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升息 006208 美元

九位青農的微型革命 解決農業缺工痛點

九位青農的微型革命 解決農業缺工痛點

鄭閔聲

傳產

蕭芃凱攝影

1162期

2019-03-27 17:08

上午八點半,陽光就曬得人後頸發燙,這是三月的北台灣,難得一見的晴朗天氣。
八名身穿整齊藍色制服的「有限責任桃園市青年農民生產合作社」機械工班成員,已經站在鄰近大漢溪的農地上檢查機具。他們要搶在隔日天氣轉壞之前,完成一系列種植、採收作業。

「誰要負責中耕機?」整隊集合時,一位年歲較資深的成員問。

 

看到另一名二十多歲的成員舉手示意,他說:「轉彎的時候,注意離合器控制。」接著又依序分配操作定植、施肥、覆膜、採收等機器的人力,並簡短說明重點。

 

「今天是幫農場主施作,也是一堂訓練課程。除了有資深導師指導工班操作機具,也希望他們從團隊合作中,熟悉整套種植流程,累積更多經驗之後,未來能獨當一面。」比其他人稍晚抵達的合作社理事主席陳士賢,站在一旁向記者解釋。

 

初衷:填補人力缺口

集合農機具、人力,支援代耕服務

 

三十六歲的陳士賢,是專業第二代稻農,他和三位夥伴,在二○一七年被選為農委會「百大青農」輔導名單以後,就希望利用獲得專家培訓指導的兩年時間,並借助官方資源,設法解決青農「痛點」。

 

「大家一聊起來,共同的問題就是缺工,與其等人來救,不如成立一個組織解決。」陳士賢指出,同產業間的農忙季節相近,有時即使想互相協助,也往往力不從心,因此他們找來專注茶葉、雜糧、蔬菜、花卉、育苗等不同作物的青農,一八年四月正式成立合作社。

 

他們的構想是,集合社員既有的農機具,再共同聘雇農務專業人員組成機械工班,由每位社員提前規畫登記生產期程與勞動力需求,各自使用。

 

「原本想說缺什麼就請農委會補助,沒想到九個人盤點手上的機具,就有大概三十台,連大型的曳引機都有,還真不缺什麼東西。」陳士賢笑著說,社員起先也沒想過合作社能如此「自給自足」。

延伸閱讀

輸給菲律賓

2019-03-27

迷走的台灣農業

2019-03-27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談重建制度:面對農業問題 不能只處理表面

2019-03-27

農水產公社邀偶像團體助陣 達成韓食滲透全球化任務

2019-03-27

一年補助100億 首長都在賣水果 為何還是救不了台灣農業?

2019-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