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迎戰中國(三)──我們在日本? P.148

迎戰中國(三)──我們在日本? P.148

2007-10-25 11:56

二○○七年十月上旬,我們參訪日本消費性電子大展,同行工作夥伴黃鈺玲(一九八○年生,中山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施亭薇(一九八○年生,東海大學企業管理所碩士)、彭薇雅(一九八三年生,政治大學金融學系學士)用她們對全球產業、企業策略及金融脈動等多方面視野專業思考,記下在日本所見內容,希望對日本的觀察能給讀者心中不同於以往的撞擊。

日本擁有不足二%的世界人口、○.二五%的土地面積和極為匱乏的自然資源,創造了一七%的世界財富。十九世紀中前,和中國一樣,日本奉行閉關鎖國政策。一八五三年美國軍艦開進日本港,日本國門從此打開。一八六八年明治維新開始,推行「富國強兵」政策,進行一連串西化運動。

明治維新後一百年,日本開始一連串經濟蛻變期:一九四五年,日本戰敗,國家經濟陷入崩潰邊緣,當時戰爭毀滅日本四二%的國民財富,爾後日本政府提出「增加生產以平息通貨膨脹,穩定國民生活」政策,穩定當時社會與經濟;一九四九年穩定通膨,經濟開始恢復,至一九五三年已接近戰前水準;一九五五年日本經濟進入高速增長期;往後十八年間GDP增加十二.五倍,人均所得增長十倍多,年均增長九.八%,並分別於一九六七至六九年,三年內超越英、法及西德,資本主義國家中僅次美國,當時稱為「世界經濟奇蹟」。

日本與台灣密切往來始於一八九五年「馬關條約」,清政府將台灣割日,而台灣在歷經五十年殖民統治後,從日常生活到商業文化,更深受日本影響,正因如此,日本也是多年來投資台灣件數最多的國家,一九五二年至○七年六月底,累計日商對台投資件數及總金額分別為五三五三件及一五○.七一億美元,分居第一及第二名。

台灣經濟發展 深受日本影響

日本可說是台灣經濟發展啟蒙者,特別是台灣在開始邁向工業化階段,幾乎全靠日本所遺留的基礎設施、經營方法及技術等經濟資源而起步。從戰後一九五○年至今,日本一直是對台直接投資與技術引進最重要來源國之一,尤其在台灣必須仰賴日本關鍵零組件與生產設備供應背景下,日本長期來也一直是台灣最大進口國與最大逆差來源國(○七年一至七月日本進口總額及對日本貿易入超總額分別為二六二億美元及一七三.六億美元)。

日商對台投資形態及產業隨著台灣經貿環境變化可分為三時期:第一波投資密集潮在一九六六至七七年間,日商主要以台灣作為外銷加工基地;第二波密集潮發生在一九八六年至九二年間,以電子電器用品為主;第三波密集潮則自一九九六年迄今,主要集中於電腦、半導體及液晶顯示器等高科技相關產業。

以加工出口區為例,成立四十年來日商投資金額長期居外資之首,截至○七年五月,區內日企共七十五家,投資總額達九億美元;主要製品為TFT-LCD和相關零件、PCB、數位相機、半導體零件、驅動IC及積體電路導線架等。

日商對台灣大量投資,帶動台日雙邊貿易成長。一九五五年台日雙邊貿易總額僅一.三億美元,○六年達到六二五.八億美元,成長將近五百倍,可見日商對台灣經濟發展始終扮演著非常重要角色,在全球聚焦中國、忽略日本時,多關注日本絕對是我們迎戰中國最重要力量泉源。

○七年十月於日本展出的CEATEC Japan是亞洲區規模最大電子展,自二○○○年開始,每年十月在日本千葉的幕張國際展覽會館舉行,○七年展覽會場主要分為兩個區塊──「電子零組件、裝置及設備區」及「數位網際網路區」,各占展場約一半比重,技術零件與終端消費產品並重,總展商達八九五家,較○六年八○七家成長,參觀人次更是創下開展來新高,逾二十萬人次湧入會場。

由於日本電子產業技術及關鍵零組件為世界佼佼者,CEATEC逐年受到國際重視,成為日本各電子大廠向世界發表新技術、新產品的舞台,而此次到CEATEC參展的台商約七十家,展場並規畫台灣專區。由德國IFA展到日本CEATEC,台商的確在國際盛事上越來越活躍。

日商技術轉移 台灣為首選


此次展覽中我們看到終端消費大廠多以電視顯示器為主題,力求大型化、薄型化,如Sharp主打五十二吋、厚兩公分和Hitachi展出三十二吋,厚一.九公分超薄電視,Panasonic推出一○三吋電漿電視、Sharp的一○八吋液晶電視等。對於這樣屬於客廳心臟的產品,從IFA延燒到CEATEC,成為各大廠兵家必爭之地。

以液晶技術來看,一九九五年前日本是惟一具備量產能力國家,但面對韓國Samsung、LG開始大量投入降低成本後,日本改以「技術移轉」方式與規模不足、但製造實力強且具成本優勢的台灣廠商合作,至今台灣平面顯示器產值由○一年二九九七億成長到○六年新台幣一.二八兆元,其中大尺寸TFT-LCD產值市占率達五○%,躍居世界第一。

台灣從家電到半導體、光電,技術幾乎都從日本移轉過來,在技轉過程中,日本大量派駐白領人才來台,每年來台的一萬五千名外國白領中,以日本人占四八%最多。與韓、中相比,一九一九年朝鮮爆發大規模反日集會遭到殘酷的鎮壓,及一九三七年南京大屠殺分別埋下了韓國及中國的反日情結,加以韓國剽悍及中國強勢的民族性,促成台灣成為日本考慮鄰近國家技轉首選。

台灣與日本在產業上具研發與生產的互補性,運用日本技術與研發亦是台商發展重點,儘管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台商只要善加利用與日本的合作關係,便能維持與中國在技術水準上的差距,那麼成本競爭就不足為懼,只要我們做到台灣擁有技術的不斷向上提升,並朝向與日本差距縮小的高學習能力邁進,那就是我們文章中「迎戰中國」的最大內容。

延伸閱讀

蛋價「降3元」創2年新低!市場機制發威,蛋商稱「雞蛋多到賣不完…」6月端午節前會再降?

2024-05-21

抓到!2款雞蛋被驗出禁藥殘留 連全聯也中標「這款切塊雞肉」檢出違規用藥,吃過量有什麼副作用?

2024-06-03

做在地永續漢堡!台灣小麥、水耕菜、人道雞蛋…嘉義起家打造速食品牌,「穿短褲享優惠」開展綠色行動

2024-05-23

早餐店加蛋還要20元?蛋價再跌3元「破盤價」創2年新低…雞蛋越積越多,公會喊話:餐飲要有感降價

2024-06-11

抽中一張現賺1.3萬「只限3天」!大武山5/31申購開跑,全台首例「只賣雞蛋」賣到掛牌上市

2024-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