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追求最大的絕對報酬 P.88

追求最大的絕對報酬 P.88

追求最大的絕對報酬是股市贏的惟一法則,如果只求相對報酬或害怕風險承擔,切記就不要進入股市。

「話題」總是很刺激,內容則最實在,在股市中話題就是﹁願景加夢想﹂,內容就是獲利加股利(數字);話題群落與內容群落成為股市中最主要的兩種成分,目前台股, 表演的就是這兩種, 譬如一九三三年,美國完成金融重建法案 RTC與 AMC 制度,在時間挪移了七十年後,竟然在台股重演話題。進入歐洲海域船舶船體結構在二○一○年前必須由現行的 Single Hull 改為 Double Hulls 的雙層船體結構,進入歐洲油輪共有一千八百艘必須重新改造,全球船塢產能皆被油輪占據,形成散裝貨櫃船熱絡狂潮的則是實在內容,風煽得正旺,怎麼選股?選擇好股票就對了,好股票的標準是--你喜歡的就是,可能是話題群落,可能是內容群落,自己屬性決定勝負。

美國史坦普五百指數雖然是美股三大指數中反彈最弱的,但自二○○二年十月九日創下五年來新低後,也反彈了三四%,因其市值接近全球最大紐約證券交易所市值八成,其起伏變化相當程度的反應當前全球投資氣氛。

目前的情況是,當市場經濟學家及債市分析師發表了美國聯準會可能到○五年才會調高利率時,它在盤中就會見量指數急衝;而當奇異電器 GE 調低今年第四季營收預期時,其盤中也會見量急殺;進而當美國鋁業發布第三季獲利每股三十三美分比去年同期增加五○%,並高出預估四美分,盤面又陷急衝。這樣的內容充分反應了當前經濟環境令人六神無主,此不確定感轉為高度依賴性的投資性格,相當明顯。

全球的股市投資者在這樣的氣氛中,各自依其屬性都有自己依賴的財經專業工作者,而專業工作者之正直強度與專精深度,就成為股市投資者最後分出勝負的關鍵。

前台北市文化局長龍應台在一九九八年所出版的著作︽百年思索︾中,定位作家三種不同的詮釋水平,我認為在此借以引用,將可相當傳神地刻畫出當前極度泛濫的股市名師群落,做最精準的切割。龍應台說:﹁壞的作家曝露自己的愚昧,好的作家使你看見愚昧,偉大的作家使你看見愚昧的同時認出自己的原型,而湧出最深刻的悲憫,這是三個完全不同的層次,但這三種人都稱為作家。﹂

在台灣要做為一個舞文弄墨的長期股市專業工作者,毫無疑問地,必須像作家般被放在台股歷史的長河中,接受讀者、聽眾、股市投資者最嚴格的檢驗,龍應台對作家的三種水平詮釋同樣適合拿來給股市工作者定位。

如何在股市定焦?我認為要處在嚴肅中求其謹慎細膩、鬧中取靜,做好每一項應有的觀察,正直就會框住智慧加活力所可能形成的投資風險陷害,專職的股市工作者只有一個使命,讓散戶及跟隨者看不見的東西被其看見,幫助其投資價值判斷,讓其能在股市作戰中延長勝率,而不是來時如彩虹般的炫爛,年終結算,卻總是悲情滿身,每一位股市投資者都應勇於出聲,才能讓專職的名嘴名師在自省與檢驗中成長。

九八年我離開國泰人壽國內外股票大部位操作十年的工作環境,看著大批跟我一起出走的工作伙伴目前在高壓力的股市競爭績效中,周旋於優於一年期定存利率的績效和擊敗對方的相對報酬之爭鬥中,將人生的精華歲月及身體健康,全部埋葬在這樣的環境中,令人不勝感傷。

我異於他們選擇了絕對報酬的工作內容,努力的朝作為一個無愧於心的自由股市工作團隊一員,不迷信名師,不迷信外資的任何報告,我用兩隻腳與不斷的財報閱讀,在股市領域中,拋開喧嘩,征戰於第一線掛牌公司 CEO 的訪談。我緊記台灣移民自一六二○年以來質樸無文的勤奮特質來面對股市,六年來,我最深刻的體認是台灣的個人投資者沒有任何法人擁有的優勢如政府大量釋出的操作資金。

大量的輔助性投資工具, 如彭博資訊︵ Bloomberg ︶、大富、台灣經濟新報等資訊,敗戰連連,目前全球股市風潮,喧鬧異常,活力無窮,確實令入興奮,數十年僅見的財富重分配,確已在股市先行進行。投資者進入股市,當然就是要追求最大的絕對報酬,而不是目前台灣法人競爭內容中的相對報酬,或是擊敗一年期定存利率的操作報酬,股市的參與者不是只有投信、券商、投顧及外資而已。

股市池水是相當深沉的,如果投資思惟僅受限於上述的投資法人觀點及淺碟的媒體報導閱讀,那就像龍應台所言,只知道有岸上的白楊樹,而不知道有湖水裡的那棵隨風多變的白楊樹倒影;岸上白楊樹現實有物,而那個多變的倒影則是空的,但毫無疑問的,他們兩者必須相互映照,同時存在才夠完美,股市投資不也應該是如此的觀察嗎?

這樣的觀察,做出來的價值判斷才會周延,才不會是片面的,實體的白楊樹告訴了我們企業經營的實體數字,空的多變白楊樹倒影告訴我們,它的內容映照了無法量化的 CEO 特質,公司過往經營的陳跡及企業文化的特質, 像這些的內容都應該是作為一個負責任的股市專業工作者應該去補足的。

我想再說一遍,追求最大的絕對報酬是股市贏的惟一法則,如果只求相對報酬或害怕風險承擔,切記就不要進入股市。美國七十三歲的華倫巴菲特○三年又以總資產三六○億美元︵約台幣一.二兆元︶連續三年高居世界第二富翁,他是一個追求絕對報酬精神的最重要啟蒙者,其早期師承葛拉漢的﹁價值投資﹂,認為價格遠低於價值︵淨值︶的企業越具投資價值,所以巴菲特初期投資特別注意那些低價股;然而經過一段時間,巴菲特所投資的那些﹁股票價格遠低於淨值低價股﹂市場表現不佳,分析其原因,得出就算股票價格遠低於淨值的公司,如果不具有一定的競爭力,就會像地上的雪茄屁股一樣,撿起來可以抽,但抽一下就沒有了,這樣的報酬無法滿足巴菲特絕對報酬的投資邏輯。

後來巴菲特認識了專注於尋找成長型企業的費雪︵美國另一位投資大師︶,費雪認為投資不能單看企業的資產就架構夢想,更重要的是要追尋企業是否具備成長的潛力,尋找的方式要由該公司上游供應商、下游客戶、終端消費者、同業、在職及離職員工等所組成像﹁葡萄藤﹂一樣的網路來查證。

巴菲特的成功就是結合以學習費雪尋找成長型企業,加上葛拉漢耐心等待價格低估的精神並以正直心成就起證券投資霸業,這個雪茄屁股及葡萄藤的故事,是每一位股市投資者往後用來檢驗舞文弄墨的台股名嘴名師,最重要的基架。

延伸閱讀

長榮、陽明…航運股還有機會?「最懂海的男人」台驊老董:2024市場充滿變數,這檔可適時加碼

2024-01-22

航運股玩完?長榮上季EPS才8.14元,被轟股利沒70元不及格…存股老手:嫌少去看看台積電

2024-05-15

台股20933點新高!陽明、萬海、長榮…航運股互飆漲停、台積電戰前高,520主攻部隊有哪些?

2024-05-13

貨輪疑遭飛彈擊中!紅海危機藏3變數…拉貨潮啟動,補漲效應要來了?航運、散裝龍頭這麼看

2024-02-20

台股520後會怎樣?鴻海、廣達、華碩…盤點哪些個股續領風騷?航運股、金融股還能有表現

2024-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