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鎖定中國需求的投資哲學 下一個投資戰場 P.106

鎖定中國需求的投資哲學 下一個投資戰場 P.106

從七○年代的原物料當道,到高科技十倍速成長的九○年代,每一個十年都是一個大投資周期,而擁有廣大市場的中國大陸,則是二○○○年至二○一○年的全球焦點。

狄更生著作《雙城記》說過:「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去年 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發生的時候,對所有人來說是最壞的時候,但是就投資來講,卻是千載難逢的最佳時機,遍地都是黃金可拾。 SARS 之後指數一口氣來到七一三五點,股市一下子漲了三千點。

現在又出現了一次政治上的 SARS, 台灣的政局在選舉過後,已因為雙方選票差距十分接近,連宋無法接受敗選的結果,泛藍支持群眾在總統府廣場前集結一周,三二七又發動一個五十萬人的大遊行,選後的台北股市急挫,大家人心惶惶,擔心政治會暴動,選後一周台股跌掉六八三點,假如從選前來看,指數已跌掉一一一五點,現在該怎麼辦?

就像打籃球一樣,上半場打完了,現在是中場休息時間,但是不需要慌張害怕,下半場很快就會開始,但是那些上半場曾經飛黃騰達,股價漲幅數十倍的個股,這次恐怕不能再碰,要開始找一些過去很差,現在出現轉機的個股,投資人只要夠用心,看到的都是機會,如果不夠用心,看到的都是危機。

七○年代
通貨膨脹 原物料當道

社會上兩極化的現象愈來愈明顯,有錢的人日進斗金,但是沒錢燒炭自殺的新聞天天都有,一九九○年柏林圍牆倒塌,自此開啟全球化時代,知識經濟掛帥,靠勞力賺錢的人愈來愈辛苦,以後輕鬆錢容易賺,辛苦錢反而很難賺,擁有知識才能駕馭更多的財富。

此外,中國龐大需求造成通貨緊縮與通貨膨脹並存的奇特現象,去年中國消耗了全球五五%的水泥、三八%的鋼材、三六%鐵礦砂、三○%煤、一○%的原油,僅去年一年中國就進口了九一一萬噸原油及二八五八萬噸成品油,使中國躍升為全球第三大石油消耗國。這兩年全世界原物料大漲都與中國有關,緣於十三億人口的需求,原物料價格頻頻上漲,工業製品卻頻頻下跌,包括 PC (個人電腦)、手機、數位相機等產業都淪為殺戮戰場。

全球產能過剩自然使電子業進入微利時代,但同時因為工業產品過量生產,更需要這些廣大市場來幫忙消耗,所以從十三億人口的中國到十億人口的印度,以及印尼、泰國、越南、俄羅斯、巴西這些有人口優勢的國家,未來在全球市場會有相當大的主導力量。原物料方面,雖然明年可能面臨大漲後的修正,但由於中國加上印度的龐大人口需求不墜,長線仍有發展契機。

八○年代
日圓升值 主導投資趨勢


一九八五年新台幣自四十‧六元兌一美元,一路升值到九二年的二十四‧五二元兌一美元,同一時期人民幣則是快速貶值,從一‧四五三二元人民幣兌一美元,貶值到五‧三二元人民幣兌一美元,九四年更貶值到八‧二七七元人民幣兌一美元。這段時間新台幣因為快速升值,創造了股票、房地產暴漲,台灣錢淹腳目的環境,而人民幣貶值則造就了中國在全球的超級競爭力,匯率變化可說是經濟榮枯的分水嶺。

八五年台商如果到大陸去,要拿二十七‧九三元新台幣才能換一元人民幣,但是九四年台商只要拿三‧○八元新台幣就能換一元人民幣,所以人民幣大貶值也是一九九○年代前後台商大規模西進的關鍵。至於台商到大陸投資實際金額,經濟部公布數字為三百億美元,中國官方認為是六百億美元,台灣央行認為是七百億美元,民間預估則高達二千億美元,雖然各方統計數字不一,可以確定的是目前台商投資中國已經進入收成階段。

八五年廣場協議,日圓從二七七元兌一美元開始升值,最後到七十九‧七五日圓兌一美元,日圓升值過程中造成資產膨脹、土地飆升、股市大漲,形成一個大泡沫時代,當時所創下的土地神話,包括一個日本可以買下四個美國,一個東京可以買下加拿大,銀座地區土地最貴一坪要價新台幣千萬元。日本股市從六千多點暴漲到三八九五七點,市值一度達六‧六兆美元,占全球五一%(目前全球一二%),而日圓升值到盡頭,泡沫神話破滅,進入長達十幾年的痛苦調整。

台灣是日本泡沫的跟隨者,八五年發生十信金融風暴,人心惶惶,很多人唱衰台灣,但是之後隨著台幣升值,創造了台灣錢淹腳目的時代,台股從六三六點大漲到一二六八二點,房地產也大漲十倍,營建、金融成為當紅炸子雞。八五年到九○年新台幣進入主升段,九○到九二年進入末升段,台幣升到尾端以後,台灣慢慢喪失競爭力,進入痛苦調整,營建大亨式微,金融業面臨呆帳危機。

九○年代
美國高科技業 獨領風騷


九○年代由電子代工業接棒,包括晶圓代工廠台積電、聯電,主機板大廠華碩、技嘉、微星, 筆記型電腦仁寶、廣達,及 EMS ︵專業製造代工︶大廠鴻海等都大放異彩。不過十年河東,十年河西,這些在九○年代飛黃騰達的公司,未來幾年就要付出代價,包括員工分紅配股的長期實施以及股本膨脹,最後也都要面臨調整。

去年中國面臨人民幣升值強大壓力,認為這是西方帝國主義的陰謀,全力抗拒人民幣升值浪潮,當時歐美知名學者歐尼爾、梭羅也認為中國有城鄉差距太大、下崗工人多達一億兩千萬人、銀行呆帳又高達三兆元人民幣等種種問題存在,不適宜讓人民幣立即升值。但是今年中國總理溫家寶首度改口,表示人民幣可能採一籃子貨幣,容許些微波動,周小川並預告人民幣可能升值五%到一○%。

事實上,政治力量再強大也抵抗不了大趨勢,去年中國外匯存底暴增了一六一八億美元, 超過五百億美元的熱錢湧入,中國去年十二月 CPI ︵消費者物價指數︶上升三%,今年一月 CPI 又上升三‧五%, 中國通貨膨脹壓力遽增,為壓抑通膨就必須升息,而升息終將導致人民幣升值。

此外,由於美元與人民幣掛勾,美元貶值,人民幣也跟著貶值,而美元貶值後造成原物料行情大漲,中國身為全球生產基地,高價向全世界購買原物料,製造出來的產品再低價賣給美國,中國成為全世界最大的凱子,美國則成了大贏家,充分享受中國廉價工業產品。而且美元貶值,亞洲各國積極為美元護盤,亞洲國家的外匯存底目前已累積一兆九千九百億美元;美國大量印鈔票,美元流向亞洲國家,亞洲國家再拿這些美元向美國購買債券,美國再宣布美元貶值,輕鬆坐享其成。

二○○○年後
中國需求 決定市場走向


人民幣抗拒升值,使人民幣成為世界超級大明牌,成為熱錢前進亞洲的大動力。人民幣應升而未升,亞洲各國紛紛干預匯市,使外匯存底水漲船高,去年亞洲各國外匯存底淨增加即高達近五千億美元。瞄準亞洲股市,外資也大手筆買超,去年外資買超日本股市八○三億美元,買超台灣股市一三五億美元,買超南韓股市一二一億美元,買超印度股市六十‧八四億美元,今年還會持續加碼。

人民幣升值看長不看短,今年還有微幅升值空間,二○○六年將是重要轉捩點。○六年中國加入 WTO,將全面解除金融管制,人民幣可能得以自由兌換,○六到○八年應是人民幣進入主升段的關鍵時期,○八到一○年在北京奧運與上海博覽會之間,人民幣升值可能會到達最高峰。一旦人民幣升值到達顛峰,中國可能吹起二十一世紀的最大泡沫,屆時中國的政治、經濟結構性問題將排山倒海而來,面臨高速奔馳之後的大調整。

每一個十年都是一個大投資週期,一九七○年代通貨膨脹,油價、金價大漲二十倍,原物料當道;八○年代則是由日本主導投資趨勢,台幣跟隨日圓升值腳步,台股攀上萬點、房地產大漲,創造台灣錢淹腳目時代;九○年代則由美國高科技業獨領風騷,台灣電子代工業崛起,那斯達克與台股高度連動;至於二○○○年以後的十年,則是由中國十三億人口需求來決定價值。亞洲錢淹腳目,香港成為亞洲投機新樂園,去年國企股從一九八九點漲到五四四○點,漲幅達一七三%,稱冠全球股市,今年回檔續勢再攻;而台股具有中國概念,將成為香港以外另一個頗具潛力的市場。

人民幣炙手可熱,上海的資產股包括湯臣集團、上海復地、恆基中國、新世界中國,中國窗口企業越秀投資、上海實業、中信泰雷、招商局、北京控股、華潤創業,以及金融股中國人壽、中國人民財產保險都是首選標的。

新台幣看漲
資產、營建、金融 是大贏家

而新台幣隨人民幣長線看漲,資產、營建、金融類股受益最深,具開發潛力的資產股包括台肥、士電、士紙、厚生、聯華實業,雖然這一次政局動盪,房地產受到很大衝擊,不過療傷數月又會恢復活力。至於金融股最壞的情況已經過去,邁向長線多頭的方向確立,這一次政局波動,三月二十二日、二十三日股市大跌,但是金融股在股市大跌第一天即有大軍,顯然逢低買盤已迫不及待進場了,國民黨敗選後,復華金控將是各方逐鹿焦點,而台北商銀似乎已成新光金控囊中物,中纖買盤指向台中商銀,新的金控重組列車開始發動。

台灣的政局在大選過後,藍綠陣營仍纏戰不休,不過選後第一天王永慶站出來告訴大家,台股選後會漲到九千點,他對兩岸三通寄予厚望,另一位是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以罕見的動作祭出庫藏股,同時又表示半導體的景氣好得不得了,鋼鐵大亨林義守以旗下的燁輝買進中鋼二十億元,華新的焦廷標老董事長則頻頻買進自家股票,在亂局中,我們看到這四位企業大亨不約而同對台灣經濟投下肯定的一票。

從選後的情勢來看,這一次政黨之爭對台灣經濟會帶來傷害,不過有如一個人出一次麻瘋一般,將社會的矛盾全部浮現,未來二千三百萬人如何異中求同,共同創建一個更美好的社會,這是大家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本文轉載自380期今周刊)

延伸閱讀

中國電動車殺遍全球,特斯拉砍價又裁員...無力抵擋滅頂!指馬斯克缺2特質,謝金河:江山易曇花一現

2024-04-23

鴻華相中橋科,斥資10億投資電動巴士新廠,2025年市占上看5成…導入國產馬達、電池自製率將衝7成

2024-04-11

林口長庚蟬聯最賺錢醫院 去年結餘93億台幣!但若只計醫療本業 長庚體系連前五名都排不上

2024-05-01

ESG永續台灣高峰會》持續淨零減碳 經濟部次長曾文生:政府與企業攜手前行 共創淨零新經濟

2024-03-18

歐洲衝擊〉中國電動車海嘯來襲 德國首當其衝 德專家:中國優勢在「不怕犯錯」

2024-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