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金融改革不能與政治脫鉤 P.20

金融改革不能與政治脫鉤 P.20

各國的金融問題都是相當複雜且專業的領域;雖然金融業的波動不像電子產業那麼刺激,但是要說金融業對整個經濟及產業的影響深遠,一定不會有人反對的,所以當金融出了問題,不管要怎麼處理,也都會有正負面的影響。

如果各位不健忘的話,東亞金融風暴發生之後,幾乎每個深陷暴風圈的政府事後都埋單出局,包括泰國、韓國、印尼、菲律賓等;只有馬來西亞的馬哈地仍穩坐總理寶座,但是馬國內部也發生政治動盪,副總理安華被鬥下台,慘遭牢獄之災。所以解決金融問題除了專業之外,還不能與政治脫鉤。而投資銀行處理呆帳的原則就很簡單,打銷壞帳、擴增股本就能成事。

金融改革務必要與政治風向結合,否則改革者極可能走上壯志未酬的宿命。尤其台灣背後沒有一個「太上央行」──IMF (國際貨幣基金)作後盾, 萬一真的發生金融危機,將只能自力救濟;所以處理這個問題更須小心行事。

既然成為金融問題,想解決就一定要承受不小的痛苦。任何經濟都有其自然成長率,這部分與生產力有關;經濟成長的要素很多,包括資本投資、教育水準、公共建設、司法制度、交通設施等等;由於擁有不少變數,所以三年到五年的短期間內,常常會看到經濟突然超過自然成長率,這是因為信用膨脹之故。

一九八○年代的台灣,資金滿地流竄,經濟快速成長;到了九○年代,經濟本應趨緩,就像日本一樣。台灣的超高成長原本與日本如出一轍,貨幣供給增加,股票、房地產價格大漲。可是九三年起,台灣的發展卻與日本分道揚鑣,基本原因在於台灣電子業的發展比日本成功;而且我們也在那時先後開放十六家商業銀行的成立;新銀行一成立便積極擴大放款以追求利潤,造成信用再度膨脹。所以過去這十二年台灣經濟不像日本這麼差,有很大的原因是拜信用膨脹之賜。

但是經濟基本面的成長率與實際成長率之間的落差終究要拉近的,或者說,因為信用膨脹而增加的成長率,未來一定會吐回去的,這就是所謂去泡沫化的過程。在這方面,東南亞的改革算是比較積極的,台灣則因為金融開放而稍稍避開了這股壓力;不過該來的總會來的,三年前、五年前台灣不用改,現在卻似乎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一般而言,銀行的內容可分三塊,一是資產,包括放款在內;二是存款,通常會低於資產;第三塊則是股本。照理講,存款的價值不會改變,不管通膨或通縮,一百元存進來,加計利息後,還是一百元;資產的價值則受通膨通縮的影響很大,通膨時賺大錢,經濟萎縮時,便容易賠錢,接著便出現資產跌價、呆帳增加的結果。這時便需要股本作為獲利起伏時的調節閥。

通膨時,股東的獲利最大,因為資產膨脹的速度大過利息的支出,多出來的部分全是股東享受;因為槓桿的影響,資產還會出現倍數膨脹的現象;比如資產若為股本的十倍,當資產價值上漲二%時,股東價值便等於有二○%的成長。這也難怪在八○年代大盤指數上漲十二倍,但是銀行股卻成長了二十倍之多。

然而夏天過了,秋冬總會來;在經濟萎縮的時代,資產價值也跟著縮水,這個損失也應由股東權益優先扣除才算公平;當資產下跌二%時,股東價值便損失一二.五%; 一旦資產價值下跌八%,股東權益便全都沒了; 這就是資本適足率(BIS )的觀念。一旦連股本也不夠扺資產虧損的部分而歸零之後,就開始要吃存款戶的錢了。

農漁會信用部屬於合作社的性質,把錢存進去後便成為會員,然後就擁有貸款的資格;基本上合作社沒有股本,擁有的都是存款;或者說沒有存款,手上的錢全是股金,端看如何解釋而定。政府想要解決農漁會信用部的問題,由於沒有股本作緩衝,存款的農漁民將直接蒙受損失,而且損失不小;因為信用部的帳面逾放高達兩成%以上,如果認真清查的話,實際的呆帳率可能更高。

其實農漁會信用部是解決金融問題一個很好的開始,因為規模不大,大約只占整體金融機構放款的四、五%左右,對整體金融系統的衝擊較小。而且農漁業金融系統的架構相對單純,也比較容易建立一個解決金融問題的模式。

若以投資銀行的眼光來看,從資產負債著手,打掉兩成的呆帳,再辦理增資,信用部的問題便可解決大半。然而由於信用部沒有股本作後盾,所以一處理便直接將虧損轉嫁到存款戶身上;農漁民的生活已經夠苦了,又受到加入 WTO、政府減少補助的衝擊,日子愈來愈難過,若再清算信用部,這次當然要上街頭抗議了。

到目前為止,亞洲國家面對金融問題有兩種處理態度,一是韓國模式,一是日本模式。 韓國採取直接處理,儘管起初也是心不甘情不願地接受 IMF 的逼迫,但是銀行在快速清算股本後,政府發行公債注資,然後再賣給外資或國內財務健全的財團,使得銀行有起死回生的機會。

這招跟美國在八七年至九二年的處理模式相彷;美國花了約五年的時間,由 RTC(金融重建基金)強迫收購銀行呆帳,並直接反映在銀行淨值上面;如果銀行股本因而低於八%,RTC 便協助銀行增資,但是其股權將被迫釋出,原有股東的股份便遭到稀釋;如果原有經營團隊有問題,便予以撤換。若是股本不夠抵掉虧損,便動用存款填補漏洞;這才解決這個令人頭疼的問題。

有了美國經驗,IMF 也要求韓國比照辦理,初期阻力自然不小,但是如今看來,韓國經濟快速復甦,也不能不歸功於金融改革的震撼療法。今年韓國經濟成長率高達六%之多,直逼中國大陸,在全球景氣低迷之際尤顯耀眼。

日本也不是不想改,但是未採用 RTC 模式,而是走 AMC (資產管理公司)的路子。 日本的 AMC 由銀行轉投資,其以百分之百的價格向母銀行購買呆帳,一時間銀行也是逾放猛降,一副前景亮麗的模樣;可是三、五年後,AMC 沒錢了,轉投資 AMC 卻成了銀行的另一個大包袱,眾家銀行不得已只好再把呆帳從 AMC 手上買回來。整個過程就像把左手燃燒的報紙交給右手,等到右手受不了了再交回給左手一樣,成為國際金融的大笑話。日本無心面對問題的下場是,過去十二年經濟的平均成長不到一%。

至於東南亞國家一開始也是走韓國模式,像泰國銀行打銷了很多呆帳,只是路沒走完全,到了半途就停下來了。而新加坡儘管決意要按西方模式解決本身的金融問題,奈何新加坡的大銀行多有貸款給東南亞的大財團,受到不小的拖累。新加坡的政治安定、儲蓄率高、管理金融市場的能力強,只是人口太少,發展規模有其極限,所以只能在金融業、服務業打轉。

回到台灣,政府若有心解決金融問題,首先要講清楚,這一刀動下去會產生多少損失?損失將由誰承擔?責任該由誰來扛?呆帳要以什麼價格買?增資要用什麼價格?原來股本的股份會被稀釋到什麼程度?其次是存款若發生損失,是要由存款戶自己承擔,還是由國庫補貼?第三是重建財源如何籌措;若是發行公債挹注,形同由全民負擔,也要事先溝通清楚。

總之解決問題的方法是有,但是一定要付出代價,而且還要先取得各政黨、各利益團體最大多數的共識,以免做了一半又反悔,造成的傷害就更大了。在此同時,政府也要破除民眾「銀行不會倒」、「存款百分之百保障」的錯覺,民眾必須為自己的理財行為負責,政府不應再提供全額的保證。

(谷月涵的電子信箱: mrtaiwan@mrtaiwan.com.tw)

延伸閱讀

存股族注意!7金控股東會紀念品哪個你最尬意?中信金、開發金、永豐金...實用度比一比,零股能領嗎

2024-04-24

高股息ETF這麼多,為何選00878做核心持股?達人存股千張00878、2年領374萬股息:符合1條件「退休金領不完」

2024-04-18

00929準備配息0.2元,年化配息率12%!買19.X元會被套?兩達人喊免操煩:存股只怕1件事

2024-04-22

兆豐金(2886)帳上賺40%,該賣掉改買0050?她把50萬滾成5千萬、不到45歲財富自由:2個最佳賣股時機

2024-04-08

00919、00878...台股大跌如何加碼?曾犯錯解定存買整張玉山金,達人:每月存股2萬,1個操作技巧撿便宜

2024-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