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冷漠殺了凱蒂」背後真相

「冷漠殺了凱蒂」背後真相

郝廣才

名人專欄

Getty

899期

2014-03-13 13:15

一九六四年三月十三日,紐約皇后區大街上發生一宗謀殺案,據說附近三十八位居民眼見慘案發生卻沒人伸出援手,但真是如此嗎?

事情不管是真?是假?只要人們願意相信,那明明是假的,也會變成真的。
 

一九六四年三月十三日,在美國紐約的皇后區,有位叫凱蒂.吉諾維斯的女子在一條路燈明亮的大街上,半夜被殺身亡。

這件兇殺案轟動一時,是因為凱蒂被兇手刺中一刀,一邊逃命,一邊尖聲大叫救命,路旁公寓大樓內的居民聽到呼救聲,有人開燈,跑到窗戶邊看到底發生什麼事?兇手因此遲疑不敢下手,但過了一會兒,兇手發現人都站在窗前,好像沒什麼動靜,便追上前,再補了凱蒂一刀。

凱蒂的叫聲更大,之後有更多窗戶亮燈,更多人站到窗前。兇手再度遲疑了一下,凱蒂死命地爬,接著兇手追上去再殺,這下凱蒂的慘叫聲更加淒厲,然後變得無力,接著死於非命。大街無聲,只剩下關窗戶的聲音,之後街上寂靜,靜得可怕!


紐時出書,描述城市冷血


《紐約時報》報導了這起兇殺案,頭版頭的標題:《三十八人目擊謀殺案沒有報警,皇后區女性被殺案反映的冷漠無情!》報導中說:「有差不多半個小時,住在皇后區的三十八位奉公守法的紐約市民,隔窗看著一名年輕女子在街上被人三次追殺。兇手一再動手的期間,沒有一位市民打電話報警。只有在女子被殺死之後,才有一個人打電話報警……。」

《紐約時報》還出版了一本書,叫《三十八位目擊者》。

凱蒂被殺一案引起了廣泛的討論,心理學家紛紛指出城市充滿著「疏離感」,每個人只顧自己,對別人的死活毫不在意到幾乎冷血的程度。

越大的城市,疏離感越重,進而發展出社會心理學上的「旁觀者效應」(Bystander Effect),指個人因為認知到團體的存在,就把個人本來要做某件事的行動力減弱了。團體越大,旁觀者效應越強,個人行動力越弱。

像凱蒂案,如果只有一個人看到,他就會去報案,因為他會認為自己有責任。但當有很多人看到時,每個人都會想也許別人會報案,我最好別找麻煩,因此最後沒有人報案。


旁觀者效應,風行四十年


很有道理,對吧?「凱蒂被殺案」從此出現在每一本心理學的教科書上,「旁觀者效應」成了必讀的課程。我少年時讀到此案,也震撼不已、深信不疑。

沒想到這個理論風行了四十年之後,二○○七年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的三位學者發表論文指出:當年的凱蒂案,《紐約時報》的報導根本是編故事。根據警方的紀錄,凱蒂並沒有被追殺三次,而且地點是發生在陰暗的街角,沒有人開燈立於窗前觀看,因為那裡根本看不見什麼窗戶,當然沒有所謂三十八位目擊者。

 

確實有人報警,警察趕到現場時,凱蒂還沒死,送到醫院急救,後來傷重不治才死的。

《紐約時報》的報導登出後,有人就提出證據說明這件事的許多情節是無中生有,但沒人理會。凱蒂案就這樣一傳再傳,旁觀者效應就如此一教再教,學生們一學再學,變成了心理學的基本常識。

我現在如果跟人說起此案,跟他們說明「真實的事實」,你想會怎樣?沒錯,幾乎每個人都是這樣反應:「真的嗎?」「不是吧?」「不可能是假的吧?」……嘿!我又不賣報紙,幹麼騙他們?

 

凱蒂

 

《紐約時報》曾報導,1964年3月13日在美國紐 約皇后區奧斯汀街(上圖)發生兇殺案,28歲 的凱蒂(下圖)被歹徒刺殺身亡,卻無人伸援。

 

凱蒂

延伸閱讀

蘇丹紅食安危機燒不完!陳建仁指示3大作為防堵、成立「食安檢驗基金」,召開中央地方整合會議
蘇丹紅食安危機燒不完!陳建仁指示3大作為防堵、成立「食安檢驗基金」,召開中央地方整合會議

2024-03-14

至少16萬公斤流入市面、180款產品中招! 直擊毒辣粉2大源頭、揭食藥署4大破口全追蹤...誰害你吃進蘇丹紅
至少16萬公斤流入市面、180款產品中招! 直擊毒辣粉2大源頭、揭食藥署4大破口全追蹤...誰害你吃進蘇丹紅

2024-03-13

蘇丹紅若滲透到1原料「台灣人全中招」 別認為不會吃到!專家籲加強稽查:很多國家都發生過
蘇丹紅若滲透到1原料「台灣人全中招」 別認為不會吃到!專家籲加強稽查:很多國家都發生過

2024-03-16

53.7萬公斤蘇丹紅產品下架,大家都想問:白胡椒粉為什麼要加?義美老總推斷「這動作造成的」
53.7萬公斤蘇丹紅產品下架,大家都想問:白胡椒粉為什麼要加?義美老總推斷「這動作造成的」

2024-03-20

30秒幫客戶部署完畢  GMI Cloud成全台首家輝達NCP 搶進「算力出租」  小新創估值躍三億美元
30秒幫客戶部署完畢 GMI Cloud成全台首家輝達NCP 搶進「算力出租」 小新創估值躍三億美元

2024-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