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香港H股與台股的比較 P.18

香港H股與台股的比較 P.18

台灣電子產業的競爭態勢,隨時在動盪之中求生存、求發展,H股都是大型傳統產業,產業生態成熟,不易有大幅的變動;對外資來說,這樣的公司容易了解,也容易預測財務。

在元月效應下,國際主要股市新春開紅盤後,都出現不弱的氣勢。台股大家都很熟悉,所以來談談香港的H股吧。

H股近期的表現,讓人聯想到一九九七年紅籌股大漲的經驗。當時紅籌股在兩年內狂漲了六倍,當然像這種泡沫市場沒有一個不崩盤的,而且只要一崩下來,一定會把前面的漲幅再吐回去。紅籌股自九五年的一千多點起漲,到九七年中香港回歸時已達六千多點,隨後的一年半,又回到一千點的價位。

回頭平心看待,紅籌股其實沒什麼內容可言,幾乎都是控股公司,且所控的公司很分散,投資營運的領域全在中國境內,相當﹁雜﹂;所謂﹁雜﹂,包括產業很多也很亂;這類控股公司有不透明的問題,又弄得這麼複雜,不出事才有問題,即使他們沒有存這種心思,但是共產黨對經營營利事業與資本市場本來就很弱,出現這種結果一點都不意外。

紅籌股的題材根本就是典型的金融遊戲︱︱買某家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說一些偉大而空洞的業務前景,控股公司的股價就會漲;股價漲了,控股公司就更有能力再買公司,也可發行新股籌資,或以股權交換方式購併。不管用哪一招,只要有故事,股價便會一直漲。

但這種模式沒有辦法創造新產品或額外的盈餘,直到最後玩不下去了,gameover!︵遊戲結束︶曲終人散、一切歸零。想再來一趟,請再投幣。不過當時大家都不在乎這些,因為那時香港即將回歸中國,整體社會氣氛詭異,一場大變動即將到來,人心瀰漫著浮動的情緒。儘管中國經濟還不到火紅的地步,但前景大好,亂世搶錢、天經地義,每個人都想趁亂翻身。

不過當時已進入亞洲金融風暴的醞釀期,部分領先市場開始露出敗象,如泰國股市跌得最凶的時期,並不在九七年中的風暴後,而是在風暴開啟前,韓國股市也在九六年先大跌一段。當時亞洲還看不出風暴的趨勢,國際資金仍徘徊在亞洲市場找尋新機會;在沒有更好的標的前,紅籌股正好提供完美的炒作題材及空間,國際游資便趁虛而入,大幹一場。

紅籌股公司以土地開發為最多,不盡然是空殼公司,但其間有很大的灰色地帶,讓主事者可以上下其手。此外,房地產也正是亞洲金融風暴的主要引爆點之一,所以一旦遭襲,紅籌股便一蹶不振。

事隔多年,去年表現最突出的類股是中國的H股,雖然去年幾乎所有的股票都不壞,但是仍以H股漲了一六○%,而光是下半年就漲了一倍,其背後的現象值得注意。H股產業主要集中在能源類股,包括石油公司、煤礦公司及電力公司,自二○○三年初美國出兵伊拉克後,全球的能源類股都頗有表現,在中國該類股更為熱門。加上全球景氣復甦,對能源的需求日深,例如中國煤礦最近就產銷失調,而有缺貨現象;中國的電力供應也有不足的情況發生。

從中國電力供應的情形,可以看到中國經濟的縮影︱︱成長得快,但不平均。因為供需本來就很難達到完全平衡的狀態,尤其又難預測,我們只能從過去一季的實際需求得到數據;可是投資決策卻往往早在一、二年前就訂定,其間落差肯定存在,以致幾乎需求預測都會失去準頭,這種供需的落差,愈往上游愈嚴重。九四年左右,中國的電力極度匱乏,當時中國政府大力鼓勵投資電廠,於是電力產能大增,這些年反而有產能過剩的問題。

儘管如此,這回H股飆漲與前回紅籌股群魔亂舞相比,還是有滿大的差別。因為H股是真正有業績的公司,也能聚焦在本業上,也算是中國有水平的國企;同時,最熱門的能源產業占H股的比重達六二%,其次是金屬鋼鐵,是這兩年來當紅的產業。在H股掛牌的馬鞍山鋼鐵及鞍鋼新軋鋼,雖不算中國頂尖的鋼鐵廠,但經營都還上軌道,也遇上鋼鐵上游供貨吃緊的好時機,股價自然大好。

台灣股市總市值約有三千八百億美元左右,H股市值近期大漲一倍之後,達三二五○億美元,直逼台股市值,亦即一年半年,台股市值應為H股的二倍有餘。若對照九七年紅籌股大漲六倍的經驗,H股未來還有三倍的上漲空間。不過這是玩笑話,千萬別當真。與紅籌大不相同的是,H股漲了這麼多,其中部分有真實本質,不全然是泡沫,所以漲幅雖大,但不算離譜。

外資投資H股,除了較便利外,還有強烈的﹁中國熱﹂因素在內。同時中國逐步開放外資限制,預期未來開放幅度將持續加大,因此外資也有提前在H股布局卡位的味道。比較台股與H股,雖然兩者市值相近,但台灣加權股價指數有六三八家上市公司,H股只有三十六家公司。外資遠征海外市場,喜歡投資較具規模的公司,希望所投資的標的能有穩定的業務及收入,因為與市場距離遠,不容易及時掌握市場的變化。

台灣有不少機動靈活的電子公司,平均一趟行情是三至六個月,然後就得換股操作。因為產業過度競爭,業務分得太細,例如某家公司推出毛利不錯的新產品,不久後就會冒出同樣產品的競爭者,這就是台灣電子產業的競爭態勢,隨時在動盪之中求生存、求發展。可是H股都是大型傳統產業,產業生態成熟,不易有大幅的變動;對外資來說,這樣的公司容易了解,也容易預測財務。所以儘管H股已經漲了一大段,但從價值來評估,股價仍不算高。

根據去年彭博社的統計,台灣股市本益比為四十三倍,H股為二十一倍,當然這麼比不盡公平,因為台股還有比重達二成的銀行股,在犧牲盈餘大打呆帳後,本益比自然被推高不少;從股價淨值比的角度看,價位還算合理。此外,台股還有龐大的半導體族群,去年上半年景氣很差,不過今年應該都能否極泰來。

對投資人而言,現金股息與股價的比率是最真實的投資報酬,現金股息騙不了人,公司有多少現金就能發多少股息。以此比值來看,H股仍比台股強,前者是二.一%,台股為一.八%,這是以全體上市公司發放的現金股息對總市值的比率計算。

對台灣的意義在於,台灣必須有夠績優的大型上市公司,才能增加在國際市場的能見度。假如台電能上市,必定能吸引外資買進;而剛掛牌的台塑石化,也有助改善失衡的現象。拿馬鞍山及台灣的中鋼相比,去年馬鞍山股價漲了三七○%,中鋼則只漲了四八%;中鋼至少有四五%的業務來自中國,實際比重應更高,因為在台灣的部分業務也與中國有關。這個現象確實反映,競爭力較差、規模較小的鋼鐵股,只因為在H股掛牌,股價就比較受到市場的歡迎。而經營同一塊市場,規模績效都較好的中鋼,卻未受到國際青睞,這是台灣資本市場管理者要再加強宣傳的地方。

此外,香港恆生指數市值雖然超過五千億美元,但扣除占市值三分之一強的匯豐銀行,市值便比台灣稍小,和H股差不多。如果恆生指數再扣掉第二大市值股中國移動,占指數一二%,等於香港本地公司僅占恆生指數的一半而已。

中國雖然開放資本市場,但是法規制度及市場機制仍不健全,所以會有愈來愈多的大型公司將在香港上市,與國際金融市場接軌。雖然中國的大型傳統產業及國營企業,不可能來台灣上市,不過仍有許多台商企業,值得爭取返台掛牌。從外資角度看,如果台灣的上市公司多元化,且能涵蓋大中華經濟圈的發展,台灣將會是投資大中華圈最理想的資本市場。

開放鼓勵在中國的台商回台掛牌,不須擔心會造成台灣市場的資金排擠,反而會吸引更多的外國資金進駐。若國際資金動了進入台灣的念頭,就會更努力了解台灣,對台股本益比的提升及波動率的降低,都有幫助。

延伸閱讀

投資新手為何容易違約沒錢?「誤把買股票當網購、1股買成1張」盤點進出股市最常犯的5種錯

2023-10-06

包13萬參加外甥婚禮...換來單獨一桌滿滿「剩菜」款待 拾荒舅遭嫌丟臉含淚無怨「心疼又心酸」

2023-10-05

機車不用兩段式左轉了 全台「這縣市」開第一槍:減少公車靠站擠壓、汽車路邊停車干擾

2023-09-28

租金補貼發了!首批22萬戶今明2天「匯」給你 5種人「隨到隨辦」,如何申請一次看

2023-10-03

51勞動節「沒有」全國放假!軍公教+7大行業仍要上班…這天算國定假日嗎?出勤薪水怎麼算?

2024-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