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北高兩市,藍綠雙方選戰進行得如火如荼時,海峽兩岸政府也進行著和選戰烽火很不搭調的高空對話。
十二月初,台灣行政院長蘇貞昌釋出觀光包機善意,表示將開放中國觀光客來台;中國國台辦經濟局長何世忠接著樂觀也表示,很快會以直航的方式,方便中國民眾赴台旅遊。
雙方高空「友善」地放話,聽在藍軍耳裡,心頭很不是滋味,認為中國政府這樣豈不是做好球給他們在台灣的死對頭。
其實北京在台灣藍綠打得激烈時做好球給台灣執政當局這並不是第一次,在國務機要費事件剛引爆,藍軍首度發動罷免案時,北京不但不加以呼應,反而對政府釋善意,表示不再堅持兩岸直航,客運先於貨運的既定立場。當時藍軍就非常錯愕,認為和他們要在島內拉高扁政府危機的氣氛背道而馳。
自從北京制定反分裂法引起台灣民眾極度強烈的反彈,甚至世界公憤,而連戰、江丙坤趕赴北京商議兩黨的友好互動事宜,並簽下兩黨對兩岸事務的一些協議之後,藍軍就自認為對改善兩岸箭拔弩張的氣氛很有貢獻,尤其自己「求和」行為,更可以用對中國的和善對照出綠軍的「不乖」,於是認定此後自己可以取得所有中國對台「善意政策」的總代理權。
這種總代理的姿態,在中國開放水果零關稅登陸事件上,演出得最明顯。
按國際慣例,只有中國提高自我國進口貨的關稅時,我方才有必要去和中國談判,希望他們降低;如今中國不但不提高關稅,反而把好幾項水果關稅降到零,台灣大可歡迎就好,根本不必再派人去討價還價,結果藍軍意想天開地堅持要由自己掌控的省農會去談才行,並且堅決反對「外貿協會」可以上場,他們說由外貿協會去談會造成「國與國」談的狀況,省農會去談才符合台灣只是地方的地位,才行得通。藍軍爭的談判模式既自貶台灣身分,又屬多此一舉,為的完全是要壟斷中國總代理權的意思,不料最後北京既無意介入台灣的內爭,也無意授予藍軍總代理權,北京甚至逕自宣布稅則而不經談判。
北京在二○○○年前,一向積極介入台灣的政爭,最明顯的是總會在台灣大選時用諸如文攻武嚇的手段,來告訴台灣社會他壓碼在哪一邊。但試了幾年後,發現總是幫了倒忙,才了解介入台灣的政局和「統一」一樣沒那麼簡單,強力介入反而造成台灣社會對中國的反感,於是在二○○○年之後改弦更張,避免對哪一方片面施壓,也避免施惠給一方,以免引起另一方不滿——倒不是怕綠軍領袖不滿,而是不想得罪綠軍群眾,北京認為如要做統戰,好處直接給台灣最好,既不是給藍軍,也不是給綠政府。
中國這樣的作法藍軍不必沮喪,綠政府也不必幸災樂禍,因為這表示中國已採取了更高明的統戰新策略,藍綠都不能再用只顧內爭的舊思惟去因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