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總會幻想溜進去一個糖果屋,裡面有聽不完的故事。
她的話其實很有啟發性。這幾個月在香港,觀察到人家正密鑼緊鼓地發展創意產業,便用心思索什麼是台灣獨特的契機?有時候也會為台灣著急,香港的商業機制相當有效率,需要商業機制配合的電影業,也迭創佳績,譬如近期的︽無間道︾第一集與第二集,以及賣座甚佳的︽大隻佬︾,拍得冷峻而穩準,對準了消費市場在製作。生產這類的娛樂電影,後面有香港社會的專業底蘊。
至於台灣,強項不在那裡。幾分天真、幾分憨厚、幾分適意,這是外面對台灣人一致的評價。說起話拖長了尾音,表現出善解人意的溫婉,正是台灣人講話的特色。所以Teresa說得對啊,台灣有能力說好聽的故事,這麼做老少咸宜,大小通吃。雖然沒有迪士耐樂園,但可以跟世界標示,我們這裡才是孩子們的夢想世界!如果台灣成為整個亞洲──整個華文出版世界──最會說故事的地方,甚至企圖心更大些,提起台灣,立即的聯想就是個具有想像力的島嶼,多妙。
很實際地看,摘下這顆月亮並不是不可能的夢想。就產業的現狀來說,華文出版中,台灣講究品質,偏偏童書最能夠表現手工業的細緻,這一點,我們遙遙領先,其他華人社會無能趕上。至於故事的文本與繪本,台灣已有眾多人才投入這個領域,包括世界級的畫家幾米。
再以說故事的﹁說﹂來看,台灣人說話音調自有特色,怎麼樣呈現故事則還需要專業訓練。聲音、表情、手勢,但凡說故事的技巧都可以培養,在歐美社會,說故事早就是一種專業,生日宴、圖書館、社區中心常會禮聘專業的人到場說故事。他(她)們巧手慧心,旁徵博引,甚至從兒童心理學擷取經驗,有時候披上一襲袍子,有時候用簡單的布偶,有時候背後有簡單的布景道具,未開口就引人入勝。其實,這也是一種賺錢的行業,譬如愛心媽媽們都可以兼職做副業。
以說故事做為核心,這個領域的潛力無窮,哈利波特當然是最好的例子。目前,台灣的遊戲軟體、連續劇電影、或者金光閃閃的布袋戲……都靠動聽的故事引人入勝,怎麼樣創造新鮮故事、同時改編既有的故事,正是發展文化產業的最大挑戰。
故事讓人著迷,聽著聽著就會自動放棄抵抗力,另個角度看,故事其實是最有效的傳播媒介。從唐山過海到平民總統,故事說得動聽,便有機會把台灣動人心弦的經驗讓世界知道。說故事這行業豐儉隨意,可攻可守。台灣固然壯志凌雲,有意做區域內的營運中心、科技中心、媒體中心……,但成敗未卜,勝算不高。如果在文化上以小博大,做得成華文世界(或者整個亞洲、整個世界)的﹁說故事中心﹂,豈不也是美事一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