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該把家裡無用的東西「斷捨離」,讓家裡的空間得到釋放,人的心情也會隨之變好。這個觀念同樣適用在套牢N年的股票上,但畢竟這些股票不是實體物,而且投資人又不甘心處分後就要承認虧損,所以反而成了很多人最不願意去面對的無用的東西。
我太太曾經為了專心照顧年幼的子女,一度離開職場,成了專職的家庭主婦。在養育子女、操勞家事之餘,也開始做一些股票投資。
當時正值電子股當道、股價狂飆的年代,她也確實賺了一些錢,但好景不常,碰到了2000年的網路泡沫化,來不及在股災前抽身離場,很多股票都慘遭高檔套牢。
當時,我們和一般投資人一樣,抱著「不賣就不賠」的鴕鳥心態,期望總有一天會解套。
不久之後,太太重回職場,也不再進出股市,這些股票就逐漸被淡忘,然後一擱就擱了20年。我想,這應該也是很多人共同的人生經驗吧?
股票套牢20年,把握機會處分變現
到了今年年初,台股突破了12000點,我想這些股票此生恐怕解套無望,還不如趁高檔賣掉,多少還能換點現金。我請太太抽空去她20年前進出的證券商營業廳,把持股明細列印出來,才能知道究竟還有那些股票,以及還有多少股數可以處分。
結果,她沒有立即去辦這件事,緊接著就迎來了新冠肺炎造成的股市雪崩式下跌。
台股這波一路下殺,一直到8523點才止住。我心想,這些套牢N年的股票恐怕又沒機會變現了。沒想到從3月下旬起,台股一路反彈,居然到了5月中旬,又回到了11000點。我和太太說:「老天給了我們第二次機會,就別再放過了。」
這一次,太太隔天就去了證券商營業廳。她連當時的帳號都已忘記,只好拿身分證去辦理。列印明細只有股數,沒有當時買進的成本。
我跟太太說,我們現在處分這些股票,別去算「賠」了多少,反而要心存感激,因為賣掉它們至少有「變現」的功能,就當作突然多了十幾萬元,心情就會好受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