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台灣金融業何時再見春天? P.86

台灣金融業何時再見春天? P.86

股市回升千點,電子產業充滿活力,銀行則還處於多空角力的窘境;看起來,要到年底總統大選氣氛濃厚之後,銀行股才會成為政策拉抬的指標。銀行股的股價要更上一層樓,可能明年第一季是比較適當的時機。

台北股市今年從四○四四點升攀到五五○四點,總計上漲一四六○點,漲幅達三六.一%,而電子股成為漲勢中的主流,電子股分類指數從四月二十八日的一六八.三二點上漲到七月二十八日的二四八.二三點,整體電子股漲幅達四七.四七%,表現比指數的漲幅還搶眼。不過掉隊的卻是這幾年努力打呆帳,而今年一月至七月獲利相當良好的金融股。

金融股分類指數在四月三十日創了六三三.三五點的低點,此後隨著立法院加開臨時會,財經六法中有三項與金融改革有關,金融股分類指數一度上漲到七八四.一三點, 不過 RTC (金融重建基金)條例沒有過關,金融三法只有金監條例及農業金融法過關,金融股分類指數又再向下修正,到八月十一日止,金融股分類指數又跌回六五七.八一點,幾乎退回今年以來的起漲位置。累計今年以來金融股分類指數上漲二三.八%,不但比電子股表現遜色,整體表現也不如加權指數的漲幅。


金融股漲小跌大    股價迭創新低

更可怕的是金融股漲幅最小,但是回檔的跌幅卻最大,尤其是今年極具指標地位的一銀金控發行一百億元額度的 GDR,七月二十三日完成定價,出現一三.九%的折價, 每股定價折合新台幣只有十七.七二五元,於是一銀金控 GDR 發行後,套利賣盤蜂擁而出,一銀金控到八月十一日為止已跌至十八.一元,創了今年以來的新低點,嚴重地影響金融股士氣。

今年由電子股領軍的行情,很多的「三 D 」( DRAM,CD-R、TFT-LCD )個股漲幅都超過一倍,表現勇冠三軍,可是金融股像一銀金控逆勢探底的也不少,像是原預定今年可賺一百億元的中華開發,今年增提開發工銀一○六億元的投資損失,再增提六十三億元的備抵呆帳。開發金控從原訂獲利一○○.七九億元調降為虧損達一三四.二一億元,開發金控股價應聲下跌到十一.七元,這與劉泰英囚案引來軒然大波,導致股價重跌至十一.二元幾無兩樣。

其他具指標性的金融股,如上半年已大賺一三七.七二億元的國泰金控,拜房地產與股市回春之賜,今年業績表現亮麗,像同業新光金控今年就展現轉機力道,股價迭有表現,可是近一個月來國泰金控卻從四十八.三元跌至三十七.七元,股價也創了今年新低。再看有花旗結盟,又有台北銀行加入助力,又鞏固了台灣電信集團經營權,集團實力更上一層樓,上半年獲利也有九十億元的富邦金控,股價也一路下殺至二十四.八元,雖然沒有跌破今年低點,不過股價的弱勢已令人稱奇。

另外被視為金控整合最有效益的兆豐金控,今年上半年也有七十五.五三億元獲利,除權後跌至十五.三元,與十三.九五元的歷史低點也是相去不遠。具有政策指標的兆豐金控表現軟弱無力,有高雄市政府當後盾的高雄銀行,今年以來股價從十六.五元跌至十四.二元,也是積弱不振。更離奇的是,一向以低逾放自豪的建華金控,下半年以來股價表現一直弱勢,單是近一個月來,建華金控就從十三.八元跌至十一.三元,也距離歷史低價圈十.六元不遠。


低本益比支撐    市場買盤信心不足

再看有人喜歡用本益比來看金融股,被視為最低本益比的中信金控,股價也是表現平平,中信金控上半年獲利九十六.四億元,每股盈利二.○九元,今年全年獲利上看二百億元並不難,每股盈利至少可超過四元,不過中信金控一直持穩在二十七元左右,難以跨越三十元以上的價位。

另一檔也具低本益比色彩的遠東銀行,去年大打呆帳之後,今年一月至七月獲利已達二十九.三億元,每股盈利二.○六元,可說與中信金控在伯仲之間,今年獲利有可能上看五十億元,這麼一來,遠東銀行今年全年每股獲利將達三.二八元,不過,遠東銀行股價仍在十五元以下。顯然低本益比有撐高股價的效果,卻未能激起更強大的信心買盤,而這正是當前金融股的寫照。

如果把金融股、傳產股、電子股三分天下的話,目前台北股市跟著美股反彈,景氣的復甦帶來期待,電子股表現雄健有力,傳產股也有中國概念助益,唯獨金融股前景未明獨憔悴,目前多數金融股又回到歷史低價圈,進入下半年金融股有沒有著力點,值得拭目以待。

從好的角度來看,本國銀行從一九九九年致力打銷呆帳達一兆五六八億元,整體逾放比已降為五.六八%,到六月底止,全體本國銀行逾期放款總額下降到八○八七億元,從去年到今年單是出售給資產管理公司的呆帳就達一八八五億元,六月下旬,原本被視為燙手山芋的高雄企銀不良債權 RTC,也以八十二億元成功標售出去,由美商龍昇資產管理公司得標,二一七億元的 NPL,回收約將近六成,而這個模式, 將來似乎可以讓中興銀行比照辦理,雖然財經六法中的 RTC 條例沒有過關,不過不良資產的清理仍然沒有間斷。


日股營建彈升    香港地產股神氣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 今年國際貨幣基金( IMF )宣布台灣、香港、德國與日本是全世界四個通貨緊縮最嚴重的國家與地區,不過隨著景氣復甦,今年以來美股帶動全球股市大漲,日本與香港股市都有不錯的表現,這其中深陷泡沫經濟壓力沉重的日本,今年以來日經指數從七六○三點漲到一○○七○點,出現一九九九年以來最強勁的彈升走勢,除了日本的消費性電子產業帶動經濟復甦外,日本的金融股與營建股都有強勁的表現。

例如去年打銷呆帳,出現一六四億美元巨額虧損的瑞穗控股,今年股價一度下跌到只剩下五八三○○日圓,市值掉到五十三億美元,比起台灣的國泰金控還少。這幾個月瑞穗控股股價回升至十三.四萬日圓,股價漲回了一倍左右,已紓解了不少壓力,其他如 UFJ、RESONA 等金融控股集團,股價都有強力表態。

金融股大漲的背後是東京的不動產有止跌跡象,像是以日本東京為主力的大京不動產,今年以來股價就漲了三倍,而九○年以來一蹶不振的三菱地所、住友三井不動產等營建股,今年都有了起色,這是一九九○年泡沫經濟以來,難得一見的資產股與金融股出現了活力。

九○年迄今,日本房地產平均跌幅達七五.三%,災情僅次於日本的則是香港,從九七年主權回歸以來,香港房地產總計下跌七○.五%,香港地產股也跟著一蹶不振。但是今年香港地產漸有起色,長江實業從三十九港元漲到五十一港元,九龍會從十二.五港元漲到十六.四港元,恆隆集團從五.五港元漲到七.八五港元,恆基地產從十八.七漲到二十八.七港元,新鴻基地產從三十四港元漲到四十九.五港元。

而一度是香港藍籌股之一的新世界,股價今年慘跌至二.二五港元。如今漲到四.二五港元,從九七年以來,香港地產股被人棄之如敝屣,但是今年又再度神氣活現。


地產股復甦激勵    香港銀行股表現亮眼

有了地產股復甦的激勵,香港銀行股最近公布業績,都有令人激賞的表現。匯豐控股八月四日公布今年上半年盈利達三二○.二億港元(約四十一.○六億美元),盈利成長二五%,匯豐控股單是今年上半年盈利換算成台幣即高達一四一六億元,把台灣全部金融機構加進來,賺的錢都沒有匯豐控股那麼多,這得利於九○年代以來匯豐控股一連串的購併政策。

像今年匯豐又以高價購併了美國  HOUSEHOLD INTERNATIONAL 及墨西哥 GFBITAL,都在今年上半年挹注獲利,目前匯豐控股營運涵蓋了歐洲、香港、亞太地區、北美地區及南美地區,充分達到國際化的營運目標,更難能可貴的是,匯豐控股每年打銷呆帳,逾放比率都控制在三%左右。目前匯豐控股面臨一百港元的壓力區,以今年匯豐控股每股純益可達五.九五港元來計算,目前本益比約十六.○七倍,以匯豐控股的體質來看,恐怕比國內任何一家金融機構都好。

除了匯豐控股外,匯豐的子公司恆生銀行上半年獲利五十.二億港元,換算成台幣約二二三億元,恆生銀行今年盈利小幅衰退三.八%,主要是打銷了四.六億港元的呆帳,這些呆帳來自房地產貸款及信用卡業務,顯見香港高失業率及破產個案急劇上升,已開始影響銀行業務,不過恆生銀行逾放比仍嚴控在三%以下。

而香港排行第三的東亞銀行上半年盈利七.九三億港元,成長五.一%,今年上半年東亞銀行也打掉四.八億港元呆帳,三成與信用卡貸款業務有關。最近三個月,東亞銀行股價從十三.五港元漲到十六.六港元,恆生銀行從七十四港元漲到八十六港元,都有相當不錯的表現。


年底選戰開打    銀行股成角力戰場

照說,香港的房地產跌掉七成,股市也重挫六成,香港銀行業的逾放情形應比台灣嚴重才對,不過像恆生、匯豐控股只有三%,而渣打與東亞銀行逾放比都只有二.九%,小型銀行如永隆銀行逾放比只有二.三%,除了銀行內控機制之外,銀行從業人員的道德風險,台灣遠遠不及香港,特別是政治力容易介入的公營銀行體系特別嚴重。

像這次打消呆帳造成一三四億虧損的開發金控,前董事長劉泰英去職之前,國內某大電子業董事長,也是開發董事之一的知名大亨在電視上附和著說,劉泰英對中華開發貢獻很大,其實對照一下過去十幾年來的中華開發營運,可以發現劉泰英對中華開發貢獻其實很有限。劉泰英是在一九九二年開發董監改選後出任中華開發董事長,當時中華開發股本只有五十億元,劉泰英入主開發之後,中華開發在九四年 EPS 達三.四二元,九五年 EPS 也有三.○一元,開發積極實現轉投資收益,表現仍搶眼。

而中華開發最受人矚目的是八九年股價漲到一○七五元的天價,今年劉泰英卸任董事長,對開發最大的貢獻就是把中華開發當年的天價變成了股本。這幾年中華開發賣力增資,股本已達一○七五億元,可是經營績效不佳,股價反跌至十二元以下。十幾年前,開發市值一度超過三千億元,如今只剩下一千多億元,而且,今年打掉的呆帳,明年是否就可以不必再打呆帳,恐怕誰也沒有把握,開發經營不夠透明,股價當然乏人問津。

目前台灣的金融股,有些看起來本益比很低,其實像遠東銀行本益比確實很低,但這是因為去年大幅打銷呆帳,今年提列呆帳金額較少,而凸顯了獲利,其實遠東銀行今年可能有大賺五十億元的能力,不過那是去年打呆帳的結果,明年仍然沒有股息可配。再看今年股價表現出色的新光金控,上半年獲利三十三億元,每股盈利一.三五元,看起來目前十三.八五元的股價似乎很﹁便宜﹂,其實這是去年第二季提列二一八億元責任準備,今年的回沖利益。

從這個現象來看,分析銀行股的營運能力,本益比不見得是好的指標,考慮銀行的營運能力, 最好同時運用 ROE (股本回報率)及比較授信品質的逾放比及廣義逾放比。同時還要兼具股息配發能力( DIVIDEND YIELD ),只有配得出現金股息的金融股,銀行的經營才能讓人放心。

目前股市已回升逾千點,電子產業充滿活力,銀行則成了多空角力,看起來到年底總統大選氣氛深厚之後,銀行股才會成為政策拉抬的指標。銀行股的股價要更上一層樓,可能明年第一季是比較適當的時機。

延伸閱讀

150元掛號費成過去式!6縣市醫院開漲...民間、醫界看法兩極,行政院要查有無聯合哄抬

2024-03-07

存股族心碎...台塑股利低到讓25萬股東傻眼,連王文淵都少領1.4億!石化業黑暗時刻來臨?還是現在是買點?

2024-03-07

台股ETF最新含息報酬率!「00919不是第一」前10檔都逾7% 2種ETF 3月有望狂噴利多

2024-03-01

00929最新月配息0.13元「這天除息」!股價進逼20元要換買大熱門00940?達人給中肯建議

2024-03-05

梅雨季來了「這天報到」,雨下多久?影響最劇時間曝光...哪個水庫水位大進補,專家:1水庫可惜了

2024-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