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全球熱錢淹亞洲 亞洲熱錢淹中港台 台灣錢淹腳目的時代又來了 P.114

全球熱錢淹亞洲 亞洲熱錢淹中港台 台灣錢淹腳目的時代又來了 P.114

從二○○○年迄今,台灣暴增超過一千億美元的外匯存底,對台灣來說,很可能這又是一次理財革命的開始。

今年台股生態丕變,營建股創下超過十倍的漲幅,資產股出現一發不可收拾的漲勢,接著低價的金融股紛紛大漲,這股漲勢有如八○年代台灣錢淹腳目的劇本重寫一般。

日本外務省元月公布,到今年元月底止,日本外匯存底達七四一二.四六億美元,比起二○○三年底的六七三五.三億美元,淨增加六七七.一七億美元;這比起去年九月,日本創下單月外匯存底增加的四九七.八五億美元還要恐怖。日本外匯存底暴增,源自日銀為抑制日圓升值而干預匯市,大舉拋售日圓而買入美元,日本政府○三年總計動用了二十.四二兆日圓(約一八八七億美元)為日圓護盤,但是今年元月,日本政府即斥資七兆日圓去強力阻擋日圓升破一○六日圓大關,這個護盤大動作,使元月日本外匯存底暴增了六七七億美元。

日本的外匯存底激增,正可看出人民幣釘住美元不動,亞洲國家為捍衛自身產業競爭力,力抗貨幣升值的處境;去年一年,日本的外匯存底淨增加了二○三八億美元,高居全球首位。日前日本的外匯存底是美國外匯存底的十三倍,是大多數歐洲國家的二十倍,如果要說外匯存底太多對國家不是福氣,那麼日本外匯存底的暴增,恐怕已是全世界十分「詭異」的現象了。


外匯存底激增 亞洲錢滿為患

可是日本這個現象,亞洲國家都是這個樣子。全世界外匯存底第二多的國家--中國,外匯存底去年淨增加了一一六八.四億美元,而這一千多億元的外匯存底增加的數額,中共當局還做了一點手腳。

去年一至十月,中國外匯存底已累積到四○一○億美元,按照去年九月中國一個月外匯存底淨增加四百多億美元的情況來看,中國到○三年的外匯存底應超過四五○○億美元以上,結果最後的兩個月,中國的外匯存底只小幅增加了二十二.五億美元,原來是中國動支了四五○億美元去幫中國銀行及建設銀行打呆帳,○三年中國外匯存底應該是增加一六一八.四億美元,這比起日本外匯存底一年增加二○三八億美元只小輸一點點。

外匯存底全世界第三名的台灣,去年一年外匯存底也淨增加了四四九.七億美元,到了去年底,已上升到二○六六.三億美元的高位。台灣從二○○○年底到○三年,在短短三年當中,外匯存底淨增加九九八.九億美元,如果再把今年元月為止的外匯存底累積到二一四九億美元算進去,單是今年元月的外匯存底即增加了八十二.七億美元。也許是為了緩和外匯存底增加的速度,央行最近放手讓台幣升值,單是最近兩個月,台幣兌美元即升值了一.二元以上,不過外匯存底的上升仍然是抵擋不住。

除了台灣的外匯存底激增外,亞洲各國也都是外匯存底錢滿為患。南韓到去年底止,外匯存底達一五五三.五億美元,一年之內淨增加三四○.一億美元,二○○○年以來淨增加五九二.二億美元,對照一九九八年亞洲金融風暴,南韓匯率大貶, 外匯枯竭,不得不求助 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實在是不可同日而語。

再來是亞洲外匯存底第五名的香港,到了去年底也有一一八四億美元,外匯存底居然是美國的兩倍,然後是印度的一○○六億美元,再來是新加坡的九六三.二億美元。這其中可以看出幾個徵兆,一是亞洲前七大外匯存底國家,外匯存底都超過美國、歐洲所有國家,可見錢潮匯聚亞洲的盛況。

二是單是去年一年,亞洲國家外匯存底即增加近五千億美元,而外匯存底大戶中國與日本就增加了近四千億美元,顯見人民幣不升值,亞洲各國捍衛匯率,是外匯存底激增的主因,中國如此、日本如此,台灣也不例外。


美元貶值助升 通貨發行大增

三是亞洲國家滿手美元,在錢潮無路可去的情況下,亞洲各國都應美國的要求,大買美國公債,到去年十一月底為止,日本總計向美國買了五二五五億美元的公債,中國也持續加碼到一四三八億美元,台灣也有四五八億美元,南韓有四三一億美元。亞洲各國買滿了美國公債,美國則因勢利導,讓美元持續貶值。亞洲各國辛苦當美國的生產基地,大家滿手都是美元,又拿了美元向美國買公債,然後美元貶值,美國將亞洲各國辛苦打工賺來的錢剝了一層皮。

不過,美國充當消費大國,亞洲各國扮演生產基地的角色,卻意外製造了亞洲錢淹腳目的效果。首先是美國為了治療二千年以來的科技泡沫危機,全力引導十三次降息,再加上三千五百億美元減稅方案,鼓勵美國人消費,美國人拚命花錢,亞洲國家則是荷包滿滿。

再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亞洲國家外匯存底激增,除了是捍衛匯率造成以外,另一個原因是亞洲各國出口強勁,大賺美元能力超強,像中國去年對美國貿易出超逾一千二百億美元。這些外匯存底增加的美元,拿到中央銀行手上,等於是換出了等量的本國貨幣,以台灣來說,從二千年以來,台灣的外匯存底淨增加一千億美元以上,這等於是央行等量供應了三.五兆元以上的新台幣,台幣通貨發行大增,在貨幣供給年增率,包括 M1a、M1b 及 M2 上面都能很清楚看得出來。

台幣通貨發行增加了三兆多元,又為台灣的理財革命拉開了新的序幕。上一次台灣的投資狂潮始於一九八五年前後,在十信發生金融擠兌危機之際,台灣的股市加權指數狂跌到六三六點,當時社會人心惶惶,唱衰台灣的言論比現在還多,可是誰也沒有想到,蔡辰洲掀起的十信金融風暴危機正是台灣大機會來臨的起點。


市場銀根充斥 股市狂潮再現

而目前的此情此景,又與八五年前後十分神似。八五年蔡辰洲掀起了十信滔天巨浪,人心惶惶,這一次面臨○四年總統大選,在野陣營為了贏得大選,不惜一切唱衰台灣,大家以為民進黨執政四年,似乎要把台灣帶向毀滅之路一般,尤其是很多知名大官公開唱衰台灣,更使得一般市井小民人心惶惶,其實台灣錢又悄悄淹腳目了。

一九八五年的狂潮,外匯存底從突破一百億美元到八七年的七六七億美元,外匯存底增加了六百多億美元,就創造了股市大漲二十倍,房地產暴漲十倍的效果,這一次的情況也在外匯存底上面看出端倪。

九九年台灣的外匯存底首度突破千億美元大關,到了二千年外匯存底在總統大選後的政情紛亂,不少本土型資金出走;該年年底,台灣一整年的外匯存底只增加四.五八億美元,幾乎是沒有增加。到了○一年外匯存底增加一五四.六九億美元,○二年再增加三九四.四五億美元,到了去年再增加四四九.七四億美元。
看得出台灣的外匯存底在○二年以後開始增加,○二至○三年,外匯存底暴增了八四四.一九億美元,單是這兩年增加的外匯存底就超過八五年以後造成台灣錢淹腳目的熱錢金額。從二千年迄今,台灣暴增超過一千億美元的外匯存底,對台灣來說,很可能這又是一次理財革命的開始。

到目前為止,市場銀根充斥,就像地上灑滿了汽油一般,只要一根火柴便成燎原之勢,要命的是很多大官唱衰台灣,使得廣大台灣民眾面對大機會來臨,像極了被嚇呆的呆鵝,到現在還在逢人追問台灣的經濟是不是已經好起來了?台灣的股市可以投資了嗎?顯見,大多數股民仍在場外觀望。去年台股從四○四四點漲到六一一八點,這個大漲的二千點行情,其實是外資獨創的,一直到過完農曆年後,屬於本土的業內、散戶,眼看著股市已經跌不下去,在農曆年前才趕緊進場。


政黨股市競技 金融股領風騷

農曆年過後,元月二十七日股市開出紅盤,加權指數大漲一一四.九二點,成交金額達一四○六.九二億元,此後,股市節節走高,到了二月十日,台股已漲到六五○三.二四點,連續兩天,爆出大成交量,二月九日成交值達一六八三.三七億元,二月十日又出現一六四八.三七億元的大量,散戶終於進場,這也使得台股出現與去年迥異的生態。

去年股市大漲,股民以外資為馬首是瞻,只要外資買的,大膽追下去就有賺錢機會,因此,去年以來,外資買超部位較大的台積電、聯電、仁寶、廣達、鴻海、日月光、矽品等股價紛紛大漲。但是今年台股生態丕變,外資不太敢買的營建股,像京城建設、宏普建設、宏盛建設、興富發、日勝生活等都創下超過十倍的漲幅。

接著以台肥為主的資產股,從厚生、大榮、華園飯店、六福、萬企到士電等都出現一發不可收拾的漲勢。目前低價的證券股已出現飆漲式的大投機行情,接著低價的金融股如竹企、台北商銀、大眾銀行、台企銀等紛紛大漲,未來以三商銀為主的官股銀行可能領風騷,這股漲勢有如八○年代台灣錢淹腳目的劇本重寫一般。

台股去年已有外資打下五四八九億元買超的強心針,外資墊高台股指數至少兩千點,本國散戶被大官們嚇壞了,錯失了二千點行情,大家進場的成本是在六千點以上,看起來總統大選前,如果股市有回檔,那麼在六千點以上支撐力道應很強勁。而總統大選前,朝野兩大政黨可能以股市為競技場,目前代表藍營的中視飆漲,帶動了北商銀、復華、元隆電子等大漲,而代表執政黨的國營事業如台鹽、台肥也大幅揚升,未來有官股色彩的中鋼、陽明也可望加入行列,中華電信在四.五元現金股息,也會有所表態,台企銀、農民銀行已大漲後,最後可能是彰銀、一銀金控、華南金控及兆豐金控將壓軸演出。

八五年台灣的三商銀受到匯兌損失的影響,匯兌損失一度達九十億元,三商銀千瘡百孔,股價一度掉到四十元以下,後來搖身一變有千元身價,這次金融股千萬不可小覷,一方面錢潮澎湃,熱錢湧入,房地產已經漲上來,銀行呆帳可望迎刃而解。另一方面再加上民進黨執政四年,已打掉一.二兆元呆帳,金融改革漸具成效,銀行呆帳已降至四.三三%,而金融股股價又在歷史低價圈,若從獲利角度來看,金融股將是台灣錢淹腳目的壓軸明星。

延伸閱讀

誰說沒陸客就不行?台北101去年獲利衝22億歷史新高 大樓租金收益同創新猷

2024-03-27

陸客沒來反而賺更多! 連虧24年的圓山飯店是如何由虧轉盈?

2019-12-31

離島消費力驚人!家樂福金門店首日營業額破300萬 還有陸客來捧場

2018-07-04

別被「畸形的陸客市場」綁架!拼觀光、救經濟,靠中國不如靠自己

2019-08-02

陸客減半 反助台旅遊業營收上升

2013-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