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是「創新」,還是「噱頭」?

是「創新」,還是「噱頭」?

方‧略觀點-林志垚

名人專欄

2013-06-29 13:55

這幾天看到一些關於3D列印報導,正巧反應出許多國內企業評估創新技術時常見的盲點。

這幾天看到一些關於3D列印報導,正巧反應出許多國內企業評估創新技術時常見的盲點。

『可成(2474-TW)董事長洪水樹形容3D(列印)產品要與目前可量產的產能、規模相較,差距就像「弓箭和洲際飛彈」,鴻海(2317-TW)董事長郭台銘今天也表示,3D列印出來的產品,「好看不好用」、「一摔就碎」,只是噱頭!』《鉅亨網

但是同樣一項技術,『美國總統歐巴馬在今年二月的國情咨文內指出,3D列印,將是美國領先未來全球製造的技術革新。歐巴馬計劃投資十億美元,打造十五間製造業創新研究所。3D列印技術被列為第一項。』

『製造飛機引擎已百年的奇異(GE),正研究利用3D列印科技,修補渦輪發電機的葉片。預計在二○二○年前,印出十萬個高精密度、高強度的飛機引擎零件。』,『未來,我們將能『印出』一整台引擎,」《天下雜誌

這中間的差異是什麼?

3D列印的意義是在於它帶來了一個新的製造概念。過去的製造方式,不是用手工或是機器切鑽削裁一塊原材料,就是把材料溶解後倒進模具中成形完成。3D列印和其他被統稱為「積層製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的生產形式,是透過把一層層超薄材料,逐層堆砌出三維立體形狀的物件。

其實3D列印並不是一個新觀念或技術,大型的3D列印設備已經被用在許多領域多年。這次引起注意,是因為3D列印設備的微型化,代表這項技術的普及性及應用的可能性與以往大大不同。此項與電腦輔助設計緊密整合的製造技術,讓有設計想法的人可以快速且低成本的方式把設計圖轉化成實物。

當然目前這項技術距離取代現有規模化生產還有一段的距離,甚至無法完全取代,從這個角度來說,郭董與洪董是對的。並非所有的材料都能適用這種製造方式;也不是所有的物體,特別是那些由金屬材質製成的物體,在目前能夠在高強度下經久耐用(我希望GE如果真的在2020年用這方法製造的飛機引擎已經克服這點)。對於大量標準化產品製造,我相信現有的製造模式還是有其無法取代的優點。

但我也相信3D列印絕不只是個噱頭而已。它是個改變產業遊戲規則重要驅力。

伍大忠,實踐大學工業設計系的老師,也是我的事業夥伴跟好友,針對3D列印如何改變製造模式,說了一段值得深思的話:『量產創新的指標以Apple的unibody模式來當作量產方式改變的號角響起,是以切削減料的方式進行非模具製造之變革,而3D列印則是以軟硬增料的方式進行另一層次的非模具品量產的方法。而其應用面的產品,以人為主來切入,從生活使用產品到心血管迷你機器人,都將以非模具生產的「切削減料」和「軟硬增料」的方式,進行多樣多量的unibody新增產模式。』

所以說,3D列印帶來的改變,其實是要讓傳統的大量製造降低成本靠邊站,而以使用者驅動的多樣多量製造模式取代。

3D列印(與其他任何創新科技)真正的機會是在於思考新技術所能產生的新的可能性與價值,並創造新的價值傳遞方式,與客戶建立新的合作模式。舉例來說,國外已經有人運用3D列印發展出新的商業模式,它提供設計與生產服務,讓許多有創意的設計團隊或個人可以比較快速的打樣,降低設計時間與投入,這些業者甚至於可以安排未來量產事宜。它的象徵意義像是當年晶圓代工業者的出現給產業帶來的衝擊。

破壞性的創新一直都不是只有單純的技術含量或是觀念而已,更高的價值是因為新的商業模式所激發出來的。因此我們對於創新技術的評估,從自己目前的核心事業出發,思考如何引入、取代、或是套用在現行模式內是必要,但還不足夠,我們還需要思考分析這些創新技術會對現在的商業模式帶來何種破壞與機會。

而思考商業模式這件事,一直不是台灣大部分的企業家擅長的事,過去台灣最值得稱頌的商業模式創新是晶圓代工(台積電)與快速流通業(7-11)。所有在創業、或是從事新事業開發的人,除了學習如何評估與開發產品與技術,分析與尋求市場商機之外,更需要花時間思考商業模式的可能性。

台灣已明確面臨如何從傳統模具大量製造的獲利方式,轉型到以創新設計、少量多樣的軟體與硬體整合的全面製造模式,進而產生新的獲利規則與商業模式。將來我們需要更多的創新商業模式,才能以倍數的方式擴大技術創新,進而真正提昇產業與國家競爭力。

創業家們,當你們看到大企業家這麼說的時候,就代表機會來了!如果富有創業精神的人們在新的商業經營模式與各個領域的應用繼續發展下去,創造出新的製造與服務整合的商業模式,那我們在有生之年有可能會看到郭台銘把他的『「郭」字倒過來寫』!



你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轉寄分享、留言或按下一個「讚」!


如果想進一步了解更多有關企業策略、轉型、創新與商業模式發展、或創業的成功經驗與做法,歡迎與我聯絡steve.lin@aspectmgmt.com





 

延伸閱讀

在台北從事房仲業,奮鬥近20年卻孓然一身...他脫北南漂先創業後買房:我很後悔沒有早一點離開

2023-11-22

坦承演講稿苦無靈感求助ChatGPT,連諾貝爾獎得主莫言都在用AI!但可能面臨這後果

2023-05-19

ChatGPT、Google Bard、Bing…三星祭禁令,限制員工使用「生成式AI工具」,被抓到就滾蛋

2023-05-02

離開台積電為了創業到處借錢時,我也曾以為人生到了谷底...工程師追夢當導演分享谷底翻身3啟發

2023-12-20

GPT-4強到讓電腦科學家都怕…千名專家連署要求暫停開發:我們無法控制ChatGPT乖乖聽話

2023-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