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都是供給過剩惹的禍 P.20

都是供給過剩惹的禍 P.20

今年已經過了一半了,各大公司的第二季財報也陸續出爐。英特爾(Intel)上周公布財報,獲利情況還不差,但是股價卻以下跌回應。再早一個禮拜,入口網站龍頭雅虎(Yahoo!)也面臨相同命運,明明過去一季的營運繳出好成績,但是市場硬是不領情。

股市投資的確不容易,造成雅虎和英特爾,以及未來更多科技大廠財報佳、股價差的可能原因,主要是儘管獲利不錯,但是仍未達到原先預估的水準。此外,從技術面看,在財報公布前,看好的人太多了,以致多頭「供給過剩」(oversupply);有過剩就會有調整,所以當多頭一調整持股策略,股價便受到衝擊。

不過整個市場的需求仍在成長,正如整體經濟也站在成長的軌道上,因此股價下跌的問題不在需求不足,而在供給過剩。今年第一季美國上市公司財報達到券商預期的比率,比去年同期高出甚多,所以第二季財報達成預估目標的情況應該也不錯才對。但是營運繳出好成績,仍不足以推升股價持續上揚。

眼前市場的隱憂在於油價與利率的不確定性。油價居高不下固然造成短期嚴重影響,但是油價不可能永遠都在高檔;利率走升也不值得特別擔心,因為經濟確實成長Fed(美國聯準會)才敢升息。

同時高油價也意味著市場有一定的需求,而這股需求則來自於成長的經濟,才能支撐較高的油價。所以上述兩項因素都不成為股價下跌的藉口,真正的關鍵在於,我們面臨全球股市本益比向下調整的趨勢。

本益比與未來成長和利率高低有關。股票盈餘成長快,市場可以接受較高的本益比。若以二十元買進EPS(每股稅後純益)一元的股票,本益比即為二十倍,如果每年獲利能以一成的速度成長,那麼明年的本益比則降至十八.一八倍,到了後年則只有十六.五三倍。

而利率高低則與時間成本有關,因投資人會在每年固定的利息收入,與未來盈餘成長之間作選擇;利息愈高(即較高的利率),對未來盈餘的要求也高,所以目前股價也有較高的折價。以最簡單的觀念,本益比就是利率的倒數,五%的利率,相對於本益比為二十倍;但當利率升至六%,合理本益比則降為十六.六六倍。同時利率上升,直接影響到融資交易者的資金成本,也會增加融資賣壓。

台灣廠商這些年積極投資中國,因為中國的土地便宜,工資也低廉,所以在中國的投資動輒都是台灣的兩倍、四倍,甚至以十倍計。除了設廠便宜外,廠商為了爭取客戶的訂單,也必須以規模取勝。產能大幅擴充造成部分矛盾現象,就是不論個人電腦、手機、半導體晶片等資訊產品,需求仍持續成長,但是實際營運數字一經公布,股價卻反向下跌,因為供給的成長更為驚人。

供給過剩不光是庫存增加而已,為了維持產能運轉,仍舊要進料生產,產能增加,原物料需求也增加,價格便一路被哄抬而上;包括油價、鋼價、銅箔基板等都如此。可是成品價格則因同業競相擴產而受到壓抑。

我們看到最奇特的景象是,廠商接到客戶的訂單愈多,經營得愈辛苦;不但原料採購成本上升,連應收帳款也增加不少,營運資金成本提高,毛利率愈殺愈低。從這點來看,利率上揚也增加企業的營運成本。

儘管一九七八年中國便開始改革開放,但是外資真正大舉投資中國的時間,不過是最近五年的事。投資中國的企業愈多,投資的效率也愈高,供應商及客戶都向中國報到,經濟便出現加速成長。

就像股市一樣,當股價開始動了,便有更多人買進,結果股價就更高,直到崩盤為止。在中國投資的效率顯現後,更多企業願意投資中國,於是效率就更高,直到投資過度,效率開始遞減,屆時便會出現投資愈多效率愈差的情形。即使中國經濟不像股市可能會出現崩盤,但是更麻煩的是,將形成長期走跌的趨勢。

去年中國吸收的外來直接投資超過五百億美元,過去印尼也見過這等陣仗,但是印尼的平均國民所得極低,經濟規模不大,只有土地便宜、工資低廉的誘因。當瞬間的巨額投資遠超過經濟規模的胃納量,市場一下子就撐住了,於是印尼經濟就此不曾再起來過。

中國的規模當然比印尼大得多,但再大還是有極限,一旦到了上限,成長減緩,甚至衰退的狀況肯定會來,直到過度投資消化到一定程度,調整才會結束。

中國熱一度吸納台灣的經濟動能,壓低了台商的毛利,不過物極必反,這個趨勢會減緩;其次,我們要思考能不能利用這個機會,脫離過去的商業模式或產業結構,利用中國崛起的機會致力產業升級,藉此打造自己的通路或品牌,或是介入上游、服務及智慧密集的領域。

台灣之前面對中國熱的壓力,未來更要注意「中國寒」的壓力。不過中國寒有其好處,像資金及工作機會外移的速度都將減緩,而且大家正好趁此時機省思一下,這麼一窩蜂地投資中國,到底得到多少好處?投入的大筆資金是否轉換成更有價值的資產?原先賺的辛苦代工錢,是否能轉而賺智慧財、專利財或通路財?

多數時候,我們不得不跟著流行走,雖然事後通常會後悔;但當時不跟流行,肯定會更遺憾。只有在流行退燒後,我們才會知道,當初的決定是聰明還是愚蠢。在中國的經濟成長走緩之際,企業被迫再投資中國的壓力也減輕不少,此刻正是檢視如何提高在中國資產的效率及價值。而過去幾年廠商投資台灣的比率很低,但是趨勢已在扭轉,未來企業投資台灣的比重將會慢慢回升,值得我們提早因應。

延伸閱讀

台灣少子化嚴重,為何房價不跌反漲?她花8年將20萬資產翻成4千萬:2個理由,房市2062年前不會崩盤

2024-05-07

如何利用「新青安房貸」把1250萬房產過戶給兒女,省下贈與稅?代書提醒銀行核貸1細節:別被國稅局盯上

2024-05-16

富爸爸送兒子的上億房產,啪!沒了...扣住權狀也沒用:不要以為婚前贈與,媳婦女婿就拿不到錢!

2024-05-10

他開超商賺進一間房、一艘船...賺不賺錢靠運氣?50歲加盟主兼差UBER:開計程車也要用頭腦

2024-05-22

股票基金房產...40歲前投資全軍覆沒,他只花5年財富自由、45歲提早退休:給年輕人的6個建議

2024-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