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二十一世紀的經濟 十九世紀的金融 P.20

二十一世紀的經濟 十九世紀的金融 P.20

台灣金融市場嚴格管制的結果,讓國外最簡單的新商品都要經主管機關核准,才能進行銷售;在經過一定的官僚程序後,攸關市場時機的金融產品也已過時,所以台灣很難出現創新的金融商品。

最近耶魯大學經濟系教授羅勃席勒︵ Robert J. Shiller ︶再度來台訪問,闡述其新著︽新金融時代︾︵ The New Financial Order ︶內的重要觀念;在二○○○年間,席勒發表︽葛林史班的非理性繁榮||股市危機的挽救行動︾一書時,也曾訪台,席勒兩次來台都參加出版社為其主辦的座談會,兩次我也都有幸受邀與談。

席勒的︽新金融時代︾主要在談﹁保險﹂概念,在他的觀點中,保險可以運用在許多不同的領域,他甚至認為,只要善用保險觀念,沒有一個金融問題是不能解決的,只是要以不同的方式加以整合。

稍有財務概念的人都知道,資產負債表可分三塊:左邊是資產、右邊上半是負債、下半是權益;當資產升值時,扣除負債後,剩餘的部分便歸到股東權益裡。不過台灣的可轉債︵ CB,可轉換公司債︶較為不同,當股價跌到一個程度,CB 的轉換價也會往下調整,這就是加入選擇權的概念。

金融商品基本上可分為四類:一是現金、二是負債、三是股票、四為選擇權;其中選擇權為前三者所衍生出來的權利,而期貨則屬於現金與負債的衍生物。因此不論是負債、權益、外匯、房地產、不動產證券化或可轉債等,都可涵括在內,再視比重分配調整,便可有效規避風險。

傳統的保險商品有保障期限,如某個期間內被保險人身故,保險公司須理賠給受益人;一旦過了保險契約期間,便失去這層保障;至於我們熟知的終身壽險則屬全險性質,契約直到被保險人死亡為止。至於最近流行的投資型保單,則又包含了其他金融商品。

為什麼投資型保單會大賣?因為現在的利率太低,對保戶而言,傳統保單的保費相對比以前貴許多。換言之,現在買的保單,等於要接受未來長期的低利率保障,可是長期利率不見得一定維持在低檔,業者便針對不滿足低利保單的人,設計投資型保單,將部分保費轉到其他報酬率較高的資產,以吸引低利時代的消費者。

在保險︵尤其是全險︶產品部分,傳統產品都按照長期利率定價,其實並無規定一定要以利率為基準,也可以用股票平均表現、國外平均利率,或將各種相關或不相關的指標︵ benchmark ︶混在一起,這樣或許更符合消費者的需求。

過去我們習慣了固定式產品,其實並不僅有這種選擇,只不過對保險公司來說,定型化保單比較好賣,業務員也比較容易理解。可是新金融商品推陳出新,儘管新商品不一定比舊商品好,但還是要保留彈性調整空間。

席勒所延伸的保險概念,雖然不見得可以百分之百精確預知未來,但只要預估未來發生某一事件的可能性有多高,便可以設計出相對應的保險;比方說未來二、三年, 失業的可能性有多高?當明年的 GDP ︵國內生產毛額︶分別在六%、五%或四%時,對業務有什麼不同影響?公司的績效可能有哪些變化?由此,便可以算出失業的可能性,再依此設計保險需求。

另外,個人也可將未來收入證券化,等於現在就將自己未來二十或三十年所得落袋為安,同時也需將貨幣的時間價值納入考量,所以會打折扣而折算成現值;雖然這個理論聽起來有點玄,但其實這種產品已經存在了。

英國歌手 David Bowie ︵大衛鮑伊︶推出多首熱賣歌曲, 到現在仍持續播放與銷售。David Bowie 可以根據他過去一段時間所產生的收益,推估未來某個期間可能創造的價值,折算為現值,然後找一家投資銀行幫他規畫證券化商品,並在資本市場銷售。同時,他還需要一家保管銀行,將未來收入都歸入保管銀行的專戶,再分配給購買其收入證券化的投資人。

這樣的概念來自一般唱片公司培養歌星的方式,當歌星還沒沒無聞時,唱片公司便培養他們,等成了氣候,歌手收入的一部分便歸唱片公司所有。美國職業運動發達,職業運動員的收入不低,不過除了﹁比賽﹂這件事,其他都有經紀公司幫忙打點,所以在職業運動員的收入中,經紀公司也要抽成。

雖然一般人的收入不像 David Bowie 這麼高,所以不容易做到收入證券化, 不過現在因為資訊發達,人的行蹤比較容易掌握,所以也絕非不可行。事實上,房屋貸款也具有這種精神。雖然銀行有房屋的抵押權,但是銀行絕不希望落到拍賣房子抵債的地步,而是希望能從未來收入中,逐步收回應得的債權。

每個人都希望很有錢,可是通常當我們最有錢的時候,都已經是最老的時候,除了看病外,幾乎沒有力氣花大錢了;反而年輕沒什麼錢時,是開銷最大的階段,要成家、買房子、買車子、養小孩,可是卻沒能力提高生活品質。如果能靈活運用這樣的觀念,或許我們可以開發更好的金融商品,預支未來的收入,以應付當前龐大的支出,提高生活品質。

席勒還強調一點,金融商品不見得是先進國家才能開發,因為先進國家的思惟模式已經固定僵化,不容易更改,不少新東西其實是在未完全發展國家中誕生的。三百多年前的日本還相當落後,但是為了建構稻米的產銷機制,發明了稻米期貨,這就是全世界最早的期貨商品。

另外,巴西過去通貨膨脹嚴重,政府為了籌資,便發行與通膨率連動的保障實質利率債券,即不論通膨率高低,債券利率保證加碼若干;比如保證加碼二%,當通膨率為一○%時,債券利率便為一二%,若通膨竄升到一五%,債券利率便升為一七%。

不過巴西政府的創意產生利益衝突,因為早年所有經濟數據幾乎都由政府機關掌握統計,如果通膨率估得高,政府付的利息也高;而通膨率低,政府的負擔也會減輕。一般人多相信,誠實不是政府的天職,所以這批債券一開始自然乏人問津。

巴西政府為了籌錢也絞盡腦汁,後來決定由私部門進行統計工作,以昭民信;哪一個業者對經濟數據算得最準,便以其數據作為指標,於是統計數據竟然也民營化,這完全是始料未及的結果。

看到這些例子,台灣的思惟應該要更開放,不要認為我們只能引進別人的舊發明。在網路時代、資訊發達的此刻,連我們吃的藥,如威而鋼、百憂解、除皺紋藥等,都可以量身訂做以提高生活品質,但是我們的金融商品卻仍是老東西。

台灣金融市場嚴格管制的結果,讓國外最簡單的新商品都要經政府主管機關核准,才能進行銷售;但是政府單位通常是對市場變動最冷漠的組織。同時在經過一定的官僚程序後,少則半年、多則經年,攸關市場時機的金融產品也已過時,所以台灣很難出現創新的金融商品,最新的也都落後國外半年的時間。

台灣金融市場的另一個問題是,政府不但管得緊、也保護得太好,一些早該倒閉的金融公司,因為政府﹁不准﹂它倒閉,所以經營得再差,還是生存得不錯;由於有政府相挺,壞銀行的資金成本與好銀行差不多,表現不錯的銀行反而沒有因此占到便宜。同時,壞銀行只要﹁活著﹂就好了,好銀行卻還得投入人力、物力、財力研發新商品,卻得不到應有的回饋,導致大家的報酬率一樣低,看不出差異性來。

開發新商品,最重要的是風險管理,而風險管理即是定價;先要評估新商品的風險有多高,再者要評估定什麼價錢才足以吸收風險,並能產生利潤。多數人都誤以為有風險的事不能做,其實正確的觀念應該是,有風險的事不是不能碰,只要確定風險有多高,有沒有可從其他地方賺回來的可能性。

問題在於,台灣銀行業連最基本簡單的存放利率︵與取得資金成本有關︶風險,都因政府嚴加管制而無法掌握,更別談其他風險性更高的業務了。所以在參加席勒座談會當天,我便提出,台灣有二十一世紀的經濟,背後卻是由十九世紀的金融系統在支撐的理論。

其實台灣金融自由化的速度已經比以前快很多,兩年前才成立金控,最近又將掀起金控合併潮。不過我們不能只跟自己比,外面的環境變化比台灣快許多,台灣不能只比以前好,也不能只跟上國外的腳步,要找出自己的利基並超前,否則就永遠只能跟在別人後面。

延伸閱讀

領到400萬退休金就在規劃!65歲退休公務員媽媽日本遊啟示:老後手心不向下,可以避免很多天倫悲劇

2023-07-26

50幾歲提早退休,他聽朋友報明牌把退休金全押AI股,沒想半生積蓄蒸發1/3...退休投資最忌諱的事

2023-08-16

快退休才發現攢下的退休金根本不夠花,老後生活遠比想像的更燒錢?飛機教練教會我的投資智慧

2023-11-02

醫師妻子退休金都準備好了,卻死於淋巴癌只留下3千多萬...闕又上:我們最容易忽略的財富是健康

2023-10-05

50歲想用1千萬準備退休金該怎麼買?理財達人以0050、00692示範:大筆資金該怎麼分批進場

2023-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