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亞洲金融股蓄勢待發 二○○四是中國銀行籌資年 P.106

亞洲金融股蓄勢待發	二○○四是中國銀行籌資年 P.106

中國銀監會放寬外資在中國內地經營銀行的限制,外資銀行可透過合作、競爭及參股迅速進入中國市場,中資銀行也可取得先進技術,強化公司治理及風險管理,共創三贏。一個國家的金融股往往代表國家的經濟力,而金融股的股價最能反映經濟的榮枯,特別是經濟在長期壓縮開始進入復甦的階段,金融股的股價往往反映最強烈。

有了中國人壽在港上市的成功傳奇範例後,中國四大銀行上市案也欲躍躍欲試,除了興起集資狂潮外,也引起外銀高度投資興趣,預料將會為兩岸三地金融帶來一番新氣象。

被視為是二○○三年全球最大新股集資案的中國人壽,十二月十八日正式上市︵香港股市代號二六二八︶,以三.五九港元掛牌;首日即衝到四.六港元,最後以四.五二五港元收盤,首日轉承銷價大漲二六%。而且中國人壽仍持續有表現,加上市場傳聞股神巴菲特有意﹁染指﹂中國人壽,更使得中國人壽股價飆上七.○五港元,大漲九六.三七%。

至於在美國的 ADR ︵美國存託憑證︶也從十八.六八美元大漲到三十五.六美元,中國人壽上市後傳奇的表現,不但使三十六.四萬股民大賺,也使﹁中國概念﹂及﹁中國金融股 IOP ﹂︵新上市櫃︶成為○四年的熱門話題。

中壽掛牌效應 中國金融股忙集資

中國人壽掛牌帶動很多層面,一是在全球釋股達六十四.七億股,不但幫中國政府集資二三一億港元︵約三十億美元︶, 也成為○三年全球最大 IPO 的集資個案。二是中國人壽九五%籌碼在國際配售,成為投資銀行搶手標的;五%籌碼由香港散戶認購,總共有三十六.四四萬股民參與認股,等於是超過三成的香港人都參與,怪不得香港媒體以荷蘭鬱金香的狂熱看待這次的釋股案。

三是中國人壽掛牌,香港大亨也都參與盛會,恆基地產的李兆基即以李兆基家族基金認購二億美元,李嘉誠則以長江實業與和記黃埔合計認購二億美元,鄭裕彤也以周大福集團認購一億美元,中國人壽股價大漲,他們面子裡子都賺到了。

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國人壽順利釋股,再加上先前以每股一.八港元募集三十九億港元的中國人民財產保險,上市後股價也大漲到三.七二五港元,一家是中國最大的產險公司,一家是市占率達七○%的最大壽險公司,不約而同都到香港集資,看起來○四年是中國金融股密集集資的關鍵年。

四大銀行急起直追 美股引頸期盼

○三年底,香港港交所主席李學廣會見香港傳媒表示,○四年中國四大國有商銀將在港掛牌上市,這四大銀行包括中國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及中國工商銀行。為了讓四大銀行掛牌上市,建設銀行已委託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機構︵ MSCI ︶籌備海外上市計畫,中國銀行及工商銀行則委任羅兵咸及安永會計師事務所負責,只有農業銀行仍按兵不動。

中共當局也在○三年動用外匯存底為中國銀行及建設銀行各集資二百億美元,等於動用四百億美元外匯存底為四大銀行打銷呆帳。由於銀行海外上市必須遵守國際會計準則, 但四大銀行逾放比過高,不符合國際性資本適足率︵ BIS ︶要求,因此以特別手段來打銷呆帳。

另一方面,中國人壽上市成功,四大銀行上市可能採用中國人壽模式,畫出盈利轉佳的資產,如沿海分行的資產成立一家新銀行公司,建設銀行就可能採用這個模式。而中銀因子公司中銀香港已在香港掛牌,中銀上市可能直接到紐約掛 ADR。

為了分享上市 IPO 大餅,美國各大投資銀行都想搶下這個業務, 特別是摩根士丹利迫不及待地將中國人壽列入 MSCI 成分股行列。值得一提的是,○三年十二月赴中國參加世界經濟論壇的紐約證交所副總裁 Bryant Seaman,拜會了中國銀監會主席劉明康,且透露四大銀行上市已﹁為期不遠﹂。他透露美國資本市場對到海外上市的金融機構甚感興趣,美國股市可使更具中國概念的金融股提升價值。因此,紐約證交所將全力爭取中國四大銀行在美國上市,顯然中國四大銀行未上市已受各方矚目。


官方放寬投資限制 外銀積極搶攻

目前外資對中國金融機構興趣濃厚,以全球第二大金融集團匯豐控股為例,過去五年已密集在全球收購,斥資四五○億美元。匯豐的中國戰略更備受矚目,儘管中國四大金融機構官方聲稱逾放比二○%,不良資產二兆元人民幣,但非官方認為不良放款率高達四○%,不良資產達三兆五千億元人民幣,其他銀行也都有高逾放比及經營透明度不高的問題,可是隨著中國經濟快速成長,中國金融市場卻是外資進軍中國首選標的。一般外資銀行除被動等待中國在○六年全面開放金融市場外,等不及的金融機構像匯豐,已提早展開行動。

○一年十二月匯豐以六二六○萬美元,購入上海銀行八%股權,又以每股二十元人民幣低價取得中國第三大產險公司平安保險一○%的股權,匯豐是以溢價六‧三五億元人民幣取得股權,平安保險也因匯豐入股,淨值從七十億元躍升為一二○億元人民幣,總資產逼近一千億元人民幣。另外,花旗集團在○三年以六億元人民幣拿下浦東發展銀行五%股權, 而美國 AIG 集團也在中國人民財產保險上市之前取得九‧九%股權。最近中國政府還批准民生銀行將一‧六%股權出售給國際金融公司︵ IFC ︶, 這是中國首次批准外國公司投資中國民營銀行的首例。 IFC 的策略是透過入股推動中國金融業公司治理及加速改革,未來 IFC 將在民生銀行取得一席董事,民生銀行將積極推動海外釋股,○四年民生銀行預計在香港、紐約兩地掛牌,預計集資十億美元。

中國銀監會在批准 IFC 入股民生銀行時, 也放寬外資在中國內地經營銀行的限制。中國銀監會將外資持有內地銀行股權提高至二○%,上限維持二五%,目前中國已有五家股分制商銀及城市商銀獲准讓外資入股。銀監會認為外資銀行可透過合作、競爭及參股迅速進入中國市場,中資銀行也可取得先進技術,強化公司治理及風險管理,共創三贏。

有了這些國際接軌動作,中國加速開放人民幣業務,銀監會進一步放寬外資經營人民幣業務的城市,目前已增加至十三個城市;同時也鼓勵金融機構介入汽車融資業務,目前已有上汽通用汽車金融、豐田汽車金融及大眾汽車金融提出設立申請。另外,信用卡業務由花旗及匯豐率先取得資格,目前在中國有六十二家外資銀行,設了一九一個營業處或分行,有八十個分行獲得人民幣業務,設辦事處的銀行則有二一一家。


打銷呆帳進尾聲 台灣金改現曙光

一連串開放措施似乎都在為○四年四大銀行 IPO 鋪路, 這是繼二○○○年後最大的籌資活動。中國當局擅長造勢,再加上﹁中國概念﹂具有強大賣點,○四年中國四大銀行上市將為兩岸三地金融股帶來一番新氣象。

首先是具競爭力的香港金融機構變得更炙手可熱,○三年香港金融股分類指數從一七一六七漲到二六八一二點,整體漲幅達五六‧一八%;○三年匯豐控股漲到一二五港元、恆生銀行漲到一○五港元,都具有高度代表性。

對於台灣的金融股來說,○四年可說是體質改良後尋求再生的關鍵年,阿扁總統上任不久,提出銀行二五八的金改目標,兩年之內銀行逾放比降至五%以內,資本適足率達八%,到○三年十一月為止,全體銀行逾放比已降至五‧○一%,預料可達成二五八金改方案。財政部統計,到○三年十一月底為止,本國銀行逾放比為五‧○一%,逾放金額為七一六九億元,比起○二年高峰時的八‧○四%改善很多,逾放金額也從一兆一四七五億元減少了四三○六億元;如果加計應予觀察放款,目前逾放比約七‧○二%,也較○二年的一一‧七四%降低很多,而應予觀察放款則從五一四四億元降為二八七四億元。

台灣的銀行業從一九九九年一月開始積極打銷呆帳以來,總計已打銷一兆一六八四億元。○三年本國銀行仍繼續打銷呆帳,到十一月底為止,累計打銷一九四○億元呆帳,一銀以三八一億元居首,其次是工銀的一八八億元,然後是彰銀的一五五億元,合庫一四二億元及國泰世華的九十七億元。銀行打銷呆帳已進入尾聲,整體銀行呆帳覆蓋率也達二四%,這是台灣進行金融改革首度出現良性曙光的訊號。


金融股價反應景氣 長期觸底即將翻身

一個國家的金融股代表國家的經濟力,金融股的股價最能反映經濟榮枯,特別是經濟在長期壓縮開始進入復甦階段,金融股的股價反映最強烈,像是九○年前後,香港經過六四事件的洗禮,匯豐銀行當時股價跌至四港元,後來四股合併一股,匯豐在九○年代後期已大漲至三三○港元,後來一股再拆成三股,如今股價也有一二五港元。另一個是經歷了拉丁美洲儲貸銀行風暴的花旗銀行,九○年代初期因打銷呆帳出現巨額虧損,股價一度跌至八美元左右,後來美國經濟復甦,花旗銀行也創下驚人漲幅。

二○○○年以來,日本與泰國開始上演銀行轉機行情,以日本為例,日本銀行呆帳至少五十四兆日圓,但是日本銀行打銷呆帳○三年總算有起色,股價漲幅甚是驚人, 其中第四大的 UFJ ︵日本聯合金融控股集團︶○三年從八.五二萬日圓漲到五十七‧九萬日圓,全年漲幅達五七九%。第一大金控瑞穗控股從五.八三萬日圓漲到三十二‧九萬日圓,漲幅有四六五%,而○四年以來瑞穗控股再創三十三‧七萬日圓新高,成為再創新高價的金融股。日本金控股在○三年上演的轉機行情,值得深思。

另一個是泰國股市大漲,泰國盤谷銀行獨領風騷,亞洲金融風暴前,股價漲到二六六泰銖,亞洲金融風暴後,跌到十九‧二五泰銖,目前股價達一一三泰銖。從九七年起算,盤谷銀行漲幅驚人,過去十年股價與台灣的三商銀在伯仲之間,如今盤谷銀行有一百泰銖以上身價,台灣三商銀仍是一、二十元的低價股,放眼亞洲金融股,台股仍屬長期壓抑狀態,如果○四年是經濟景氣回春最關鍵的一年,那麼十幾年長期遭投資人棄置的金融股,很有可能在○四年大放異彩。

延伸閱讀

ECFA終止將拖垮經濟?台灣必須在「有魚的地方釣魚」!謝金河:遠離中國,就會開花結果

2023-12-24

以為北京用經濟思維看ECFA,你就搞錯了!為何這經濟學家說,政府要思考ECFA斷光光的應變之道?

2024-01-14

台灣2023年順差新高,對中出口依存度已快速下降!謝金河:倚靠ECFA的企業須加快轉型

2024-01-11

大選前夕又來了!中國擬擴大取消ECFA關稅減讓,外交部譴責「粗暴介選」:認清中國絶非能穩定發展的市場

2024-01-10

台泥、台塑四寶獲利黯淡!謝金河曝2024投資第一守則「避開中國殺戮」:ECFA相關產業會很辛苦

2024-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