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重服務業更要重金融業 P.12

重服務業更要重金融業 P.12

有關台灣的經濟結構正從製造業邁向服務業,似乎每個人都能琅琅上口,但是由於過往台灣在製造業太過成功,甚至達到登峰造極的境界,以至遲遲無法自昔日的餘暉中走出來。儘管製造業的毛利日益低落,以電子業而論,五%的毛利已是共識,但業者卻難以割捨這穩穩落袋的五%,而不願也不敢貿然跨入未知的服務(品牌、行銷等)領域。

在台灣經濟結構努力轉型之際,卻存在著二大主要矛盾,凸顯出台灣長久以來的問題。矛盾之一,便是最近相當熱門的資產股;台灣股市中的資產股,都是成立有相當年代、擁有不少廠房的製造業者,像是台肥、遠紡、大同、達新工及黑松等。當然,不動產開發業者及壽險公司也擁有很多不動產。 整體而言,台灣不動產開發業者的規模太小,因此公司本身沒有能力持有大規模的土地。一九九○年代末期,受金融風暴波及,不動產開發業者亦受傷慘重;這個經驗記憶猶新,因此業者無法向銀行貸得足夠的資金,好一次購足大規模的土地,只能一次一小塊地買來加工興建。另外,壽險公司的不動產比重也過低。從投資不動產相關行業的角度來看,這兩者的吸引力都還不夠。 前述歷史悠久的老牌公司之所以成為股市極佳的資產股標的,是因為他們持有大批廠房土地;以早期都市發展的區段軌跡來看,這些工廠多位於偏遠地區,如復興北路、板橋,甚至南港等地。如今,隨著都市發展,這些地段已搖身一變,成為新都市中心,而舊有工廠土地的價值,已遠遠超過這些公司的本業價值。若說這些公司的價值有九○%來自土地,也許並不為過。 第二個矛盾是,過去一段時間以來,台灣的失業率已降至近年來的低點,但今年的薪資水準不增反減;這幾年台灣的薪資成長率介於持平到負成長之間。從勞動參與率持續上升,失業率隨之下滑的情況看來,就業機會確實有成長。 那麼,我們該如何解釋這兩個統計數據所呈現的現象呢?勞工需求上升,不是應該帶動薪資成長嗎?怎麼反而促使薪資下滑?此矛盾現象的惟一可能答案是,經濟結構正由製造業轉向服務業,而服務業的薪資水準,向來比製造業低,所以工作品質在衰退之中。 由於台灣還處在製造業與服務業之間躊躇徘徊的階段,對多數人來說,所謂「服務業」,不是在速食店「煎漢堡」,就是到連鎖餐飲店端盤子;其中尤以美國的服務業為經典。但是與操作重型機械,或在工廠生產精密產品相比,速食店的工作類型不需要太多的在職訓練,算是比較初階的服務產業。然而,廣義的服務業遠比製作漢堡含有更精細的技術及專業內涵。 在較先進的經濟體中,薪資最高的領域通常是金融業,而金融業產值亦在服務業中占了極高的比重。如果經濟體中,一個比重日漸提高的產業,其薪資水準卻逐步下跌,那麼一定是在這個產業中,不該成長的地方正在成長,因而拉低了平均薪資水準。 過去六年來,台灣金融業面臨許多挑戰;如二○○二及○五年的放款危機,以及股市首次公開發行(IPO)家數及籌資案件數的驟減。很明顯地,金融業的成長速度,並不足以填補製造業下滑的缺口。於是,在台灣,煎漢堡或類似的就業機會,便以不正常的比重增加。 這兩個現象各有其特色。就第一個矛盾現象而言,公司絕大部分的價值取決於其土地的市值;若在國外,基本上,這麼一家公司便已經走到生命周期的最後一個階段──清算。不過重點在於,在這些老牌公司中,能夠將當年在台灣的輝煌成就,轉換成亞洲區域,甚或是國際型響叮噹的品牌,可說是少之又少。而不少日本及韓國公司正努力發展成為亞洲區域的大品牌。 但是會造成這種情況,也不全然是台灣公司本身的問題。日本的國內市場龐大,在全球排名第二,僅次於美國;光是內需市場,便足以養活自家產業,其規模更能作為發展國際行銷的基石。 韓國的國內市場雖然不如日本,但其規模也比台灣大上二、三倍。此外,韓國還傾全國之力,將資源集中在少數幾個品牌發展上;這種方法幾乎讓整個經濟體破產,部分的品牌發展也徹底失敗,不過卻也使少數存活者成為品牌巨人。 至於我們,進入中國內需市場,成為台灣廠商勝過亞洲區二個競爭對手的優勢之一。然而,這麼一班直達車,也被中國及台灣當局雙雙設下的限制給封殺了。 不過,自○五年開始,在中國的外國公司得以擁有自己的店面,自今年起,外資企業還可以自行設立連鎖店;這是中國當初為了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所做的讓步。另外,有愈來愈多的台商,要求鬆綁赴中國投資的限制,包括投資金額不得逾四○%淨值的上限。綜上觀察,此一嶄新及龐大的市場開放在即,可以預期零售業將出現一波新的成長動能。 不過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還有其他大石頭必須移除,也就是文化障礙。台灣的公司文化仍停留在製造文化,行銷文化還相當欠缺。 許多在中國發展的食品及飲料品牌,登陸至今多年來,仍無法獲利;因為他們仍舊認為,自己是在「製造產品」,而非「銷售產品」。在他們的既有觀念中,畢竟飲料不過是一堆糖水調味後,包裝成鋁罐的產品罷了。然而,成功的關鍵不在於產品製造,而在於如何打敗競爭對手,吸引消費者選購自己品牌的產品。這些全都與廣告、產品定位,以及通路管理等有關。 然而,台商的作法正好相反。我看到多數台商進入中國的第一步,就是設廠生產產品;但是他們很快便發現,由於把企業的主要資源壓在產品供給上,因而疏於開發市場需求;產能雖然擴大,但因為需求還未被刺激出來,當初積極建立的工廠,產能利用率可能只達到三成的水準。突然之間,台商在中國投資的資金蒸發殆盡,再也無力負擔廣告及通路的投資,情況就這麼一路惡化、循環。 其實,台商應該考慮許多外商在台灣的作法——將製造外包給在地的製造商,將營運焦點聚集在品牌發展上;一旦需求達到規模經濟,再來決定是否要自行投資設生產工廠。 此外,在媒體、廣告及顧問諮詢方面的行銷文化,也將發展成為服務業的一項全新獲利要素。 不論在美國或台灣或其他經濟體,金融業都是服務業最重要的組成分子。更重要的是,台灣不但要對四○%的投資上限進行鬆綁,台灣內部還要有足夠的「雅量」,開放本地資本市場為投資中國而進行籌資活動,金融業的劣勢才得以扭轉。 如此一來,我們便無需擔心台灣的資產股,未來除了炒作或清算外,沒有其他更積極的作為;也不必眼巴巴地望著日本三越或韓國三星在台灣攻城掠地,卻束手無策。更不必接受前景展望極佳的服務業,市場明明在成長,卻只帶來失業率與薪資同步走低的結果。

延伸閱讀

勞退為何越來越多人「不急著領」?超大紅包「放5年多70萬」 專家:2種人理財最合適

2024-04-24

台灣餐飲龍頭無預警倒閉500員工失業 牛角燒肉、胡椒廚房都它的!「上班上到一半」被通知不用來了

2024-04-24

賴清德轟國民黨3禍害,死抱「1個中國」神主牌,趙少康承諾「任內絕不推統一談判」、始終反共保台

2023-12-27

統帥、富凱大樓震到傾斜,7以上地震還會出現?15小時餘震暴增180次 氣象署示警:只是剛開始

2024-04-23

台積電(2330)宣布調薪!平均幅度3%~5%「略低外界預期」 員工們最期待還是這「大紅包」

2024-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