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再破創造力迷思 P.18

再破創造力迷思 P.18

2008-01-10 11:45

延續上次提及的六大迷思,針對在台灣推動創造力,本次再提出另外六項需要破除的迷思,供讀者參考。

在台灣推動創造力,除了打破上期的六大迷思,我們還需要打破另外六個創造力的迷思。

迷思七:害怕、憂傷等負面情緒是創造力的泉源。

「美麗境界」是一九九四年諾貝爾經濟獎得主John Nash的真實故事。他得獎的博弈理論改變人類生活,他也是成功克服心理疾病的勇者,但多數創意人其實都是心理健康的。過去的研究發現,創造力與快樂、愛等正面情緒有正相關,反而與憤怒、害怕等負相關。

迷思八:時間壓力是激發創造力的必要條件。

時間壓力一直被實務界認為是要求創造力表現的必要條件。但許多創造力的理論,卻持相反的意見。政大創新與創造力研究中心的徐聯恩教授根據一八三○位研發人員所作的研究,發現組織的創新氛圍高,時間壓力的確阻礙員工的創意表現;組織的創新氛圍不佳,時間壓力卻可以促進員工的創造力。

台灣一直強調創意的重要,但多數組織的氛圍卻不利創新。重點不是在增加時間壓力,而是形塑創新的氛圍。

迷思九:有了創造力相關的知識,就會有創意的產生。

在升學主義和教材中心長大的成人,推動創造力時,通常也會落入「有了創造力的知識,就會有創意產生」的迷思。因此產官學各界為了增進員工創造力而安排課程時,通常會邀請專家學者或創意人進行兩三小時的專題演講。吸收知識和經驗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員工親身體驗創意和創新的歷程。

迷思十:創意的發展需要自由,而不是紀律。

創意的發展需要自由,同時也需要紀律。Csikszentmihalyi在訪問了九十一位創意人才後,發現這些人都同時擁有 的特質;物理學家Hans Bethe「願意花長時間思考結果非常可能一無所獲的問題」,就是例證。

迷思十一:創造力是不能被教的。

許多相信創造力無法教授的人,對於教學的看法停留在教師中心的教學模式。認知心理學強調學習者中心的模式,相信學習者能夠主動學習、建構知識。參與者中心的教學,係指教師安排適當的外在條件,激發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和學習風格以完成創意的目標。

迷思十二:創造力是無中生有,是不著邊際地想像未來。

對創造力持負面態度的人,常誤以為創造力是無中生有,其實創意的產生常常是「組合不同的元素」,蘋果電腦iPod和iTunes的組合為數位音樂產業帶來嶄新的商業模式就是最好的例子。
(本專欄由司徒達賢、樓永堅、吳靜吉、李仁芳共同主持)

延伸閱讀

存股50張00929...股價一路漲16→20元,重新加碼的3個理由!高股息+勞保退休金,月領4萬簡單過生活

2024-04-12

50歲電子業高管除了1間房,存款只有300萬...參加婚禮驚覺同學財產比我多!投資這2檔ETF,65歲退休錢花不完

2024-04-11

0056是高股息大財主!她存股162張0056、季領息12萬、42歲提早退休:3個理由,我從第一金改存高股息ETF

2024-04-02

敦陽科、中華食...他48歲靠「配速持股法」月領10萬提早退休,7檔存股名單曝光:最高獲利124%

2024-04-12

40歲上班好厭世...如何才能退休月領5萬股息?金融業14年老手傳授退休攻略:600萬就能財富自由

2024-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