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在通縮中看見通膨的影子 P.108

在通縮中看見通膨的影子 P.108

中國強大的出口競爭力及內需市場的潛在成長力,使得低迷多年的原物料行情出現欲小不易的漲勢,在投資戰略上,宜就通膨這一端的產業或公司,而應避開價格殺戮陷入通縮的這一端。

全球金融市場變化常在瞬息之間,我們常說行情總在絕望中誕生,今年七月一日,香港慶祝回歸六周年,中國總理溫家寶專程赴港主持大慶,不過為抗議基本法第二十三條,五十萬港人上街頭示威抗議,當天中午溫家寶匆忙主持儀式後,即驅車前往深圳。

當時香港人心惶惶,港股大跌,房價大落,失業率上升至空前的八.七%新高,特區首長董建華面臨下台壓力。可是七月一日以後,中國對香港祭出 CEPA (雙方經貿關係緊密安排)措施,到廣東、上海、北京市民可赴港自由行,短短三個多月,香港已容光煥發,國企股指數大漲超過八成,恆生指數也從八三三一直奔一二二九七點,香港旅館爆滿,物業上揚,失業率下降至八.三%,港人度過了一個悲喜交織的半年。

同樣地,在一九九○年代日本資產泡沫吹破之後,日本地產暴跌七五.三%,日本銀行留下一堆爛帳,日本政府在九八年到二○○○年之間曾撥款九.三兆日圓協助銀行打銷呆帳,可是日本銀行業的呆帳仍然是有增無減。

在○二年的會計年度,日本最大金控公司瑞穗控股曾經創下二.三八兆日圓的空前大虧損紀錄,而剩下的呆帳仍達四.四七兆日圓;其他金控公司虧損也都是天文數字,例如三井住友虧損四六五○億日圓,東京三菱虧損一六一五億日圓,UFJ 也虧損六○八○億日圓,接受日本政府紓困的 RESONA 虧損金額更達八三七六億日圓。

日本金融機構的呆帳與虧損,幾乎已到了叫天天不應的地步,可是誰也沒有想到,最近半年之內,日本資產回春,銀行獲利回升,UFJ 的股價從八五二○○日圓漲到五十七.九萬日圓,幾乎大漲六倍,而瑞穗控股則從五八三○○日圓漲到三十二.九萬日圓,漲幅也將近五倍,而且,虧損累累的日本金控公司都出現獲利的局面。短短半年,日本金融產業也是悲喜交織的半年。

這幾年來,全球物價跌跌不休,大家對通貨緊縮的景象也都琅琅上口,十分熟悉。在經濟學上,通貨緊縮的原文是 DEFLATION,是指「物價水平一般性地、持續性地下降」,而這幾年,中國成為全球生產基地,全球大量生產,再加上產能過剩,各類產品價格跌跌不休;加上日本資產泡沫及美國網通泡沫連鎖襲來,景氣不振,需求不彰,使物價出現連續性下跌景象,國際媒體上經常出現「通貨膨脹已死」的字眼。

可是正當全球瀰漫著通貨緊縮壓倒一切的氣氛中,貴金屬、原物料在今年卻出現罕見的強勁走勢,這其中白金價格漲到近二十年來新高價,鎳價也創了十三年新高,甚至說是「十年黃金變爛銅」的金價,最近都悄悄漲到三九三.七五美元的七年來新高價;其他如鉛、鋁、鋅、銅等貴金屬,及小麥、棉花等原物料也開始出現飆升的走勢。不是說通貨緊縮嗎?可是這些代表通貨膨脹產物的貴金屬及原物料行情卻出現大漲走勢。這可以看出,正當全世界熱烈討論通貨緊縮問題的當下,通貨膨脹的種籽已悄悄種下了。

中國經濟持續高成長 貴金屬價格奮起


最近國際媒體開始熱烈討論貴金屬上漲的現象,十月間出版的美國《商業周刊》以「物極必反」來探索這個現象,因為在這一波景氣來臨之前,國際原物料行情普遍出現長時間的價格疲軟,例如二○○○年全球景氣反轉之後,國際銅價開始進入跌跌不休的下降軌道,LME 倫敦交易所的銅價從每公噸二○三六美元急跌至一三三六美元,銅價低迷,也迫使銅礦商必須以停產、減產或購併的方式來回應,全世界的貴金屬、原物料產地,不是減少了新投資,就是以減產的方式來回應。

另一方面,九○年代末期,全球資金湧向新經濟,此時以網路、通訊為主的產業正在全世界延燒,相對地,在這段期間,貴金屬的投資受到極度的冷落,也使得總產能出現極度萎縮的現象,於是在景氣逐漸復甦之下,貴金屬價格開始奮起。

不過真正改變貴金屬與原物料需求的,美國《商業周刊》與英國《經濟學人》都不約而同地指出,中國才是改變原物料行情的最大推手,《經濟學人》指出,目前貴金屬原物料價格揚升固然與全世界景氣復甦有關,不過,衝擊最大的仍是以中國大陸為首的亞洲地區製造業的復甦。美國《商業周刊》則說,供不應求是造成當前國際貴金屬、原物料價格多頭行情的根本因素,而更核心的關鍵則是中國經濟持續性地高成長,中國極力推動多項重大建設,全世界又以中國作為生產基地,中國內需市場快速崛起,徹底改變了貴金屬與原物料的供需結構。

例如根據倫敦 CRU INTERNATIONAL 的研究資料, 中國銅的需求量增加一七%,今年上半年又成長二六%,中國需求快速攀升,已使中國超越美國,成為全世界最大的銅消費國;同樣地,今年以來價格已飆漲五成以上的鎳價,今年中國對不鏽鋼的需求超日、趕美,再度成為全球第一,而鎳正是不鏽鋼原料。

根據美國《商業周刊》的報導,中國光是對於鋼鐵的需求,正以每月二○%的速度成長,目前中國鋼鐵產量已到供不應求的地步,必須仰賴進口,而鍛煉不鏽鋼所需的鎳,目前中國每年需求成長二五%,已較一九九八年的需求成長一倍以上,且已超越美國的需求。由於中國對鋼材需求強勁,除了對鎳的需求大增外,連帶地也需要大量的煤與鐵礦砂,而這正是近年來散裝貨輪運價節節上漲的主因。

人民幣升、美元貶 原物料欲小不易

目前中國享有一美元兌八.三元人民幣的優勢,已搖身一變成為世界工廠。全球競相以中國為生產基地, 使得中國 FDI (外國直接投資)部位節節升高,去年一年,全球 FDI 達五二七億美元, 今年前三季協議外資達七九二億美元,已逼近去年全年八二七.六八億美元的新高水準,但因中國嚴控資金匯入,實際匯入外資仍達四○二億美元,只比去年同期小幅成長一一.八五%;外國直接投資到中國的資金全都拿來設廠,在中國設廠的外資則以享受低廉土地、勞力,以加工製造出口為導向,這又使得中國出口金額水漲船高。

一九七八年中國開始改革開放那一年,進出口總額只有二○六億美元,到了八八年突破一千億美元,九四年再突破二千億美元,九七年突破三千億美元,到了二○○○年正式突破四千億美元大關,此後,每年增加一千億美元的水位,到去年底止已累積到六二○七億美元,而今年前三季更達六○六二億美元,中國已成貿易大國。

另一個大的變數是,人民幣面臨強大的升值壓力,中國政府積極採取壓制人民幣升值的措施,這其中的一項手段是壓底出超金額,避免貿易帳順差太大,讓外匯存底水漲船高。

九七年中國的外貿順差首度突破四百億美元大關,去年中國外貿順差仍有三○三億美元,但今年前三季貿易順差只有九十一.五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大幅減少五四.二%;今年九月中國的出口四一九.四億美元,進口達四一六.二億美元,貿易順差遽縮到六十九億美元。這是因為中國全力拉高進口部位,中國賣力增加進口,而進口的商品又是以石油、貴金屬等原材料為主,這又使得原物料行情更加欲小不易。

第三個變數是美元貶值的壓力更促原物料行情看漲,全球原物料行情大都是以美元計價,美元一貶值,原物料行情也跟著看漲。這次黃金的角色最顯著,一九八○年一盎斯金價曾漲到八七三美元,此後結束通貨膨脹的時代,這二十年來金價跌跌不休,最低跌至二五○美元,今年金價一度漲到三九三.七五美元,創了七年來新高,黃金過去慘跌二十年,大多數人已忘了黃金的存在,今年先是美國攻打伊拉克,使黃金一度漲到三八九美元,現在戰爭的因素已去除,但是金價不但維持在高檔,且一度創下比美伊戰爭之前還要高的高價,這看得出美元貶值是全球原物料助漲的另一個變數。

這幾個因素加在一起, 使原物料欲小不易,美國一家金融機構 NORTHERN TRUST CORP 的首席經濟專家 Paul Kasriel 還指出, 國際金屬原物料目前的行情還只是多頭行情的初升段而已,目前尚屬景氣復甦初期,商品價格轉嫁不易,製造業僅能以自行吸收原物料價格上漲的成本推升,對大量生產加工製造業者大不利。

投資應避通縮就通膨 水泥股成長有大空間


像台灣的電子代工業已面臨兩頭壓縮的窘境,以台灣的筆記型電腦產業為例,像龍頭大廠廣達第三季營收達八一六億元,比去年同期成長一七三%,仁寶出現四一一億元的營收,也大幅成長四六.五%,可是營收大幅成長,獲利卻成長有限,像已公布獲利的仁寶,第三季稅前盈利是二十六.五一億元,仁寶第二季營收三一○.二六億元,獲利是二十五.二三億元,但是第三季營收比第二季多出一○一億元,盈利卻只增加一億多元,而這其中還包含了六.六五億元的業外收益,仁寶單季四一一億元營收,本業進帳只有十九.八六億元,看起來毛利壓縮的情況很嚴重,十月三十一日是第三季財報大限,那些公司受到毛利壓縮傷害,出現營收大幅成長,盈利卻反向衰退的公司,股價可能會有殺傷力。

中國強大的出口競爭力及內需市場的潛在成長力,很可能使得低迷多年的原物料行情出現欲小不易的漲勢,這個情況正說明了全球仍深陷通貨緊縮壓力中,但是通貨膨脹的因素已經萌芽了,在投資戰略上,大家宜就通貨膨脹這一端的產業或是公司,而應避開進入價格殺戮陷入通縮的這一端。享受通貨膨脹這一端的國家,例如今年以來俄羅斯、印度、印尼、泰國等股市持續大漲,俄羅斯股市漲幅尤其驚人; 而其他如加拿大、南非、澳洲、紐西蘭則享受原物料上漲的利基,幣值都大幅升值。

中國大陸今年股市上漲有限,不過享受原物料上漲的,如鋼鐵的馬鞍山鋼鐵、重慶鋼鐵、鞍鋼新軋鋼,銅價上漲受惠的江西銅業,煤礦大漲受益的袞州煤業,化纖業受益的儀徵化纖,石化原料上漲受惠的上海石化;中國石油、鎮海煉化、及水泥業的海螺水泥都在今年股價大漲,尤其像海螺水泥從二○○○年的○.四四六港元大漲到九.一港元,三年之間大漲十九.五倍,應對台灣的水泥股如台泥、亞泥、嘉泥有很大的想像空間。

反觀處在通貨緊縮這一端的,像目前 PC 代工業,雖然每個月營收都是大幅成長,但這是衝量拉高 EPS,可是我們想想,一台電腦從機殼到裡面的零配件,甚至是外頭的連接器等原料沒有一個不漲價,可是把全部漲價的原料組裝成一台電腦,這一台 PC 卻面臨殘酷的削價競爭,電腦在跌價,還有將 PC 組裝品付運,不論是空運或海運,運費都大幅上升,萬一再碰上新台幣升值,那麼毛利折損更大,台灣的電子代工業正面臨兩頭夾殺的窘境。

延伸閱讀

星宇調度失誤,張國煒自己開飛機回來也要查!民航局要求說明這2點,最快本周有結果

2023-05-08

「如果能搭1次飛機那有多好…」18位重症童一日空姐、機師圓夢,背後的推手是他們!

2023-08-14

他把飛機當房子住,1年等於來回月球6次!900萬買終身機票飛列國1.2萬次:此生最好的投資

2023-06-29

酷航班機降落竟「少1顆輪胎」,胎皮遺落仁川機場,公司4字回應…為何飛機輪胎小,卻能承受上百噸?

2023-06-19

終於同桌!郭台銘侯友宜「中間隔4人」相敬如賓…侯趕飛機要先走,郭董:本想用專機載你一程

2023-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