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蘇元良 尋找新藍海 P.52

蘇元良 尋找新藍海 P.52

曾是台灣筆記型電腦四大天王的華宇,終於決定賣掉了,這個重大決策的背後,是華宇執行長蘇元良以減法保留企業資源的考量。十年的產業歷練,讓蘇元良體認到,與其死守這塊草原嗜血廝殺,不如走出去,放眼更廣闊的海洋。

一手創辦華宇電腦的董事長李森田,今年過了一個最五味雜陳的中秋節。九月二十日,華宇宣布以一.九二億美元,將筆記型電腦相關事業部售予全球第二大EMS廠偉創力(Flextronics);核心業務變賣出清,李森田在PC界闖蕩超過十八年,最後只留下「華宇」這個名字,說服李森田忍痛放手的關鍵人物,就是華宇的執行長,蘇元良。

蘇元良曾在其著作《嗥嗥蒼狼》中寫道:「今天的電子製造業,由早期的各種板卡、modem、PC、notebook、monitor、scanner、mouse、keyboard、video card、WLAN一樣樣吃下去,而且吃到見骨、沒有敵手。」規模經濟、價格競爭和企業購併,是台灣製造業稱霸全球代工龍頭的關鍵,製造業以「加法」穩固大者恆大的地位,但蘇元良進入產業,卻不斷經歷以「減法」求生存的體驗。

「只剩下台灣競爭者在廝殺的產業,不應該再走下去了。」這句話,就是蘇元良業界十年的結語。

第一次,接致福 面臨每股虧逾七元

一九九八年,四十七歲的蘇元良離開工研院電通所(現為資通所),在當時致福公司董事長江英村的請託下轉換跑道;○五年,又接受華宇電腦董事長李森田的邀請,接下華宇總管理處總經理的棒子。巧合的是,這兩家公司,都是成立超過十五年以上的老企業;且蘇元良加入的時間,又都是在企業大幅虧損,亟須轉型整頓的時刻。

致福早在一九九一年就是上市公司,曾是規模最大的數據機廠。不過,正因為公司擴充太快、轉投資又太複雜,九九年爆發財務問題,發生成立二十年來最嚴重的虧損,稅後一共虧損五十七.二億元,每股虧損達七.六元,震驚業界,董事長江英村也拱手將致福的經營權讓給光寶集團。

光寶入主致福後,當時擔任致福通訊事業部總經理的蘇元良,順理成章接任致福總經理。「這段日子是我人生步調最快的歲月。」蘇元良在書中的自序,清楚描述人生中第一個在產業界的歷程。

在蘇元良擔任總經理生涯的頭兩年,所做的事情,既不在提升研發能力,也不是拓展業務,而是調整企業體質,彌補巨額虧損。先是辦理三五%、金額高達二十六億元的減資;還陸續處分了視訊事業部、流通事業部、電腦準系統業務、主機板及桌上型電腦系統部門,打掉七十多億元的資產,讓企業徹底瘦身。同一時間,他還必須面對團隊出走的危機,蘇元良回憶,在某次的幹部會議上,他猛然發現,在座處長級以上的二十多人,每一個人都跟他提過辭呈,有的甚至已經是第三次。

二○○一年,致福總算拿下易利信手機代工訂單,成為明基、華冠之後,第三家取得國際大廠代工訂單的業者;隔年,董事長宋恭源以「苦盡甘來」形容致福的營運狀況,喊出全年出貨四百萬支的目標。無奈,為易利信代工的手機銷售未如預期,致福一再調降財測,公司轉盈為虧,又再陷入泥淖,先天不良的致福,因為消費市場的高度不確定性更是後天失調。雖然陸續接獲LG、西門子的訂單,但手機代工生意難做是不爭的事實,○三年,心力交瘁的蘇元良,選擇告別光寶。

「那段日子,他其實很受難,但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蘇元良曾在《電子時報》發表專欄,長期為他整理文字的主編陳慧玲,這麼形容蘇元良在產業界經歷的第一個震撼教育。後來,這些文字被結集成《嗥嗥蒼狼》一書,書中內容就是蘇元良六年來在製造業的點點滴滴所產生的省思。而就在書本發表的同時,蘇元良進入華宇電腦,如今看來,在華宇的這兩年多,蘇元良似乎正一步一步實現自己書中主張的價值,就是將企業帶往價值鏈上,附加價值更高的路。

第二次,接華宇 遭遇連續四年虧損

二○○五年,蘇元良進入華宇電腦;當時,華宇已經連續虧損三年,「不做減法,華宇根本不能活。」同樣是做減法,這一次,蘇元良不再是被動地見招拆招,而是從接棒的第一天,就有計畫地整頓公司營運。

華宇曾是康柏電腦(Compaq)最大代工廠,卻在○二年創下營收歷史新高後,毛利率滑落到四%以下,○三年開始一路虧損迄今,顯示華宇在不具規模經濟的情況下,面對低價競爭的無力。

本業不賺錢,華宇的轉投資事業更是眼花撩亂,包括華宇、華冠、華上等上市公司,華宇集團內高達十三家公司,領域橫跨筆記型電腦、手機、印刷電路板、小尺寸面板、磊晶等光學元件和相機模組,相當複雜。

這個時候,從學者、系統組裝與零組件都經歷過的蘇元良,成了李森田心中協助整合華宇資源的最佳人選。蘇元良也不負期望,兩年多來,將華宇集團旗下轉投資事業縮減到八家,幾乎所有子公司的管理團隊都換過一輪;同時也把華宇本身的監視器、LCD TV代工業務停掉,專注在筆記型電腦和伺服器的代工,「把華宇的體質調整成做一線大廠的樣子,在與偉創力談的時候也比較有辦法談。」蘇元良說,約在過年後,就開始與李森田討論出售華宇的事。

要放棄自己一手創造的事業,李森田心中的掙扎可以想見,但蘇元良一次又一次地溝通,李森田終於決定放下。「李董對於技術非常熱中,願意嘗試很多新技術,也很有願景;蘇元良則負責執行,落實董事長的目標。」華上光電副總顧振聲說,把華宇賣掉絕對是正確的,但李森田是創辦人,一定很捨不得,蘇元良的說服,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在整理華宇本業的同時,華宇也悄悄地展開在光電和環能事業的布局。「這幾年,華宇給人的印象,一個是投資分散,一個是沒有成果。」蘇元良說,「投資分散我承認,但是有沒有成果,我覺得見仁見智,因為技術的養成本來就需要時間。」「如果要說我們學到什麼教訓,那就是公司在走下坡的過程中,怎麼繼續保持優勢,不要輸到最後一點資源都沒有了。」在華宇還有價值的時候漂亮收攤,保住資源投注到更具競爭力的事業,蘇元良再度以「減法」企圖挽救企業,但這一次,他有更重要的理想要達成。

這十年,救企業 學到減法求出路


「從產業的角度看,可以分成三種內容:第一個是,只有國際競爭者;第二個,還有部分國際競爭者;最後一種,是只剩下台灣的競爭者。」蘇元良說,當下台灣台面上的製造業顯學,如PC、筆記型電腦和網通,幾乎都只剩下台灣的代工廠商在互相競爭,「這條路,基本上台灣不應該再走下去了。」

去年,華宇買下了飛利浦(Philips)研發DVD藍光讀取頭的部門,成立了華進,「現在台灣沒有人在做,競爭者都在日本。」蘇元良說,這是一個開始,但足以代表華宇未來的發展方向,「我要挑戰的是,大家應該到全世界去競爭,不是在台灣關起門來廝殺。」

「一個海島型的國家不應該發展大陸型的經濟,製造業就像農業,投資下去就沒辦法搬動;台灣應該是到全球去打資源,管理全球的技術研發人才。」曾經被稱為「日不落國」的英國,靠著海洋打下世界,蘇元良的夢想,就是要改變蒼狼般的台灣製造業邏輯,以技術和知識經濟征服國際。

蘇元良用了最批判的角度審視台灣電子業,未來他能否帶領華宇打出另一條路,也勢必將受到嚴格的檢視。

延伸閱讀

從復興美工畢業到接班旅行社,雄獅總座黃信川:有個90多歲還能帶團的父親,讓我深知年齡只是數字

2024-01-25

雄獅總座黃信川談婚姻:都說想成功的男人背後,有一個偉大的女人,我很幸運有兩個

2024-02-14

實習給薪3萬,到東京等各城市工作還能坐郵輪…雄獅攜手台師大育才,錄取後起薪4萬+留任獎金

2024-04-30

「能生存的不是最強的」雄獅300億營收歸零,他找生路讓3000員工活下來!服務體驗設計有多難?

2023-12-07

83歲吳耀漢病逝/家產35億富二代不靠爸,《五福星》拍1部買1棟別墅:從沒想退休,要一直拍到掛掉

2023-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