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從美西罷工看經濟 P.16

從美西罷工看經濟 P.16

2002-10-03 09:49

前兩天美國西岸碼頭工人鬧罷工,港口貨物運輸停擺,也造成台灣方面出口廠商的一陣混亂。台灣朋友問我,為什麼景氣這麼糟了,工人們還勇於罷工抗議,難道不怕公司倒閉,到頭來連工作都沒著落?

日本最近十年發生了三次經濟衰退,其窘況幾乎可與一九三○年代的美國大蕭條相比;到現在,日本經濟看來還是沒什麼方向可言。唯一確定的是,日本股市真的很糟。而日本政府使出來的招式還是老套||買下銀行手上的股票,幫銀行解套,如此而已,毫無新意。 根據統計,日本銀行的呆帳率高達二五%,金額是台灣呆帳的十五倍之多;從九五年到二○○二年的七年間,估計日本政府花了九兆日圓去填補銀行的窟窿。九兆日圓相當於七七○億美元,不是一個小數目,但是相對於日本的壞帳及經濟規模,便顯得有一點小巫見大巫了。 拿一個數字對照就很清楚。日前台灣方面考慮籌措總計一兆五百億元的金融重建基金,一.○五兆元約為三百億美元;台灣的銀行壞帳是日本的十五分之一,卻準備丟下將近是日本四成的資金來解決金融問題。先不說台灣的做法對不對,但是卻可以確定,日本根本無心無力解決呆帳問題。 日本政府將利率降到零,所以可以看到一大堆明明已經該破產的日本公司卻仍然存在,銀行也受到政府的指示而未逼其還錢或破產清算。日本政府一方面支持銀行生存,一方面支撐企業不倒;而企業不久前還普遍維持終身雇用制,在沒有強大的壓力下,員額精簡也很有限;既然一切都沒什麼改善,經濟自然也沒有好起來的道理。 奧地利經濟學家熊彼得提出一套理論,大意是說,經濟出現衰退是一件好事而非壞事,因為不是每個個體發展的方向都是正確的;即使現在走對方向,但是走久了也難免出現偏差,所以我們才會看到在泡沫末期,會有大量的不當投資,集中在沒有效率的設備、公司,甚至工人身上。 如果經濟一直處在成長軌道,這些無效率的資源便不會有壓力,可以一直存在;然而一旦出現衰退,這些沒效率的部分則會優先遭到破壞,破壞的手段不外是出售、破產或裁員。不過破壞是讓這些目前未發揮效率的資源,能夠重新配置,放在更適合的地方,好讓其有機會發揮更大的功用,如此經濟也才會更有效率。 這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 Craetive destrution 」||創造性的毀滅。 聽起來似乎很殘忍,但事實上就是如此,不能一直把過去的架構及經濟凍結在新的環境裡;舊的不砍掉,就會一直耗用資金、公共財及人才,浪費整個經濟的資源。日本多年來就是做不到這一點,才會陷在今天的困境難以自拔。 如果經濟一直很有效率,便會立即反映外在環境的變化。當經濟一不好,商品價格會立刻往下掉,機器設備、原料、房地產也都應該迅速反映;企業的資產要拍賣,以換取活命的現金,這一來,會造成設備價格下跌,而新成立的公司或計畫擴大規模的公司便有便宜貨可以撿,可以快速填補先前騰出來的空隙。價錢若跌得愈快,便會愈早提供新創公司冒芽的環境,經濟陷入困境的時程也會縮短。 勞動市場也是如此。照理講,公司倒閉或裁員,應該也會造成工資水準向下調降;而工資下跌,裁員的人數便可減少,新公司也願意以較低的價格聘請能力、經驗都不錯的人,經濟也可以快速反映市場的變動。 問題是,工人不是設備或機器,機器停擺頂多只是加快折舊及生鏽,工人卻得養家活口;所以在剛開始被減薪、裁員初期,為了降低未來的不確定性,會出面與公司抗爭。同時政府的勞基法也賦予工會的權限,只不過在經濟變動下,能發揮多大的保護作用,其實還很難下定論。 近代歐洲一開始就選擇要走具有社會主義色彩的經濟體制,一方面是其經濟成熟,成間空間受限,所以屏棄追求成長,而著重在穩定社會的制度。這點光從歐洲人的上班時間短,做事態度不積極就可看出。對歐洲人來說,今年經濟的好壞與否,遠比不上今年上市的葡萄酒年分好不好來得重要。 另一個原因是,歐洲過去是共產主義的第一線,世界第一個共產國家雖然出現在俄國,但是共產主義的祖師爺馬克思卻是德國人。一八四八年,共產主義風潮席捲歐洲,多數歐洲國家的首都都發生或大或小的動亂。因為這段歷史,所以歐洲諸國為了避免國家淪入共產制度,選擇中間偏左的社會主義路線,以平息民怨。 歐洲實行自由經濟最徹底的國家自然是英國了;因為她離俄國最遠,又有英吉利海峽的屏障,再加上與美國走得很近,所以走出與歐洲大陸不同的路。 目前各國政府積極推動的退休基金制度,其實發軔於十八世紀的德國,由當時著名的鐵血宰相俾斯麥所推動。不過俾斯麥是位資本主義的擁護者,會推動退休金制度,本意不是要照顧勞工,而是讓勞工有所期盼,只要公司發展得好,其未來的老年生活便有保障。員工的命運既然與公司的興衰連結在一起,所以雇主就可以大聲說,現在就乖乖回去工作,別再鬧了! 由於有這樣的背景,所以歐洲的成長就比美國慢。不過回顧一下,原本大家以為美國頂多衰退一季便會回到成長軌道,沒想到現在可能會連續三季都不好過;可是歐洲至今卻仍未出現衰退,可見成長慢,衰退也慢,一開始選擇走的路,大概就已經決定未來的變化了。 美國經濟以快速反映外在環境變化著稱,用不到的資產、公司、勞工,都以最快的速度解決掉;甚至連不要的產業也會很快消逝無蹤,不過其不要的產業都是比較成熟、落後的產業。 像過去美國有所謂四大汽車廠,其中美國汽車( AMC )已經不見了,克萊斯勒賣給德國戴姆勒集團,福特最近也混得很辛苦,剩下的通用( GM )則還在與日系車種鏖戰不休。個人電腦是另一例證,美國廠商幾乎不再製造個人電腦,訂單全都搬到台灣了。 可是即使少了克萊斯勒及個人電腦製造,過去十年美國經濟還是成長得很好。近來則因為部分產業擴充太快,尤其是通訊方面,所以也不免進入頭痛時間。 不巧的是,台灣目前也面臨經濟衰退,過去成長太快的產業、企業紛紛縮減規模,並積極處分不要的資產。到了這種階段,雖然有退休基金及工作不保的壓力,勞工們也不希望公司發生危機或倒閉;但是工資要降多少,裁員要裁幾人才算合理?畢竟管理階層與工人階級在某種程度上是對立的;所以儘管這種時候鬧罷工好像不想混了,但是工人們是希望透過工會的力量,向資方表達自己不是好欺負的,甚至做出不惜把公司搞倒的態度,這樣才會有談判的空間,進而讓傷害降到最低。而談判的結果通常是裁員人數比預期少,但是經濟反映環境的速度也因而減慢。 一百年前,經濟成長及衰退的周期短、波動大,對經濟其實並不好;固然經濟衰退有其正面作用,但是過於激烈也絕非好事。招募工人訓練個兩年,受到景氣影響就立刻開除,等到景氣回升,再找新人從頭訓練起,這種做法不是長久之計,而且企業也無法做較長期的營運規畫。 十九世紀的成長、衰退比例約為六○:四○,二十世紀約為八○:二○,也大致說明了體制的改善,對經濟仍是有正面的效用。看了世界三大經濟體的發展狀況,台灣應該選擇更有彈性的方式,勞基法不應該學歐洲,更不要學日本,搞不好要比美國更有彈性,才能迅速反映經濟現況,發揮台灣特有的彈性、靈活的專長。 目前看來,短期間經濟是好不起來了,以往處理問題的方法就是拖字訣,等待景氣復甦,問題便迎刃而解;但是這回恐怕不靈了,我們不能再等待「經濟」自動來救我們,而應該積極面對問題,加以解決,才會有生路。 (谷月涵的電子信箱: mrtaiwan@mrtaiwan.com.tw)

延伸閱讀

「我不想把我成為富人的祕訣帶進天堂...」富翁開價3千萬有獎徵答:窮人最缺少的是什麼?

2020-12-25

避開1.91%的「二代健保費」!台股季季配、半年配息個股一覽:除了台積電的11種選擇

2020-12-25

國民年金繳了13年,60歲阿伯改保勞保,5年後一次領回33年差額,勞保國保2個都能領

2023-08-17

台南維冠、花蓮統帥...別等地震來幫你驗屋!建商真心話:這3種類型的房子最危險

2024-04-03

繳勞保最高級距數十年才領2萬年金...教授夫妻如何靠「以房養老」湊每月4萬現金流:不給子女孝親壓力 

2023-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