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品質創造了價值 綠色改變了生活

品質創造了價值 綠色改變了生活

邁入後巴黎氣候峰會時代,掀起國際另一波綠色革命,綠色供應鏈、循環經濟已是大勢所趨,中小企業應從綠色供應鏈管理開始做起, 從產品生命週期中創造更大的利潤,與國際接軌,把握此波綠色商機,唯有守護地球環境,才能共創未來美好價值生活。

因應全世界環境污染日趨嚴重, 氣候變遷加劇,1993年,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的製造研究協會進行「環境負責製造(Environmentally Responsible Manufacturing)」研究中,首次提出「綠色供應鏈」的概念,30年來逐步扭轉傳統生產製造業的管理模式,以產品生命週期作為思考基礎點,從設計、採購、包裝、行銷、消費、回收的循環過程中,皆需符合綠色管理的準則,打造新時代的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模式。

建立綠色企業文化
創造消費綠生活

企業綠色組織管理已刻不容緩,具備????項條件,以成為綠色企業。第一,綠色設計。打破傳統只在於「產品生產到使用為止」的設計考量,把產品生命週期延伸到「產品使用結束後的回收再利用與處」階段,所以在產品的原料選擇上,需選擇對環境無污染、容易回收的綠色材料,從最源頭開始控管。

第二,綠色生產。簡單而言,綠色生產係指要求供應商必須減少材料使用與能源的浪費,從製程上即著手進行優化與改善,或尋找其他創新製程,降低能耗,並採用對地球不易造成污染的材料。

第三,綠色行銷。許多企業絕大多數心力放在設計及生產,卻忽略行銷的重要性。綠色行銷能顯現出一家企業綠色管理表徵,並融入在整個供應鏈行銷中,包括綠色資訊的蒐集,綠色產品的探討,以及綠色形象的塑造,對一家公司的企業形象有重大影響。

第四,綠色回收再利用。綠色產品回收是考慮產品及零部件回收處理成本及回收價值,中小企業必須思考,如何能引導消費者進行綠色回收,再獲得更高的再利用價值。中小企業除能因回收而「物盡其用」,減少浪費,同時也有可能因此降低整體成本。

綠色組織文化,是創造與環境共生的企業體,推出綠色產品,也塑造消費者綠色行為模式,讓生產及消費在綠色供應鏈管理中相輔相成,在原料、設計、生產、使用及回收產品生命週期中都有「綠色」的鏈結。企業為提供綠色消費產品及服務,落實綠色供應鏈管理已是主要工作,每階段的環保相關規定都能給予有效的管理,主動建立環境風險評估,以及加強污染預防和控制廢棄物排放等主動積極作為,建議企業建立「綠色數據庫」,將管理量化,能更有效率地進行綠色管理。

綠色供應鏈管理風起雲湧
國際大廠紛紛投入

簡單來說,「綠色供應鏈管理」是指從原料採購、加工生產、流通消費和廢棄物回收利用的過程,每位參與者,包括原料供應商、製造商、批發商、零售商,乃至於消費者,都必須將資源高效利用和環境保護,視為核心目標,以達到永續發展的目的。

歐盟是執行綠色供應鏈管理最積極的區域。早在2003年2月,歐盟公布「廢電機電子設備指令(Waste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WEEE)」,規定生產者必須履行回收處理十大廢電子電機產品的責任,目的為促使電器廢棄物的減少,透過再使用、再生利用及回收,達到廢棄物的減量;及「危害物質限用指令(Restriction on Hazardous Substances,RoHS)」,管制十大類別電機電子產品的環境衝擊,要求危害環境的物質必須控制在範圍劑量之下,以限制電子設備產品在製造過程中使用到有害物質,避免對環境造成傷害。2011年,RoHS指令修正版將原先豁免的醫療設備 (第8類產品)和監控設備(第9類產品)皆納入指令, 並新增「其他電子電機產品」,全面管制所有電子電機 產品危險物質使用。

歐盟指令公布後,綠色供應鏈不再是高呼理想的口 號,而是必須落實在企業生產流程中的方針,世界國際大廠有鑑於此,紛紛對此做出因應對策。例如,惠普、戴爾、IBM等科技業龍頭,在2004年10月通過電子行為準則(Electronic Industry Code of Conduct,EICC),建立電子產業全球供應鏈標準化的社會責任行為規範;同年IBM更提出對供應商行為準則,建立環境管理系統,衡量企業對環境的影響, 設立改進目標等具體措施。



綠色市場商機
影響臺灣千億產值管理鏈

國際大廠嚴格執行綠色供應鏈管理,如果供應商提供的產品含有管制物質或劑量超過歐盟指令中的規定,國際大廠將把供應商從採購名單中除名。

身為國際大廠重要供應商的臺灣自然不能置身事外,電機電子產業向來高居出口額第一,歐盟指令公布後,高達44項電機電子產品輸往歐洲受到管制,據財政部統計,每年輸往歐洲的電機電子產品金額超過新臺幣3000億元,2015年更成長至約4286億元,產值及影響層面不容小覷。

2014年7月全面啟用新版RoHS指令(RoHS2.0)後,將囊括所有符合電機電子設備(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EEE)定義的醫療器材,皆必須符合RoHS指令規範,對於臺灣產業將形成另一波影響。因應全球人口高齡化的發展,醫療器材需求持續成長,尤其近5年來,臺灣醫療器材設備出口國中,歐盟國家位居前五名,如何因應RoHS 2.0,立足於歐盟市場,於商機中搶得先機、符合規範, 將賴上下游產業共同落實綠色供應鏈、提高產品綠色品質,回應國際大廠訴求,以穩固訂單、強化競爭力。

掌握綠色商機
邁向循環經濟時代

綠色供應鏈的共識,改變傳統製造業的思維,翻轉經濟與環保的衝突,形成新時代的循環經濟模式,不僅永續環境,更在高度飽和的製造業市場中創造新的利潤以及新型態的商業模式。在產品生命週期中,循環經濟以綠色供應鏈強化各個生產環節的鏈結,提高利用效率,並減少耗費,優化資源配置,也重新定義供應商與消費者的關係──不僅是「販賣產品與消費」,更是「服務與使用者」,服務取向的思考,加長產品在供應鏈系統的時間,再經由「反向物流」機制完成循環經濟的模式,有效回收產品,極大化回收再利用的價值,使企業可以從中獲得新的利潤。

2045年巴黎聯合國氣候峰會通過《巴黎氣候協定》,達成全球升溫在2℃以內的歷史性協議,對全球節能減碳行動具有深刻的意義,更是另一波綠金湧現的契機,不僅碳有價化、循環經濟的時代即將到來,全球對於綠色產品及服務的需求也會再創高峰,如綠色能源、智慧電網、智慧城市、物聯網等指標性產業將會是未來????????年最具發展性的潛力產業,產值相當可觀。

以出口為經濟導向的臺灣自然不能錯失這波國際綠色革命,2014年臺灣綠色產品出口金額約618億美元,占整體出口比重約20%,具有積極開發的可能性。為協助中小企業拓展綠色商機,與國際接軌,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積極協助中小企業建立綠色管理機制、落實綠色供應鏈管理,全面提升產品競爭優勢,以符合國際大廠綠色採購標準,躋身進入國際採購清單,搶占上看兆元的商機。

企業是人的集合體,其管理的精髓最終歸結於「人」,企業應將環保視為公司經營策略之一,對員工進行宣導及教育,將環保政策放到企業經營之中,使組織內部能夠建立共同價值與信仰,如此從上而下,從內而外,建立起綠色企業文化,方能進而推動上下游供應商齊心協力,為地球盡心,為未來子孫造福,共同掌握此波風起雲湧的綠色商機,以MIT實力邁向循環經濟的時代。

更多中小企業知識案例,請點圖片下載中小企業知識期刊


延伸閱讀

糖水大戰 你凝視對手、對手也凝視你

2024-02-05

二人組創業賣快樂 呼拉圈、飛盤成經典

2024-01-31

一首歌三百多個翻唱 吟遊詩人終登巔峰

2024-01-17

君王論 權力遊戲的「孫子兵法」

2024-01-24

用幽默擄獲千萬人 他創辦史上最暢銷雜誌

2024-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