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陶冬 首席分析師的市井智慧 P.44

陶冬 首席分析師的市井智慧 P.44

談中國經濟,不該忽略瑞士信貸亞洲區首席經濟分析師陶冬的意見,在全球投資市場,他已算是有名氣的分析師了。不過,如果哪天陶冬在路上和你搭訕,也別見怪,陶冬那些撼動全球資金的精妙論點,一向,就是在市井街頭聊出來的。

冬天出生,所以名字就是冬。大概也就這麼注定了,陶冬是個簡單的人。

「我有自己的觀念,用我認為最好的辦法解決問題。別人怎麼看是別人的事,我管不著。」他這樣說自己。好像在說外界觀感多半都是生命裡的雜訊,擋掉了,才能活得簡單俐落一點。然後,看得純粹一點、想得透徹一些。

作為投資銀行的經濟分析師,簡單、純粹、透徹,都是重要的。

二○○七年初,陶冬警告世人,中國即將面臨通膨壓力升高的問題。明明前一年中國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CPI)僅僅只有一.五%,物價穩定,但接下來的情況發展還真如陶冬鐵口,整個○七年,通膨就是中國經濟的主調之一。結算下來,這一年中國的CPI指數達到四.八%,是○六年的三倍以上。

見解獨到背後 放下經濟學,打開觸覺

準,是因為看得純粹。「走到哪裡,就和那裡的人說說話、聊聊天。結果,家庭主婦在抱怨找不到帶小孩的保母,餐館老闆說他找不著服務生;加油站裡,竟然沒油!」最基本的活兒沒人願意幹、最基本的物資也缺了,這是理所當然的簡單道理,物價漲定了。

原來,牽動全球資金動向而又精準的預測觀點,就是來自這群最單純、啥也沒有多想的市井小民。簡單純粹的訊息點,在陶冬的腦子裡連結成理所當然的趨勢線,而後結構成鋪天蓋地的總體經濟面。

「做好經濟學的第一要素,就是放下經濟學。分析經濟的出發點,如果是從象牙塔裡的複雜學問開始,那就完了。」擁有美國猶他大學經濟博士學位的陶冬這麼講著。讓人聯想到金庸小說裡華山派的風清揚老前輩,正在饒富禪意而悠悠地解釋「無招勝有招」的境界。

「放下經濟學,然後,打開觸覺。」陶冬說。

二○○三年的初夏,回想起來還會讓人隱隱作痛的SARS疫情剛剛獲得控制,陶冬決定走一趟華東。他要打開觸覺。

「溫州、蘇州……,那一趟大概走了七、八個城市,走過、聊過,才發現情況和大家想像的很不一樣。」沒有災後該有的淒風苦雨愁雲慘霧,反而,「我看到的是一股建設的浪潮,撲面而來。做鋼鐵的、水泥的、運輸的,每個人嘴裡談到的都是建
設,都要搶著開發。」

SARS剛過,中國經濟仍然陷於通貨緊縮,全世界都在擔心中國市場景氣不振。○三年七月,陶冬結束華東行,然後提出這麼一個讓全世界都嚇一跳的異樣論點:「無通脹過熱!」他說中國市場不但沒有不景氣,反而要小心過度擴張、產能過剩、引發價格戰的問題。並且預言,當年中國經濟成長率將回到SARS爆發前的水準。

○四年初,中國總理溫家寶仍說:「不要輕言過熱!」但到四月底,一場宏觀調控便撲面而來了,針對的就是陶冬九個月前警告的過度投資、產能過剩。又一次,陶冬那套來自民間聲音的觀點,不僅大膽,而且準確。「本質上,經濟學終究是一門人文科學。」把握住社會人文的脈動,才能把握經濟學的底蘊啊!

骨子裡的血氣 人生要有春夏秋冬


說大膽、說異樣,陶冬卻也不是這麼刻意的人。「老實說,我的觀點,大概九○%左右是和其他人差不多的。而且,也有一些是不準的。」在個人部落格的自述前言裡,陶冬自許是個「觀點製造者」,但他強調,觀點不能硬搞,不能套個流程就這麼「生產製造」出來,「如果你打一開始就想弄個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觀點,就是要和別人不一樣,那麼,這個觀點鐵定是會出問題的。」

「你們覺得我老是有不同觀點,那是因為,當我發現了什麼不一樣的東西,神經就會開始興奮起來。接著,進一步再次仔細確認假設、邏輯,確定沒有問題之後,我會大張旗鼓地到處宣揚我的看法。」

都說陶冬是個簡單的人,某些層面上,他和你我真的差不了太多。一樣的市井身段,一樣喜歡閒聊瞎扯談八卦。在尋常人生裡,內心一樣有些不甘平凡和寂寞的追求嚮往。

就拿陶冬的第一份正式工作來說吧!拿到博士學位後,陶冬在日本一間號稱國際化的研究所工作,「一進去,我就知道事情不對了。」在安穩固定的制度體系底下,第一天上班,陶冬已經可以算出現在到五十歲的收入水準,「幾乎可以看到自己的收入線。」右手食指從左下直直畫到右上,一條穩穩向上的斜線。陶冬不要平穩的線性人生,他要尋找轉折點。

就像觀點一樣,很多東西不是刻意可求的,陶冬的轉折點,來得偶然。「在一場朋友的婚宴,喝醉了,起碼是半醉,我開始對著大家高談闊論香港股市。這番率性發表的酒後瘋話,被有心人聽進去了。」朋友的先生在日本寶源證券工作,婚宴席間不乏日本寶源主管,第二天,陶冬接到電話,有人請他去香港。

九十九分努力 還要憑藉一分運氣

一九九四年,H股出現第一波熱潮,中國經濟分析師的需求開始熱絡,陶冬也因緣際會的來到香港,開始走上金融分析師這條路。「如果那天沒有參加婚禮、沒有說瘋話;如果沒有遇上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沒有遇上全球化,大概也就不會有今天的陶冬吧!」他直說自己不聰明,只是很幸運。

怕人不相信,覺得是過度自謙,於是陶冬又說了赴美求學的經過。「大學本來念日文,八○年代,中國青年忽然熱血了起來,我覺得學日文不能經國濟世,所以轉念財經。隨後申請去美國大學讀博士,當時,中國學生到美國念物理、化學的多,經濟沒人念,學校非常樂意接受我的申請,托福沒考,英文能力好不到哪兒去,也就這麼拿到獎學金,跑到美國念書去了。夠幸運了吧!」

難道沒有努力的成分嗎?像是被逼的一樣,陶冬勉為其難地說:「好吧!自己的努力也有,但總之,運氣幫了我很多。」

從小與書相伴 成就大師的關鍵習慣

如果要把運氣和努力回歸到最原始的起點,家庭因素,終究還是影響陶冬最重要的關鍵。「家裡的人都愛念書,自小就跟著讀,慢慢的,很習慣和書本作伴。」陶冬回憶,小時候媽媽每次嫌他調皮搗蛋,就隨手拿本冊子給他,搬張小板凳擺在一旁角落,一下子,家裡就安靜許多了。

「家裡的書讀完了,父母上班的地方有圖書館,裡面的書幾乎也都被我讀過一遍。中學時,我一天能看一本小說哩!」當年的陶冬或許沒想到,這個愛讀書的習慣,即將成就他的人生轉捩點。

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據說,這是一個中國教育的毀滅年代,學生造反,各級學校進入停課狀態。一九六八年,毛澤東在《人民日報》寫下有名的七二一指示:「學制要縮短,教育要革命,要無產階級政治掛帥……。要從有實踐經驗的工人農民中間選拔學生,到學校學幾年以後,又回到生產實踐中去。」

世局紊亂、思想翻騰,陶冬沒有跟著同學抗議造反,只是簡簡單單做自己,彷彿遺世獨立似的繼續窩在他的書本世界。

戒不掉的美味 最愛吃永康街牛肉麵

關於文革歷史,陶冬沒有太多描述,只是淡淡地說:「文化大革命那些年,沒什麼人在念書,就我改不掉這習慣,多讀了幾本書,後來也就幸運地考上了大學。在中國,兩個智商一樣的人,如果一個上了大學,一個沒上,未來幾十年的命運也就從此不同了。」

七二一指示的四十年後,二○○八年,陶冬來到台北演講。談到農產、肉品的未來投資機會,談到中國蘭州牛肉麵的變相漲價,談到開放陸客來台觀光之後,「中國遊客一定會喜歡台灣小吃。」演講結束後的當晚,陶冬便急乎乎地跑到永康公園附近,吃牛肉麵。

不禁讓人懷疑,陶冬是準備明查暗訪牛肉價格?或者衡量通膨壓力?要不,就是評估開放陸客來台之後的台灣商機?

想太多了嗎?畢竟投資世界太複雜,人們總難免有太多莫名其妙的疑慮和想像。難怪,簡簡單單的陶冬,顯得特別不一樣。

/小檔案/
陶 冬
生於上海、長於北京。美國猶他大學博士、碩士,北京外國語大學學士。曾任香港寶源證券高級經濟分析師及中國研究部主管。1998年加入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現任瑞信董事總經理、亞洲區首席經濟分析師。工作忙碌,60%以上的時間在外旅行,最多一天開12個會。若有閒暇時間,喜歡閱讀,並且補充睡眠。

延伸閱讀

升遷加薪2千「幅度每年調整」為何8年級生拒絕?職場老鳥笑了 但原因卻讓人搖頭:別太高估自己

2023-11-09

鴻海股價站上172元,今年已飆升逾六成!周二法說會再放利多 上季AI伺服器業績年增近200% 全年雲端網路產品展望「直線向上」

2024-05-14

鴻海AI伺服器將成為下一個兆元事業!劉揚偉:去年整體伺服器營收衝1兆台幣,AI伺服器就貢獻3000億 今年可望再增四成

2024-05-31

鴻海電動車明年將在美國亮相!納智捷n7今年將交貨上萬輛 創造百億元營收 鴻海還跟Nvidia合作研發自動駕駛

2024-05-14

鴻海股價今年飆升近七成 直逼200元大關!黃仁勳深化與鴻海合作 將為劉揚偉帶來哪些助力?

2024-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