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台商赴港上市 要有政府撐腰 P.18

台商赴港上市  要有政府撐腰 P.18

不少人把股票看成是一個國家或政府的施政指標,只要股票一不好,就直覺認為是政府的責任,要求出面拉抬股票。其實這是一種錯覺,因為股市短期確實會受到政治面的影響,但是如果把時間拉長兩個月、三個月來看,政治因素對股市的影響微乎其微。

如果把時間拉得更長來看,比方二十年或三十年,政府政策對股市榮枯當然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幸好絕大多數人逗留在股市的時間,多在三個月到二十年之間,所以政治應該不是股市投資最主要的關心重點。

在正常情況下,政府很難搞壞經濟的基礎,倒是全球經濟的循環、個別產業的好壞,或是個別公司的經營績效,對經濟的影響較大。當然也有例外的情形,像菲律賓一度是除日本之外,亞洲國民平均所得最高的國家;但是今天的菲律賓,就算不是最差,其國民所得也名列亞洲末座。

因為過去菲律賓政府的貪汙嚴重,也沒有努力減緩收入不平均的現象;當一個國家有九八%的人民窮到連溫飽都有問題時,既沒錢提高消費,也無力改善教育,貧富差距日益擴大,經濟結構瀕臨崩潰。

當然,從一時的股票指數,是看不到國家那麼長遠的未來,因此我們為了一、兩個月的政治影響,去擔心國家未來的變化,邏輯上大有問題,因為這是永遠都分析不出來的事。

受到總統大選,以及選後爭議等影響,台股這段時間一直不穩定;如果依據這些訊息來操作股票,基本上是接近賭博的投機行為。然而若因此而調整持股比重,以規避風險,則是另一種不同的投資思惟。

雖然我認為政府的效率不能以股票指數作為代表,但是股市的平均本益比,則是市場對政府施政成績的認同水準。當然本益比同樣受到整體經濟、產業及個別公司的影響,但是政府政策對股市的主要影響,也顯現在這方面。

本益比是投資人認為一家公司的獲利能維持某個水準,或維持某個成長速度,所給予的認同程度,而且投資人也必須受到公司的公平對待;這牽涉到整個市場對公司治理、相關法規及司法制度的信賴。

此外,如果投資該公司股票能從市場上賺取價差,也表示本益比可以維持下去,因為市場對其有信心,成長量能維持一定水準。然而,如果股市交易機制有問題,或該公司成交量稀少,即使公司獲利有成長,但成長速度比不上本益比下降的速度,那麼股價仍會往下走。

本益比不但具有投資人對股市或國家認同的代表性,對個別公司也有實質的影響。基本上,本益比就是一家公司股東權益的成本;舉例來說,某公司的股票每股十元,每股賺一元,本益比即為十倍。

假設公司要買機器一台一萬元,即一張股票便可以投資一台機器為公司賺錢;如果本益比增至二十倍,則一張股票可買兩台機器,該公司的股票價值便增加一倍,即資金成本減少五成。

在近年流行的購併風潮下,高本益比也占有優勢。若以換股方式進行合併,本益比高的公司併本益比低的公司,所增加的新股數量較少,EPS(每股稅後純益)遭到稀釋的壓力也小,可以比競爭者開出更高的價錢,以達成購併的目的。因此一家規模既大、又能維持成長的公司,其本益比也多能維持在高水位,甚至還有持續走高的機會。

這十多年來,台灣股市的本益比不升反降,其中的主要原因,一是台灣經濟逐漸成熟,成長率有趨緩的情況。二是過去台灣資金過剩,無處可去,只能湧向股市,將本益比推升到不合理的位置;最近市場資金雖然又多起來,但是一則投資習性轉趨保守,再者投資管道多元化,故未對股市本益比形成正面效益。

最近我們在拜訪企業時,最常聽到的問題是,台灣企業主要的投資地區在中國,但是台商投資中國面臨三個主要的障礙;一是金額規模,不過現在放行的額度提高不少,部分投資案還可以專案方式進行,所以這方面的困擾日益減少。二是投資中國金額占公司股本的比重,不過這部分也已逐漸放寬了。

第三是,台商在台灣募集的資金,或發行GDR(全球存託憑證)所募到的錢,有投資中國的比率限制,像發行GDR募到的錢投到中國的比重便不得逾四○%。這樣便出現一種狀況,假如企業投資中國需要四元,台灣本地沒有新投資計畫,但是為了符合規定,企業仍須募集十元,如此才能將四元的資金投入中國;但是剩下的六元留在台灣便成了閒置資金,嚴重稀釋公司的獲利。在緊縮投資中國的各項政策中,就屬這項是最有效率的障礙了。

為了避免股本過度虛胖或資金效益不彰,部分公司便考慮將中國的業務或公司包裝後,到香港上市。問題是,在任何市場都一樣,大型公司比較吃香,市場能見度也比較夠。一旦將公司分拆成兩家公司後,由於考慮到公司規模小,倒閉機率較高的風險,以及成交量縮減等影響,本益比會因而降低。另外,小公司與供應商和客戶的議價能力較弱,且有重複的組織層級,營運成本也會增加。

儘管台灣公司積極規畫到香港上市掛牌,但是除了寶成與裕元之外,我幾乎找不到有哪家公司的股價,因為股票分拆上市而上漲,或是兩家公司市值相加有成長的例子。當然,分拆初期總會有一段蜜月期,但是時日一長,不但不見一加一等於三的狀況,反而常常是一加一等於一‧五。美國大型的成功企業,如GE(奇異)等,不會這麼分來分去,股價也是其考慮的重點之一。

另外,一家企業遠離家園到外地上市,也很容易成為孤兒股票,無人聞問。八○年代美國公司流行將股票分拆到日本掛牌,因為日股享有極高的本益比;然而儘管日股的本益比高,但這些赴日掛牌的美國公司,本益比卻很低,成交稀微。究其因,日本投資人終究比較熟悉日本公司,公司在地且資訊透明,同時證券研究員也只研究日本公司,法人也只買日本公司。到後來,幾乎所有美國公司都陸續自日本股市下市撤牌。

在中英進行香港主權回歸談判期間,由於在國共內戰期間吃過共產黨沒收資產大虧,怡和洋行深怕噩夢重演,便將股票自香港股市轉往新加坡股市掛牌,自此成交量大降。雖然怡和不太賺錢,很難評估現今的本益比合理與否,但是以其目前的營運狀況來看,如果成交量能放大,股價應該不僅止於此。

由於香港分析師只懂金融、地產及通訊產業,與台商以電子、製造見長的專業有很大的區隔,台商赴港上市,本益比肯定被低估,因為沒有人懂台商的產業。既然券商不懂,也就不會推薦,台商股票便沒人買,成交量低少,本益比又低,募資就更困難,完全失去在當地掛牌的效益。

政府應該設身處地為台商的境遇著想,一方面積極規畫台股成為大中華資本市場的有效平台,另方面移除台商赴中國投資的障礙;即使一時間作不到,也必須給企業一個可預期的政策方向,讓台商在國際的競爭能力不致日漸流失。

延伸閱讀

抓到了!2嫌「無卡分期」誘騙中部9大學遭逮 讀到大學還上當?1人拉20同學下水、1女被騙2次欠10多萬

2023-10-28

0056、00878、00919、00939、00940…高股息ETF成分股換股預估總覽:長榮航為何大熱門?

2024-05-07

他帶女兒早晚奔波賣爆米花維生 知情人曝背後「艱苦原因」讓3.9萬人看完含淚想幫忙!

2023-10-28

厲害了我的「淑芬」!連13年蟬聯全國第一最常見名字 姓郭「老化」最嚴重、10大姓氏「它」銳減最多人

2023-10-31

台灣麵包不是蓋的!世界麵包大賽再獲殊榮「舉國旗」 中國選手怕爆「拿著冠軍閃邊去」

2023-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