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媒體與輿論分道揚鑣 P.4

媒體與輿論分道揚鑣 P.4

台灣正名遊行前一天,行政院陸委會發表民調,約三分之二民眾認為台海兩岸直航應有條件地逐步開放,他們既不認同這是﹁一個國家的內部事務﹂,也不放心由一般民間團體代表政府進行直航談判;有五成八民眾主張直航應﹁慢慢來﹂,認為﹁愈快愈好﹂的只有一成九。

如果主政者相信民調,並謹守「民之所欲,長在我心」的原則,對於直航的處理,其具體做法應是相當清楚!畢竟,有多數民眾不認為直航可以躁進。這樣的民意,並非陸委會發表直航技術評估報告之後的新發現,而是反映長期的民眾心聲;事實上,兩年前經濟發展諮詢委員會舉行時,同樣有七成多民眾認為開放直航應有條件。

不過,如果不看民調,只接受新聞媒體,大概除了少數媒體例外,從新聞報導、評論到談話性節目,許多人得到的印象大致是多數民眾急切要求直航。上月就有一家媒體,刻意強調不設定條件及方式,有過半民眾支持直航。它既忽視民眾對直航條件及進度的主見,亦淡化多數公眾認定中國政府為直航主要障礙的事實,甚至渲染﹁台商盼望直航,幾如大旱之望雲霓﹂的部分利益者不識大體論調。

媒體與社會大眾脫節,不只反映在直航議題。行政院新聞局一個月前舉辦﹁社會對電視新聞的期盼﹂座談,引發社會公民團體與電視公司的一場唇槍舌劍。面對公民團體對於電視新聞及綜藝節目太過激情聳動的批評,業者以﹁社會氣氛﹂回應。換言之,業者堅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只要有收視率,就代表社會有需求,這樣的新聞處理及節目即有存在的空間及道理。

引收視率為護身符,雖係電視業者的老套,卻使得任何自律與他律的外在期盼有如對牛彈琴。在惟收視率是問的心態中,不但光怪陸離的節目大行其道,來自專業及社會責任的批評都被視為不切實際的苛責,社會公器在此乃淪為只為私人謀求利益的工具。這種心態主導的媒體環境,當然是短視的,最終不免反過來傷害電視業者本身,對社會整體造成莫大的負面效應,公民團體的著眼正是由此而發。

借用經濟學的角度看,電視業者惟收視率是問所帶來的惡果,是典型的外部性:不良節目導致公民團體關切的社會成本,業者不必承擔。更嚴重的是,台灣自媒體解禁十五年來的自由化過程,媒體市場分眾化日益明顯,包括廣受各方詬病的談話性節目,儘管最高收視率不到一%,只要有足夠的廣告支撐,即使被視為社會亂源,也無視社會責任而我行我素。

從而,分眾的外部成本,由社會整體承受,關心的公民團體從專業或倫理要求業者改善,在業者看來,都形同耳邊風。如此發展,媒體監督工作有如狗吠火車,輿論與民意脫節,分眾與大眾的利害分道揚鑣,都是必然的結果。

要改變這種不理想的現狀,經濟理論處理外部性的對策自可參考,也就是讓惟收視率是問的分眾媒體承擔其所產生的社會成本,這可分從管制措施及市場機能考量。在管制措施方面,近年透過立法,對於性侵害受害者,尤其是未成年者不受不當報導而遭二度傷害,已有實質進展。

有關廣告及電視節目的不良社會後果,也有廣電法律規範,包括罰則;只有出版品約束較少,連錯誤更正亦常不願為之。今後從立法著手,把誹謗除罪化,而加重民事責任也是可行之道,有助分眾的媒體承擔社會成本。

最根本的,公眾身為資訊的消費者,必須強調消費者主權。從而,由媒體識讀的了解媒體做起,主動打電話向媒體表示讚賞或不滿的意見,不只是關起門來罵電視或報紙,甚至採取關機、退報等動作,乃至於向不良節目的廣告主表達關切,都是資訊消費者可以積極採取的主權行為。

延伸閱讀

緯創爆違約交割4865萬…AI股跳水、當沖客來不及逃!為何突然吞跌停?可能跟這消息有關

2023-08-03

廣達、緯創、英業達…黃仁勳開講前,AI股全攻漲停!輝達將秀超級電腦,哪些供應鏈受惠?

2023-08-07

外資賣超213億,緯創、廣達、技嘉…AI股歡樂派對要結束了?想找未來有機會續漲個股還有「這招」

2023-08-03

廣達、緯創、技嘉...AI股該休息了?他分析跌停原因,點名這類股接棒!投資人:來一首「AI如潮水」

2023-08-01

緯創、華孚…「選股之神」郭勝投資飆股賺翻倍:光寶科股價上看200元「8檔私房股曝光」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