又是一項創作,甚至可稱之為藝術。商品與藝術,可以兼得嗎?一項精雕細琢的藝術品,會不會因為顧及的細節、堅持的創作原則太多,形成束縛;到頭來,在市場上留下曲高和寡的遺憾?

答:常有類似的情況發生,就我而言,會進行整體考量。入行以來,我從寫歌開始做起,也從事企畫、宣傳的工作,在專輯唱片製作方面,我已經從頭到尾玩過一遍。所以,在著手寫歌之前,會同步考慮後端作業,通盤規畫好之後,才開始動作。很多製作人並非如此,雖然寫的歌曲很好,卻因少了後段執行力,只能放棄。

問:從事藝人的包裝工作,必須面對廣大的消費族群,算是典型的流行文化事業;身在其中,你如何以犀利的洞察力,精準地掌握社會脈動;同時,避免一廂情願地解讀市場現象;最後,不偏不倚地順利擊中靶心,創造銷售佳績?

答:妳把問題描述得很正確, 我的答案則很簡單,就是天生的感覺( sense )。譬如說,在同行中,我可以清楚感受:誰是高手;當他一出手,大家就會讚歎:真是厲害。在成就一件作品的過程中,也許每個人採用的手法不同,sense 卻不可少。

在流行文化中,很多人都有技術性的專業,差別在於:誰能以相同的技術,捉到和市場、消費大眾互動的關係,這就是流行文化的核心競爭力;不論是電影、連續劇,或是一本書,最後決勝的關鍵都不是技術本身;好比說,文筆最好的作者,並不一定能寫出暢銷書;反之,暢銷書往往是出自最能掌握社會脈動的作者手中。

劉德華唱台語歌──計程車司機也瘋狂

問:天分是與生俱來;難道,在作詞、曲的領域,沒有後天努力的空間?經驗也不具價值嗎?

答:當然不是,努力、認真,是基本的;只不過,少了天生的感覺,日夜奔忙,最後,你可能什麼也不是;就以我為例吧,假設把我放在銀行業,可能永遠也不能幹麼。

天分可以創造一個初期的成功,經驗及持續的努力,才能延續成功的長度,特別是在娛樂圈,幕前幕後都一樣;一名作詞、作曲家,或是一位歌手,他可以大紅一、兩年,在瞬間產生爆發力;但,第三年開始,就再也聽不到他的作品;不過,娛樂圈裡有一批人正好相反,是屬於「長青樹」型,我比較尊重這一類的同行。

問:譬如哪一些人?

答:就像是林秋離,早期的民歌時代,已經有他的詞曲存在,現在,張惠妹的《聽海》,仍可見他的作品,中間相隔了一、二十年;這種人,就真的是高手了。

問:劉德華出道二十一年,跨越了好幾個年代;十七日的演唱會,仍能造成萬人鑽動的盛況,他也算是「長青樹」型的藝人?

答:可以這麼說。

問:自《忘情水》以來,到今天《美麗的一天》,你一直扮演劉德華的幕後操盤角色,你應該非常了解劉德華?二十一年的藝人生涯,劉德華如何尋求突破?而改變會不會讓劉德華失去原味,反而丟掉先前的支持者?

答:我了解劉德華,但所謂「我了解他」,是指能掌握他的市場性,而不是他個人。劉德華已經是一位知名的歌手,具有社會形象,從事幕後工作者,必須清楚他與市場之間的關係。通常,藝人本身只要有一些名氣,都會想突破,他希望告訴歌迷:我能不斷創新、力求改變,對藝人本身而言,求新求變的意義非常重大;可是,也許他根本不需要蛻變,歌迷就是喜歡原來的他;在進行市場操作時,讓藝人了解自己的市場形象,正是最困難的地方;這一部分,藝人或許有盲點,製作人必須和他溝通。

所以,劉德華要突破、轉型,就得非常小心。三、四年前,我們曾經提議劉德華唱台語歌,只是,誰敢真正放手進行呢?那時,劉德華已經非常成功了;唱台語歌,萬一效果不好、被聽眾笑死了,那怎麼辦呢。

後來,碰巧劉德華主演一部台灣片《情義之台灣西西里》,我正好有機會幫他寫主題曲;我心想:具有港仔形象的劉德華,演台灣片時,配上一首台語主題曲,就不至於太奇怪了;於是,劉德華唯一的台語歌(世界第一等),就順勢登場;當時,我寫詞,找伍佰寫曲,完全不會台語的劉德華,從頭到尾靠羅馬拚音練習。結果,這首歌大賣,中南部的唱片行告訴我們:很多計程車司機將車子開到唱片行門口,衝進店裡,劈頭就說:「我要劉德華唱台語的那一張啦!」這些人可能連(世界第一等)的歌名都不知道,就嚷著要買劉德華的 CD。

這是劉德華一次兼顧原味與突破的傑作,成了他在《忘情水》締造百萬張銷售佳績後,第二賣作的專輯,銷售量達六、七十萬張。


永遠的天王──具有超人毅力

問:之前,你能預期劉德華唱台語歌大賣嗎?

答:沒有預期,我認為這是我一項創作的誠意,也許成功,但也可能失敗。只是,結果顯示:市場還有很多、很多待開發的機會,只是沒有人發掘;市場永遠存在,你只能怪自己沒想到、沒做到,或者是,你手中握的牌不對。

問:你與劉德華合作十幾年,常常近距離與他相處,舞台下的劉德華,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答:事實上,劉德華是一個很簡單、很認真的人,他真的是太努力了;跟他在一起工作,你已經找不到什麼可以稱之為「累」的事;劉德華每天早上六點起床,隨即展開一個接一個的通告,到了晚上十二點多,所有的行程結束後,回到家,有時還得繼續寫歌;第二天,他依舊是六點起床,七點搭飛機,到另一個城市,展開一樣的行程。

處於高壓的演藝生活,劉德華並沒有奇怪的情緒;可以這麼說,他實在是把自己想的太透徹、太清楚了;劉德華知道,自己要成為華人地區最頂尖的藝人,所以,他必須這麼努力,他完全說服了自己,在人生目標與實際工作之間,取得了平衡點。


李安修 小檔案
出生:1964年
現職:加際娛樂有限公司大中華區創意總監
   兼台灣分公司總經理
經歷:BMG唱片公司大中華地區創意總監
   藝能動音公司總監
   中國娃娃音樂工作室音樂製作人、作詞者
學歷:東海大海資訊科學系

延伸閱讀

「超級阿嬤」陳玲玉律師聊帶孫教養「用愛打開夢想的門」:帶自己的孩子跟孫子的最大不同

2024-01-25

從小夢想當畫家、30歲棄教職拍紀錄片…金馬導演楊力州:人生沒有走錯的路,終將成為推一把的力量!

2023-01-18

放牛班怪胎靠這「興趣」考上台大 連美國博物館都成他客戶!

2021-01-14

打敗迪士尼成為冠軍! 這家MIT飛行劇院全球市占率高達90%

2022-12-01

街友都是活該? 不願成累贅!他們化身工班替獨居老人修破屋

2023-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