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打開心窗 P.64

打開心窗 P.64

不必遭逢什麼困難,平凡的人總不難為自己找到逃避的藉口;但雙眼完全失明的鮑亦興,卻沒有自艾自憐,七十四歲的高齡依然在國際刊物發表論文、寫書,還出國四處演講。原來,只要打開心窗,就可以看到人生七彩的光霞。

走進台大應用力學所二樓的鮑亦興教授辦公室,層層相疊的檔案鐵櫃是迎接我們的第一眼印象,裡面擺放著鮑亦興多年來蒐集的數千篇學術論文。第二項引起記者興趣的是高掛牆上的素雅對聯,由書法名家陳立夫執筆,寫著:「學業尚未成功,博士仍須努力。」

這幅對聯是鮑亦興自己想出來的,一九八三年他應李國鼎的邀請,為了提升台灣的國防科技與工程人才,專程回國在台大設立應用力學所,其後陸續自國外考選延聘台灣學者返國充實所內師資,「當時,這些返國的博士個個神氣得不得了,這態度是不行的,博士有什麼了不起,我想出這句對聯後,到處找人幫忙寫,結果大家都面有難色,因為寫這幅對聯,好像在教訓我。」鮑亦興笑著說。

結果是當時的黨國大老陳立夫解決了這項難題,對鮑亦興來說,這幅對聯不僅用來勉勵所內教授、學生,更是律己甚嚴的他,警惕自己在學術與教育的漫漫長路上,時刻不得有鬆懈之心。

「學術研究是博士後才開始,一點一滴,沒有十來年,見不到成果。」在採訪的兩天中,鮑亦興多次把這句話掛在嘴上。


避戰禍 塑造不凡刻苦性格

鮑亦興重視細節,強調下苦功做學問,要求學生理論與實驗並重的態度,給予應力所的年輕教授王立昇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過去五、六年來,兩人合作進行研究與著述,一本高等動力學已經完成兩百多頁,迄今仍無法付梓,「鮑教授要求很高,而且不像一些資深教授喜歡唱高調,他在研究上非常紮實,十分重視細節。」王立昇說。

人生有窮,學問無盡,以有窮追無盡,怎麼數都不上算,特別是鮑亦興在本行已經取得最高榮譽,擁有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與中央研究院院士頭銜,一九七七年發表的「廣義射線理論與層狀彈性體的瞬態響應」論文,新近又榮獲國際理論與應用力學聯盟膺選為二十世紀力學學科里程碑之一的論文;如此高的學術成就,其實可以退休享福了,但鮑亦興閒不下來,仍是每天九點不到就進了研究室,一直忙到晚上。

「做研究很苦,」回想起當年乍到美國求學的孤獨與不習慣,鮑亦興坦承這條路並不好走,很多人中途就放棄了,而鮑亦興能夠一路咬牙堅持下來,青少年時期躲避戰禍的經驗,造就他日後不平凡的刻苦性格。

蘆溝橋事變在他小學二年級時爆發,隨著戰局惡化,鮑亦興的求學過程極不順遂。十二歲那年,為了躲避日軍,鮑家隨著國民政府從南京市撤退至重慶,雖然鮑亦興父親任職國民政府的高官,但鮑父為官清廉,又碰上物價飛漲,生活一樣清苦,「常吃不飽,上學穿草鞋,衣褲都是母親親手縫的。」回憶起歷歷往事,鮑亦興的聲調跟著放低、放緩,思緒彷彿跳回那個苦難的年代。

我們詢問鮑亦興在上海交通大學的求學經歷,讓一度靜默的氣氛活絡起來,當時國共內戰,鬥得正兇,交通大學天天鬧學潮,「校園民主精神高漲得不得了,那時候沒唸過幾天書,我還選上學生自治會幹事。」鮑亦興言詞間透露著年少輕狂時的驕傲。四九年,警備司令部進校園抓人,自治會幹事大多被帶走,其中兩人甚至遭到處決。

時局不靖,鮑家當時已從廣州轉往台灣,父親離開上海前,留下十塊銀元,要他儘快買船票離開,鮑亦興原不想走,但局勢日漸惡化,鮑亦興經過長考,「最後我花了六塊錢買船票,搭上四月三十日啟航的中興輪來台灣,那是淪陷前的倒數第二班次。」


赴美深造 父親借貸旅費成行

台大畢業後,鮑亦興獲得倫斯奈爾理工學院的獎學金,準備前往美國深造,但欠缺旅費,一度難以成行,「父親到處借錢,找了五個朋友,每人借一百美元,自己再湊一百,總共六百美元買一張機票,當時一位大學畢業的台灣工程師,月薪大約是二十二美元。」

「家裡經濟狀況不好,但父母堅持要讓孩子受好的教育,母親在我們小時候,一句一句,親自教我們讀四書。」雙親對教育的重視,影響鮑亦興一生,養成日後他在學術與教育上的嚴格、勤勉。在鮑亦興眼裡,父母不幸生在動盪的時代,沒享受過幾天安穩的日子,終其一生的企盼,就是教育孩子們成材。

鮑亦興與弟弟都沒讓父母失望,兩人先後獲選為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自五九年起,鮑亦興在康乃爾大學任教,勤於研究與教學,一路由助理教授升至講座教授,「老師對自已與學生都很嚴,他常說,你們拿獎學金來這裏讀書,要替母校與國家爭光。」當時在康乃爾讀書的李世光還記得嚴師當年的諄諄教誨。如今,李世光也成為台大應力所教授。

鮑亦興將嚴謹治學與教育的精神,從康乃爾帶回台大。李世光笑稱,應力所把碩士當博士操,應力所學生醒著的時候只有兩種State(狀態),一種是在做研究,另一種是在往研究所的路上。

「我承諾李國鼎先生,要辦出國際一流的應用力學所,」鮑亦興強調。憑著這股信念,他活像個嘮叨的管家婆,既盯老師,也管學生。「因為管得嚴,有人很感謝,但也有人巴不得他趕快走。」鮑亦興的妻子鮑史光東說。


勤治學 視網膜萎縮仍不懈

對學生與老師要求高,鮑亦興對自己更是嚴格;鮑史光東回憶,他常是一回到家就攤著沒力氣動,長期的過度消耗,終於導致日後視網膜萎縮的厄運。一九七四到八○年,鮑亦興擔任康乃爾大學理論與應用力學系系主任,白天忙著行政業務,晚上還要做研究。蠟燭兩頭燒,七年下來,眼睛開始出現病變,視力逐漸退化。

雖然眼睛發出警訊,鮑亦興的行程還是排得滿檔,眼睛看不清楚,就靠他那驚人的記憶力來彌補,這一點,在採訪過程中我們充分領教,高齡七十四歲的鮑亦興,對於幾十年前的事,依然能精確地說出那一年發生了那些重要的事,反倒是記者一時間聽進太多事,搞得次序大亂。

李世光還記得鮑亦興神乎奇技般的往事,八○年代中期,他領著康乃爾的學生競逐美國海軍的研究計畫案,當時做了上百張投影片,由學生換片,鮑亦興主講,「以投影機的光度,當時老師應該是完全看不見,但是他照樣能講,還可以指著投影片做細部說明。」

王立昇對鮑亦興的強記能力也十分佩服,兩人開始合作時,鮑亦興已完全失明,必要時王立昇得唸給他聽,「一般人讀書,過目幾次都還記不住,他卻幾乎是過耳不忘。」

從八○年視力開始衰退,到九五年完全失明,剛開始鮑亦興是忙得沒空看病。後期因為視力嚴重惡化,鮑亦興只得接受治療,但西醫表示無能為力,鮑史光東帶著先生,從台灣到中國大陸,四處探訪中醫。

「在北京給一位曾替毛澤東看診過的名醫治療,慢慢有點起色,可是每天只是吃、睡、治療,他閒得慌,最後他自己受不了,放棄了。」鮑史光東說,「同樣的治病情節,後來在湖南也發生過,又是撐沒多久,他就閒不住。」


不消沉 演講寫書一如往常

今日的鮑亦興,生活作息與研究工作,除了稍有不便,大致維持正常,即使記者任性地為了拍張好照片,特別央請他從二樓下到一樓花園,他也是立刻應允,而且不願搭電梯,硬是以拐杖探路,憑著自己,一階一階地走下,倒是一旁的我們,看得膽顫心驚。

不過再堅強的人,也有脆弱的一刻,鮑史光東透露,放棄治療後,鮑亦興也曾經沮喪、消沉過二、三年,一向忙慣的他,不知道自己還能做些什麼。後來,一位哈佛大學名醫以「Act Normally」(照尋常方式生活︶鼓勵了他,鮑亦興試著重回研究工作,剛開始非常困難,得靠助理的讀、寫協助,進度緩慢。

「老師要求高,唸得不好,他還會指正,這個字該唸長音,那個重音不對。」助理劉莉娟說。幾年努力下來,鮑亦興揮別陰霾重新振作,不僅在國際間發表論文、寫書,還出國四處演講,「有些人聽完演講後,渾然不知他眼睛看不見,」鮑史光東說,一位南京大學物理系教授因為失明而一蹶不振,他的妻子見到鮑亦興仍如此活躍,大嘆先生白費許多年的光陰。

雖然鮑亦興已經離開教育工作,但念茲在茲,放心不下的,仍是台灣的教育問題。當年,李國鼎在舊金山力邀鮑亦興返國服務,他全沒想到待遇、設備等問題,單憑著想替國家訓練人才的一股豪氣,就毅然回台。他在台大籌辦應力所之初,什麼都沒有,連辦公室、助理都是向土木工程系借來的。

為了創辦應力所,鮑亦興四處張羅資源,為了吸引海外學人歸國,他先替他們起造宿舍,接著找地蓋了應力所。硬體建築完成,沒有實驗設備,鮑亦興去爭取,剛開始不順利,他不惜放狠話要再回美國,逼得政府再撥出款來。看在鮑史光東眼裡,先生是理直而氣壯,「他又不是為自己,爭來的錢一毛也沒擺進自己口袋。他希望學生不光是學理論,要動手做,出了社會才禁得起考驗。」


打開心窗 迎向七彩人生光霞

事實上,鮑亦興放棄了康乃爾大學的終身職返國,在金錢上損失不小,不僅收入遠不及美國,退休時還因年資不足,在台灣領不到退休金。如今,鮑亦興的主要收入,靠的還是當年在康乃爾大學服務三十年所繳交的年金。

「反正花得不多,有多少用多少,」夫妻兩人對於金錢,同樣是一派輕鬆態度。

但是鮑亦興對當前校園學習風氣低落,以及欠缺教授淘汰制度而憂心不已,「不落實教授淘汰制度,就無法讓台灣的大學水準更上層樓。」在他眼裡,過去十年來,台灣大學院校激增,硬體建設美輪美奐,教學品質卻未見提升。

「與其辛苦籌募二千萬,不如辭退十個研究、教學不良的教授,」鮑亦興相信,良好的研究風氣與歷史承傳才是當前台灣的大學最欠缺的要素,「你走進英國劍橋大學,看到一張椅子,人家告訴你,這是牛頓坐過的,嚮古之情自然會讓你想拚命。」

醉心學術,不知老之將至,是鮑亦興一生的最佳寫照,艱苦做學問奪走他雙眼的光明,歡喜做學問,卻為他在無邊漆暗世界中,敲開迎向七彩光霞的心窗。

/小檔案/
鮑亦興小檔案
出生:民國19年,中國南京市
現職:美國康乃爾大學名譽講座教授
台灣大學應用力學所名譽教授
中國浙江大學訪問教授
學歷: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系學士
   美國倫斯奈爾理工學院力學碩士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
經歷:美國康乃爾大學理論與應用力學系主任
   台灣大學應用力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學術榮譽: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中央研究院院士
     總統科學獎

延伸閱讀

高層主管常做蠢決策、還怪基層執行力差?一個銀行櫃員職場啟示:為何員工只想混日子…大老闆不知道的事

2024-04-25

連訓練人才的人才都不夠,各大學出現教授荒!陽明交大資訊學院如何出奇招吸引兩位年輕女學霸加入

2024-05-03

大學申請入學2階開放上傳,最新調查18學群「這3個」學生負面情緒最大…它有7成怕沒工作!

2024-05-02

真「貴」族學校?世新大學宿舍一學期9萬 學生酸「世新大飯店」、校方出面解釋

2024-04-20

公司同事跟誰最不能交心?江湖人稱老闆的血滴子…職場和「這類人」打交道,做好3件事保命

2024-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