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貪婪的代價 電子大亨想想 P.124

貪婪的代價 電子大亨想想 P.124

國際級的科技大廠紛紛發布上半年財報,這其中震驚全球的是半導體巨擘英特爾(INTEL)公布第二季獲利達十七.六億美元,比去年同期成長九六.六三%,創下四年半來最高單季獲利紀錄,不過就在同時,美林調降英特爾評等,英特爾也預告下半年因為庫存天數升高,必須降價求售,在這個利多與利空相互撞擊之中,英特爾的股價單日暴跌一○.七%,今年以來,英特爾的股價從三十四.六美元跌至二十二.六五美元,跌幅高達三四.五三%。

類似的案例還不僅僅是英特爾這一樁,封測大廠AMKOR上半年獲利表現亮眼,但是下半年獲利可能不如預期,AMKOR股價從二十一.八七美元急挫至五.二五美元,跌幅高達七六%。AMKOR大跌,使今年獲利表現出色的日月光、矽品也被拖累,儘管日月光董事長張虔生不斷對外說明,今年日月光獲利上看百億元,是二○○○年以來最好的一年,但是日月光的股價仍從三十九.八元跌至二十.九元,股價幾乎腰斬。

第三個訊號是美林調降英特爾評等後,花旗美邦及李曼兄弟公司又把目標掃向摩托羅拉,也使摩托羅拉股價單日暴跌超過五%,而摩托羅拉子公司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原訂IPO(首度公開發行)的價格是十九.五美元,也往下調為十三美元,集資的金額也降為十六億美元。美國科技股這一陣子軟弱無力,也連帶影響新股上市行情,不但是摩托羅拉籌資行情不佳,南韓的面板大廠LPG表現也不理想。

風光不再──電子產業面臨六大挑戰

第四個衝擊是半導體設備大廠股價也都暴跌,今年上半年半導體設備商獲利都十分亮眼,不過業績發布股價卻大跌,像是日本東京電子股價從八九二○日圓跌至五一八○日圓,跌幅已達四一.九%,另一家設備廠商愛德萬(ADVANTEST)股價也回跌四成。美國大廠應用材料也從二十五.九四美元跌至十六.六三美元,股價創了今年新低價,跌幅也有三五.九%。

第五項挑戰是南韓兩大電子大廠包括三星及LG,今年獲利都十分搶眼,三星首季獲利達二十七.三億美元,第二季獲利也有二十七億美元,三星電子上半年獲利已超過五十四億美元,今年獲利可達一百億美元以上,三星將成為全球罕見的百億美元獲利的IT(資訊科技)大廠,可是獲利成長數倍,三星的股價卻從六十三.八萬韓元跌至三十九.九萬韓元,三星今年以來股價下跌三七.六%。

三星是世界級大廠,也是半導體、手機、面板的領導廠商,股價都如此暴跌不已,台灣的電子股豈能倖免。南韓另一家IT大廠LG電子,股價則從八一七○○韓元,跌至四八一五○韓元,跌幅更高達四一.○六%,LG的子公司LG飛利浦在美國掛牌,本益比只有四.八倍,也重創了台灣面板股的股價。

第六個挑戰是手機大廠諾基亞,面對市占率節節敗退,公司當局揚言將以降價搶占市占率,使得手機市場殺聲震天。不過諾基亞降價求售,也重創了自家股價,二○○○年諾基亞氣勢最旺的時候漲到六十二.五歐元,如今跌至十二.一歐元,最低一度跌至十.五歐元。歐洲通訊巨人正面臨空前考驗。

這是與台灣電子股有關的幾家IT大廠今年以來股價面臨的調整。再看與台灣半導體股息息相關的費城半導體指數,今年最高漲到五六○.八八點,如今跌至四一○.四六點,跌幅高達二六.七九%,費城半導體指數大跌主因是科技股的庫存急增,例如英特爾股價大跌是因為第二季庫存總量達到三十二億美元。

目前庫存急遽上升的廠商,已經被媒體點名的至少有戴爾電腦(DELL)、德州儀器(TI)及思科(CISCO),這其中最受台灣PC(個人電腦)大廠注目的是戴爾與思科。

到目前為止,戴爾尚未公布第二季(五月至七月)獲利,不過戴爾第一季(二月至四月)庫存較上季成長二九.九七%,看起來第二季庫存上升機率很高,這對幫戴爾代工的廣達、仁寶有不小壓力。另外,思科在二月至四月的第●季財報中已顯示存貨較前一季上升二○%,今年以來,思科的股價表現乏善可陳,市場對思科未來的獲利表現仍抱持疑慮。相對來看,台灣完全依賴思科採購的網通大廠,大家都施不開手腳。

從美國、日本、南韓等國際級的IT大廠股價動輒大跌四成至五成,或三成至四成,專門扮演代工角色的台灣電子類股正遭逢內外夾擊,今年以來電子分類指數從二八八.三五點跌至二○六.七二點,跌幅達二八.四七%,而半導體分類指數從三○八三.六九點跌至二○七六.七點,跌幅高達三二.六六%。

今年台股加權指數從七一三五跌至五四三三點,跌幅為二三.八五%,但是電子分類及半導體分類指數跌幅首度超越大盤,這意味了過去十年來的股市當紅炸子雞電子股已風光不再。未來將面臨比傳統產業還要嚴厲的調整,而且,失去成長動力的電子產業本益比將極度向下壓縮,股價也將面臨空前考驗。

缺乏自省──員工分紅重創電子股價

不過整個IT產業的大環境已經改變了,電子產業能夠自省的並不多,最近全國輿論拉大分見撻伐,惟一有自省能力的似乎只有鴻海董事長郭台銘。

上期在《今周刊》我們指出員工分紅配股終將攤牌,引起不少熱烈回響,例如《中國時報》以「配股分紅旺季,董監員工吃肉,小股東喝湯」,清楚揭露了這半年來股價不振,全國股民都因為資產縮水而鬱鬱寡歡,可是公司董監事及員工依舊大筆銀子進帳,恣意享受科技新貴稱號及因而帶來的富裕生活。《中國時報》痛批員工分紅配股及高董監酬勞的不當,關係企業《工商時報》也跟進。

接著《蘋果日報》也引述日盛投信的統計資料,指出今年員工分紅配股張數達一九○萬張,市價逾五百億元,電子業員工分紅配股再創三年半來的新高,根據日盛投信統計,二○○○年美國科技股大漲那一年,電子業員工分紅配股張數是九十二.五八萬張,到了○一年科技股大跌,電子業員工分紅配股卻拿走了一九七.五一萬張,創了歷史新紀錄,到了○二年員工分紅配股張數降為一二○.一四萬張,○三年則是一三三.七二萬張,到了今年又達一九○.二六萬張。龐大的員工分紅配股已成為重創電子股股價的元凶之一。

這從電子股的分類指數可以看出端倪,二○○○年加權指數漲到一○三九三點,電子分類指數達五六九點,到了○二年股市反彈至六四八四點,電子分類指數彈升至三三五點,今年指數到達七一三五點,比起六四八四點還高,但是電子分類指數只彈至二八八點,在線形結構出現一峰比一峰低的弱勢調整,員工分紅配股及為了方便員工分紅配股作業的股本膨脹是重創股價的關鍵。

這其中有兩樣事令投資人傷透了心,其一是從華碩大開員工配股,股東配現金的惡例之後,這兩年電子業熱中跟進。今年友訊員工配一萬張股票,但股東被強制配現金,精業員工配股五五三九張,威盛的一萬九千張,已經證期局打了回票。其他員工吃肉,股東連湯都喝不到的公司還有敬鵬、矽茂、虹光、友通、友尚、固緯與力信。

其次是具有資方色彩的董事長也都臉不紅地大把刮走員工分紅,這其中最受矚目的是科技界教父張忠謀,今年台積電員工分紅總張數達二十七.二六萬張,張忠謀一個人就拿走五三八八張,個人占了員工分紅的二%左右。張忠謀去年領到九十一年度的員工分紅配股三三八四張,今年又領得五三八八張,市價達二‧二九億元。

今年除權前張忠謀名下已有十‧二三萬張持股。而歷年員工分紅配股又為張忠謀增加了一萬四千四百張台積電股票,連同這次員工分紅配股,張忠謀今年就有將近二萬張股票的進帳,折合市價已超過八億元,張忠謀當然是員工分紅配股最大的贏家。

另一位大贏家是台積電的副總執行長曾繁城,他在去年領得一八○三張,今年又領走二五五八張,身價一下子暴增一‧○九億元。此外,面板大廠友達今年也慷慨送出八八七九一張股票,市值超過三十九億元,這其中董事長李焜耀也搖身一變成為「員工」,拿走一四○○張股票,總經理陳炫彬也自己「配」了一二○○張。決定員工分紅的老闆,到了決定員工分紅的關鍵時刻,都突然變身員工,不落人後地參與分紅。

怪不得外資質疑員工分紅制度不當,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雖然一度質疑員工分紅配股制度,可是眼前利益肥厚,他也毫不避嫌地年年參與員工分紅配股。這比起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奇美電子的許文龍、廣達董事長林百里及員工分紅的創始者曹興誠宣布不再支領員工分紅配股,更形成強烈對比。

根據聯合報統計,過去十年我國電子業員工分紅及董監酬勞,董監事與員工每年拿走合計超過一千億元,平均約占該年度稅後純益的三成,有的公司更是將年度純益全部配給員工,每一年電子股除權,員工一毛錢不必花,股東參與除權必須幫員工「埋單」,十幾年下來,形成員工肥滋滋,股東骨瘦如豺的景象。

扭轉異象──遊戲規則有待重新制定

目前這個制度已引來郭台銘注意,郭台銘拿出名下八‧六萬張股票交付信託,準備以孳息作為員工分紅,將來除權不會動用到「股東權益」,不過郭台銘這個大動作似乎並未得到科技大老回響,顯然可見國內科技大老反省能力薄弱。

其一是電子業高成長已到了盡頭,代工產業像廣達將NB(筆記型電腦)生產基地全部移轉到松江廠,已看出NB產業極度殺戮現象,但是電子大老仍當成昔日的太平盛世,自己參加分紅,員工大拿股票,不管股東死活,這種遲鈍的應變力,很可能使台灣電子產業陷入萬劫不復的困境。

其次是國際級的科技大廠像英特爾給員工股票選擇權激勵員工,員工有一定的認購價錢,且必須在數年後公司見到績效,股價衝高才有價差可圖,可是台灣的員工分紅領到的是無償配股,員工不必花一毛錢就領到股票,拿到股票立刻殺出,員工沒有成本,股東除了幫員工埋單,還必須遭受籌碼摜壓,再加上股本年年膨脹,小股民除了偶爾賺差價外,長期投資根本無利可圖,正如同凱因斯的名言:「長期而言,我們都死了!」對投資電子股的股民來說,長期而言,電子股都變低價股,員工分紅制度不改,這個宿命就很難改變,像聯發科技天價是七八三元,如今面臨二○○元保衛戰,大立光電兩個月前是四六九元,如今只剩二○三元,今年除權後,電子股恐怕再也找不到二○○元以上的高價股了。

三是英特爾等大廠配發員工選擇權,三星、LG等有世界一級的半導體、面板、手機產業,他們只分配現金,根本沒有員工分紅配股,可是三星、LG仍有世界一流的競爭力,而台灣的電子產業員工分紅大手筆世界一流,可是回頭想想,我們的全球競爭力在哪裡?

員工逐水草而居,為員工分紅而跳槽,年輕學子為員工分紅放棄出國深造,這些後遺症逐漸顯現,可是科技大老們似乎罹患了神經末稍遲鈍症,對一切大環境遽變必須立刻做出的重大調整完全無動於衷,現在郭台銘已經在變了,因為他不這樣變,外資很可能不再買鴻海的股票,我們更期盼今年已領走五三八八張員工分紅的台積電張董事長能出面以身作則,重訂另一套員工分紅的遊戲規則,否則的話,經營者無限貪婪,台灣的IT產業在股價重挫後將大禍臨頭,全國股民最好忘了電子股存在!

延伸閱讀

直擊/台積電熊本廠只是第一步…張忠謀談AI晶片需求:要10間晶圓廠才夠!3個突破點一次看

2024-02-24

谷歌AI機器人「太有自信」瞎掰事實嚇到蘋果?傳內部測試「1招」防杜撰 連員工都要被選中才能用

2024-02-25

輝達財報驚爆全市場後,台股能否站穩萬九全看AI族群!這19檔概念股後市值得留意

2024-02-26

從小夢想當畫家、30歲棄教職拍紀錄片…金馬導演楊力州:人生沒有走錯的路,終將成為推一把的力量!

2023-01-18

「美國PTT」Reddit申請上市,估值百億美元!為7萬鄉民預留股票、OpenAI奧特曼為其大股東

2024-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