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西九龍與青田街再造 P.6

西九龍與青田街再造 P.6

深秋週末,一群人走在台北市青田街的院落裡。在志工的帶領下,認識老樹、認識日式舊邸的格局,以及屋舍沈澱下的人文遺跡,這是「再造青田歷史街區活動」。藉著這個活動,志工與居民向文化局與都發局請願,惜物惜時,不只要善待古蹟,將來更要想辦法活化舊時院落。

政府腳步不夠快的時候,人民起來自己做。台灣頭到台灣尾,多少個文史工作室,多少這一類自行集結的民間組織,正凝聚著台灣的共同記憶。

香港是另一套思惟,最近,眾所矚目在填海填出來的一塊地。

那塊地簡稱「西九龍文化區」(全名叫「西九龍文娛藝術區」),佔地40公頃,位於整個西九龍填海區334公頃的最尖端。此地將包括數百億港元的投資計畫。譬如說,一場國際競圖的結果,建築大師Norman Forster的作品是為它罩上大型「天蓬」。單是這項工程,就要耗資40億港元。

金額特巨,人們在意的也是其中的資源分配,尤其牽涉到龐大的硬體建築。換句話,人們用的是「地產思惟」而不是「文化思惟」去看它。人們關心怎麼樣競標、給單一財團或者分成細件、一次過還是分期過等等。至於更為關鍵地,「硬體」中將承載怎樣的內容而表現香港的文化特色,除了少數文化人在持續關切,反而顯得不重要了。

什麼是香港的「地產思惟」?簡單說,從英國殖民時期開始,香港以地產開發為基調,高樓代表大規模的商機,而摧枯拉朽,一切從零開始,本是地產界的操作習慣。其實,香港島也有充滿軼事與掌故的「西環」與「上環」,除非把老屋老街毀去新建,懷古的地點不會受到地產商青睞。

西九龍恰巧是空白的畫布,一切可以從零開始!目前,香港政府已經發出邀請書,地產商摩拳擦掌,正準備大顯身手。媒體上偶有文章示警,譬如香港一家報紙的標題:「文化混地產,混合變混亂」。文中也質疑著文化的籌辦,是不是可以委給地產商?而地產商的重點會不會只在成本效益?文章的結論說,寧可還原基本步:像香港過去的情況一樣,文化給政府負責,商業項目才由商業機制承擔。

用我們台灣的眼光來看,這個計畫問題多多,並不是交給政府負責就放心!先是倉促上路,缺少交換意見的管道。文化界不曾表達意見,也沒有辦過諮詢民眾的公聽會,雖然是為公共利益而做,卻沒有把公共討論納入其中。更何況西九龍是片新生地,即使有現代感的「硬體」出現,包括與高科技的「天蓬」與「穿梭列車」,如果缺乏地域文化特色作為填充物,外殼容易落伍,總會讓別處更新穎更突出的建築形式迎頭趕上。

我們台灣,在政府與商業機制之間,市民社會的自主空間愈來愈堅實。任何文化建設,由文化界與民意磨和切磋,而後浮現的結論才更符合各方需要。像這個青田街再造運動,體現的是在地居民的心聲,卻又與文化創意產業的前景隱隱然和拍。它儉約而惜物,具體而可行,正是台灣在文化思惟上領先近鄰的一個例子。

延伸閱讀

Fed降息猶豫不決遭示警「不快點經濟會崩潰」 這國央行搶先一步!8年來首降息:可能再降2次

2024-05-09

股匯雙殺!新台幣重貶逾1角、貶破32.5元大關,創近8年新低...央行外匯局長:匯市震盪恐較3月大

2024-04-16

財政問題權威陳國樑:央行變繳庫優等生,不該拿來歡慶! 揭央行賺錢力背後扭曲稅制

2023-11-01

央行利率連3凍、上調明年經濟成長率至3.12%!通膨還會更嚴重?房市管制成效如何一次看

2023-12-14

睽違2個月再見31字頭!台幣2天爆量升值3.2角⋯外資熱錢湧入驚動央行,為何踩不住煞車?

2023-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