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守住現金 才能等待希望! P.96

守住現金 才能等待希望! P.96

透過《今周刊》的報導,立委陳景峻出面揭穿未上市公司華象科技非法吸金數十億元,負責人李逸士逃逸無蹤,除了進一步揭露投資未上市股票的風險外,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投資人太好騙,尤其是在賺錢容易的時代,也給了太多空殼公司騙取投資人血汗錢的機會,從華象科技的個案,不知大家得到怎麼樣的啟發?

根據《今周刊》的報導,華象科技在民國八十七年七月成立。在電子股仍然狂熱的年代,華象科技以一千萬元資本額成立,由劉凱齊出資,創辦人李逸士自封為「台灣液晶之父」,不必出半毛錢,即享有五六%技術股,並出任董事長。

依這樣的組合來看,李逸士不出分文即獨享五六%的技術股,是不是合理?又李逸士號稱是「台灣液晶之父」,但是圈內人都不知有這號人物,實在有許多啟人疑竇之處。


公司從未有獲利數字──股價居然狂炒到八、九十元

此後,華象增資到五億元,不久又增到十億元,為了取信投資人,華象在內湖工業區購置大樓,又在桃園的一廠購置了三.五億元的設備。不過從八十七年創立、建廠迄今,華象沒有任何產品問世,可是華象的股價在八十九年居然從二十元左右一路飆上了八十九元。這期間,華象只在九十年六月召開過一次股東大會,揭露了八十八、八十九年共虧損了八千二百餘萬元,公司從未有獲利數字,但股價居然還是可以狂炒到八、九十元。

根據《今周刊》的報導,華象增資過三次,至少有二、三千人參與這家公司投資,這個事件爆發後,有的投資人責怪李逸士頂著「台灣液晶之父」的名號騙人,也有人責怒廣達林百里等科技名人與李逸士合照,予李逸士詐財的機會,也有投資人責怪經濟日報與工商時報的「記者」曾撰文介紹這家公司,更有人指責證期會督導不善。

不過買到華象科技股票的投資人,是否想過幾個問題。一、是華象科技產品有何優勢?華象標榜是液晶之父, 那麼不管在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 TFT-LCD 〉 ,或者是 STN-LCD,為什麼大家很少聽到華象的名字。既然不知這家公司競爭優勢在哪裡,為什麼有那麼多人會對華象科技股票趨之若鶩?實在令人費解。


資訊不透明使自己「立於不勝之地」

二、是買賣未上市股票的投資人,第一條教戰守則是詳閱該公司的財務報表,很多未上市公司股價的定價都是依照該公司過去幾年每股稅後純益( EPS 〉 配上合理本益比推估出來的,買賣華象科技的投資人,一來沒有看過公司財務報表,二來在九十年股東大會後,看到公司連續虧損,在多數上市公司虧損,股價都跌到票面以下的案例來看,華象每年都虧損,股價卻可以漲到八、九十元,實難令人信服。買進未上市股票,資訊的不透明已使自己「立於不勝之地」,如果連最基本的財務報表都不看,這豈不有如瞎子在打仗,更何況,還有的財務報表是假的。

三、是投資人對於自己不熟悉的科技產品,千萬不可過度興奮,像華象科技拿出「液晶」來唬人,其實稍有知識的人都知道,TFT-LCD 廠動輒幾百億元,區區十億元根本擠不進 TFT-LCD 的門檻。 先前台灣超導國際公司也出現糾紛,這也是因為很多人聽到「超導」技術,便奮不顧身跳進去。最近「奈米」技術紅透半邊天,有很多打著奈米技術的未上市公司開始默默在搶錢,如果大家不分青紅皂白看到就跳進去,恐怕有一大堆是「錢坑」。

就在華象科技掀起大風波後,證期會終於被迫公布六十五家財務資訊不明的公司,包括十幾家「失聯公司」,及未公布九十年財報的公司,其中不少是赫赫有名的未上市熱門股,像是上市案因為涉及與前立委廖福本之間紛爭的欣凱企業,以數位影音光碟機( DVD 〉 播放機組裝為號召,並且號稱是台灣最大 DVD 播放機製造廠的九統科技。中強電子的子公司英加電子,還有 CD-R 的熱門股之一恩基科技,及生產監視器的泰威科技。其他有不少是一九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之後的地雷企業或相關的公司。可見九○年代發生經營困難的公司,幾乎是永久沉淪,還能有轉機的可說是少之又少。


台灣處處是投資陷阱

從華象、台灣超導,再到亞洲通,《今周刊》挖掘到不少坑殺投資人的案例,令人驚覺號稱十倍速投資時代的台灣,居然有那麼多的投資人輕易上當受騙。顯見台灣處處是投資陷阱,只要心存貪念, 又不知風險控管原則,恐怕再多的財產也不夠賠。

回顧過去二十年,台灣處處充滿生命力,睜開眼睛就有賺錢機會, 以一九八○年代為例,台灣的資產膨脹效益,再加上金融寡占時代,台灣在「有土斯有財」狂熱中,很多人享受到財富十倍速增值,這些人不是在土地、房地產上面賺到錢,就是在股票市場嘗到甜頭,尤其是七十四年以後,台股從六三六點狂漲到一二六八二點,股價指數大漲二十倍,在這個股票有買就會賺的時代,台灣的投資理財風氣漸盛,到了一九九○年代高科技產業掛帥,終於開啟了新的投資理財時代。

九○年代高科技產業在台灣萌芽,未上市股票市場開始受到注意,典範之作是華碩股票在九三年後逐漸在市場成交,有人買到一八○元左右的華碩,居然不久就飆升到八九○元,於是每一年都有未上市股的明星,例如合勤、鴻友、虹光,再到廣達、威盛等都在股票上市前,老早已是投資大眾心目中的搶手標的,尤其是九○年代後期,很多 IC 設計公司炙手可熱,從瑞昱、凌陽、松瀚、偉詮,到聯發科技都是市場追逐的焦點。這些從未上市到上市的公司,為投資人帶來十倍速獲利的喜悅,不過成功的都是叫得出名號的公司,在未上市股市買到股票變成壁紙的,恐怕也不在少數。


財團高額舉債借錢囤積土地 如今十之八、九出現危機

這二十年下來,台灣有不少大錢坑,例如在一九九○年前後,台灣土地狂漲尾聲,很多企業高價購地,不少財團高額舉債,借錢囤積土地,如今回頭一看,這些高價購地的財團、企業, 或個人,如今十之八、九都出現危機,像是鴻禧集團、宏國集團、高雄的長谷、宏總、台北的國揚、僑泰等企業。單是土地資產的跌價,全台至少已折損了幾兆元財富,這是台灣過去二十年來最大的錢坑,也是台灣的銀行今日陷於困境的根源之一。

台灣的第二個大錢坑,可能是民國七十八年銀行開放新設,當時財政部長王建煊讓申設銀行的財團幾乎是人人有獎,十六家新銀行,除了匯通、五洲被打回票外,其餘統統獲准設立。時至今日,當年十六家新銀行中,除了華信、富邦、台新、玉山等勉力守成外,其餘銀行經營都是平平淡淡,大多數新銀行股價不是四、五元, 就是只有二、三元。當年二千億元左右的新銀行投資,迄今恐怕又折損了千億元以上。

進入九○年代,科技產業取代了傳統產業,另一方面,台商大規模西進,從九○年以來迄今,台商匯款赴中國投資的金額至少逾一千億美元以上,換算成台幣也有三兆多元,到底有多少錢被「熔化掉」,難以估算。但是台商西進後,大多數資金滯留中國,資金回流很少,這使得台彎的資金「流動性」更差,股市的失血、房地產跌跌不休,多少都與此有關。

DRAM 的投資也快要變成另一個錢坑

另一個幾乎快要變成錢坑的是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 DRAM 〉 產業的投資,從八七年以來,台灣首度進軍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的產業,這十五年下來,總的來看,全部 DRAM 大賠超過二五○億元台幣,單是設備投資即逾千億元,但與實際的產出、產值來看,這個產業的未來十分值得爭議。最沒有效率的則是這兩年全台為了固網投資而瘋狂,全民熱烈共襄盛舉,讓三家固網公司一口氣籌集二千億元巨資,如今這筆龐大資金動彈不得,投資人的變現能力又略遜一籌。

從資產增值,到科技創新的財富增值,台灣的投資人在每一波高潮都抓得到機會,可是也因為投資機會多,賺錢容易,導致很多人投資過度盲目或浮濫,大家握有現金,都希望財富倍增,而瘋狂尋找投資機會,很多創投也因應而生,幾乎到了有案必投的地步。結果二○○○年三月那斯達克大跌,很多科技股轉眼間變成泡沫,未上市市場到處充斥了地雷股。現在全球股市隨美股大跌而陷入調整,大多數市場股價指數都跌到去年九一一事件的低點以下,台股最近也一度跌破四千五百點,現在恐怕是到了算總帳的時代了。

在股價跌、土地、房地產乏人問津的時代,一旦高舉負債,後果恐怕不堪設想,最近太設、太電都陷入苦戰,都是因為負債太高、現金太少惹的禍。

從華象科技的案例,可以發現潛藏在我們周遭的投資地雷處處都是,面對多變的投資情勢,《今周刊》的讀者必須嚴格掌握每一個投資案,並且嚴守現金至上原則,沒有更好的投資機會,寧可抱住現金,因為只有守著現金,才能等待希望!

延伸閱讀

從輝達挖角人才搶「邊緣AI」大餅!英業達(2356)打入IC設計廠化身矽智財概念股,為何外資仍看淡?

2023-12-29

什麼是邊緣運算?

2020-04-06

高通發布新款手機晶片,小米、榮耀都採用!AI帶動邊緣運算發展,手機、物聯網兵分兩路佈局

2024-03-18

提前退休「勞保老年年金被打8折」不划算?一定要滿65歲才領嗎?試算「這年齡」請領賺更多

2024-05-31

慧榮6奈米製程新晶片鎖定手機、邊緣運算、車用 看好生成式AI帶動記憶體需求

2024-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