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弱勢美元的陰謀論 P.12

弱勢美元的陰謀論 P.12

弱勢美元有助於導正歐元區國家的偏安心態,他們必須明瞭,不能再像以前一樣,安穩地坐在角落,冷言冷語地批評國際局勢。

最近,美國財政部長史諾終於鬆口,提到美國將要放棄強勢美元的政策,國際匯市為之譁然。不過很多人都搞錯了,以為美國的財長有這麼大的權力,可以左右美元的匯率政策;其實這個權力牢牢掌控在聯邦準備理事會( Fed )手上。

史諾與前手歐尼爾都是布希總統的財政部長;歐尼爾的毛病是話太多,而且往往是講了再想,難免捅出紕漏。他最有名的事蹟是,當去年下半年記者問道,美國是否有強勢美元政策時,他回說:「美國沒有強勢美元政策,美國只有強勢的美元。」話雖說得實在,但是卻引起國際匯市一陣騷動。更要命的是,後來歐尼爾還硬拗,否認說過這種話,這也成為他去職的原因之一。

若要和柯林頓相比,儘管小柯私務繁忙,不過他的財經閣員多挑自華爾街或大學教授,這些人學有專精,表現還算稱職。可是布希的閣員,多具有產業背景,這樣出身的人比較缺乏政治敏感度,不太清楚哪些該說哪些該做的分際。說穿了,就是布希選舉時的樁腳,當選後的酬庸性質濃厚。

放長線來看,這波美元貶值始自去年十月,當時正好是法國總統席哈克訪問中東黎巴嫩及北非的奈及利亞,法國與這些國家的交情本來就不差。同時期,正好是美國要求聯合國表態支持出兵伊拉克,而法國元首四處奔走,似乎擺明了要與美國作對,德國的對伊政策也跟著法國走。從當時算起,美元兌歐元的貶值幅度,至今已達二○%;所以當史諾開口證實放棄強勢美元時,實際上美元已經跌了兩成。

更有趣的是,儘管美元兌歐元大貶,但是英鎊兌美元並沒有升值;而且亞洲主要貨幣兌美元也沒有出現明顯的升值跡象,反而是盯著美元連動,相對歐元呈現幅度不一的貶勢。

看到這裡,就不得不從陰謀論的角度思考,是否美國早在去年底就打算藉著美元兌歐元貶值,來修理歐盟國家。因為歐元大升,其他國家匯率不動,歐洲經濟自然就會吸收多數出口國家的外銷產品,一方面減緩美國貿易赤字的壓力,另方面也強迫歐盟承擔一些振興世界經濟的責任。

最近五年美國對全球經濟成長的貢獻度高達三分之二, 可是美國的 GDP 卻只占全球的三分之一。這意味著,美國長期支撐全球經濟的半壁江山於不墜,但也終有時窮之日。

反觀歐洲,經濟規模與美國相當,約為十兆美元;可是美國近四季出現四五四○億美元的貿易逆差,同個時期歐盟卻擁有一一五○億美元的貿易順差。美國一肩扛起已開發、開發中、未開發、歐洲、亞洲、非洲的經濟,而歐盟卻袖手旁觀,甚至趁著美元強勢,惦惦吃三碗公。不但如此,還明著暗著地批評美國。所以如果說美國藉著美元兌歐元貶值來修理歐盟,也是合情合理的揣測。

當然,美元英鎊下跌的另一重要因素,是兩國聯軍攻打伊拉克;市場擔心兩國的經濟走疲,故貨幣弱勢也是很正常的現象。而且美國也不可能無限量地吸收各國出口到美國的產品,到了一定程度,疲態自然會反映出來,只是伴隨著戰爭,情勢更為明顯。

歐盟有一個比較困難的處境,就是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央行,但是卻沒有一個共同的經濟結構。最近歐盟同意許多周邊的中歐新興國家納入歐體,但是他們內心深層的恐懼,則是十多年前東西德合併後,西德為了補償東德,而給與相當優渥的合併條件。這一併,讓德國經濟背上重擔,貨幣也一路下滑。

有此前車之鑑,歐洲央行上個月決定維持二.五%的利率水準,與美國 Fed 的一.二五%相比,足足高出一倍。歐盟不敢讓利率降得太快,主要是為了維持貨市的穩定。再者,德國等於是歐洲的日本,經濟上非常仰賴外銷;這與台灣的問題一樣,工業產能大於本身的經濟需求,只要外銷狀況一逆轉,立刻就面臨失業率上升、經濟走低的現象。於是,歐洲央行就陷在經濟欠佳,又擔心衝擊匯市而不敢降息的兩難之間,這讓德國深陷泥淖,難以自拔,其他國家也好不到哪裡去。

所以延續前述的陰謀論,美國的弱勢美元策略,提供歐洲兩個選擇,一是降息以刺激本身的內需,另一個就是調整經濟結構,進口更多的商品、更開放內需市場,希望歐洲變成一個以內需為主的經濟結構。

雖然歐洲有共同的市場、規格及貿易關稅等制度,不過歐盟仍是一個分散細碎的市場。比方法國的電信公司不見得可以承作德國的電信業務。因此本地企業要做內銷都不太方便了,更何況是外來的業者。美元的貶值,就是刺激歐洲進行這種結構性的轉變,如果歐洲置之不理,經濟便會持續萎縮,失業率也將居高不下。

除了修理歐盟外, 對 Fed 來說還有更重要的事要做,就是對抗通貨緊縮。 Fed研究日本過去十年的變化,得到的結論是,絕不容許日本的狀況在美國重演。所以自去年十月起,美國的貨幣供給也有明顯的成長,不過到目前為止,打擊通縮的成績仍不夠理想;如通膨率仍在下滑,產能利用率又落到前波低點,還不見反彈的力道,失業率也維持在六%的高檔。不過這場戰役本來就沒這麼快見效的。

所幸國際油價自戰後下滑,美國又有減稅措施;只是這次不像上回有那麼大的效果,因為這次稅率的優惠主要是針對有錢人的投資抵減,對一般平頭百姓的消費支出沒有太大關聯。不過不管如何,油價及稅率都是購買力的減項,愈低對經濟愈有幫助。

歐盟各國元首目前碰到最頭疼的問題是,內部經濟不振,只能依賴大量的外銷,可是又遇上匯率升值,衝擊外銷,再回過頭來影響內需。不過經濟上的事沒有那麼絕對的,由於進口貨便宜了,內銷廠商會增加進口,以滿足疲弱的國內市場,進口就會增加,或許過了三兩年,歐美的貿易會趨向平衡。

歐盟有一一五○億美元的貿易順差, 這只占歐盟國家 GDP 的一%而已,所以即使轉為平衡甚至逆差,對整體歐盟區域的影響也不算太大。反觀美國四千多億美元的貿易赤字,只要抵掉歐盟的部分,逆差便可降至二千多億美元,對美國經濟及其他周邊的影響,則非同小可。

美元兌歐元走弱蘊藏了幾層意義,首先,就算是美國,也不可能長期獨自挑全球經濟的大樑,其他經濟強國必須勇於承擔大任。其次,不論這次是否有所謂的陰謀論,歐元區確實被修理了;但是弱勢美元有助於導正歐元區國家的偏安心態,他們必須明瞭,不能再像以前一樣,安穩地坐在角落,冷言冷語地批評國際局勢。

當然,歐洲不可能完全取代美國,吸收全球的出口產品。至於日本,前周才又爆發第五大銀行理想控股的財務警訊,而相信這仍是冰山的一角,日本全面金融危機的可能性再度升高。

剩下還有誰?沒錯,中國。中國大陸成為世界工廠後,成為全球通貨緊縮的主要壓力來源,過一陣子,美國會不會對人民幣施以升值壓力,值得觀察。

中國經濟成長快速,幾乎是目前全球僅見,而匯率要與經濟實力相配匹,所以人民幣的升值幾乎是必然的方向。中國擁有全球第二多的外匯存底,卻不見得是好事;看看日本的例子,滿手的外匯不會運用,造成國內物價飛漲,房市泡沫一破,接下來是十三年的通縮。中國大都市的物價及房地產市場也有過熱現象,若能適時讓人民幣升值,讓便宜的進口貨緩和一下物價壓力,不見是壞事。

過去國際上不時有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呼聲,但是總是遭到中國政府強力壓制。現在這類聲音似乎較少聽見了,不過中國抗拒人民幣升值的正當性也愈來愈弱,因為她的外貿來往愈頻繁,就愈能了解立足國際社會應盡的義務。

人民幣當然不會立刻升值,不會是今年,也不一定是明年,但是只要中國的貿易夥伴三不五時提出來,離人民幣升值的日子就又進了一步。

延伸閱讀

IKEA暢銷瑞典肉丸哪來的?業者自揭恐怖公告 提醒消費者「小心別逛IKEA迷路喔」嚇壞1.8萬人

2023-09-04

台積電上班「零經驗」也行!美國廠上完10堂入門課、每天4小時 近200萬年薪等著你

2023-08-07

3萬元房貸補貼「第2批」要入帳了!10萬戶「這時間」撥款 為何首波7萬戶拿嘸補貼?2原因不合格

2023-08-08

國泰世華SOGO聯名卡8/15到期!才分手好市多,為何又掰了老戰友?60萬卡友權益QA一次解答

2023-08-15

囤房稅2.0要來了!自住、房東、多人繼承修法一次看 新制上路前先抓逃稅大戶「補稅總額破億」

2023-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