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理財 etf 台股 殖利率 2024總統大選

自駕車商機台灣不缺席 自駕巴士有望駛向新南向國家

自駕車商機台灣不缺席  自駕巴士有望駛向新南向國家

林韋伶

科技

達志

2018-10-22 16:56

為搶進無人載具商機,台灣可望成為全球首個一次針對陸、海、空進行沙盒實驗的國家,首套核心技術MIT(來自台灣)的都市型自駕中巴系統,將在11月台中花博期間舉辦試運行。此外,《無人載具科技創新實驗條例》有望在年底前完成三讀,業者分析台灣廠商在電動巴士本來就擁有領先優勢,只要政府態度夠開放、業界夠積極,台灣自駕巴士有機會駛向新南向國家。

根據《無人載具科技創新實驗條例》,所謂的「無人載具」指車輛、航空器、船舶或其結合之無人駕駛交通運輸工具,透過遠端控制或自動操作而運行,且具備感測、定位、監控、決策與控制技術之載具,而其中民眾熟悉的「無人機」、「自駕車」、「無人船」都在無人載具之列。

 

自駕車不但聽起來很炫,商機潛力也很驚人,工研院資通所組長蔣村杰分析,2016年全球車用電子規模約2486億美元(約新台幣7.753兆元),預估2025年數字將達3600億美元(約新台幣11.23兆元)。由於台灣廠商在ICT領域(資通訊領域)有領先全球的基礎,政府積極推動沙盒法案希望能讓台灣廠商搶得先機。

 

事實上,如果要讓自駕車上路,各種零組件與車輛都必須透過自駕車平台反覆測試,而目前國際間主要的自駕車平台發展者包括:Nvidia、NXP、Siemens Mentor與三星旗下的Harman,在台灣則以工研院為首。

 

經濟部技術處簡任技正林浩鉅分析,儘管現在已有許多國外業者提出自駕車解決方案,但他們都是在國外做試驗,與國內的車輛環境、交通狀況可能不一樣;此外,台灣明明擁有很強的車用電子零組件供應鏈,如果只是提供零件給國外業者太可惜,台灣應該要有自主方案。不能讓國外業者專美於前,這也是當初工研院投入平台開發的重要因素。

 

如今,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在今年10月17日通過《無人載具科技創新實驗條例》審查,經濟部技術處預估條例通過後,首波可能有5、6支以上團隊有興趣申請進行創新實驗,但因為團隊不管在營運、保險機制等多個面向都需要提出說明,門檻不算低。

 

其中一支已表態的團隊則由車王電(1533)領軍,車王電董座蔡裕慶分析:「最少應該會有3個以上團隊申請參與試驗。」

 

以自駕車取代傳統的「人」駕車,除了可以避免疲勞駕駛、加開夜間班次外,成本也是一大考量,根據台中交通局2017年的統計數據,駕駛薪資是各項客車成本中佔最大宗的一項,高達29.02%,蔡裕慶說:「未來電動車是趨勢,如果不加上基本的智能,運輸業者能否競爭、生存都將成為問題,更不用說流失的商機有多大。」

 

蔡裕慶進一步解釋,台灣在電動中、大巴市場原來就擁有領先優勢,因此判斷對台灣來說,自駕車商機不在一般自小客車,而在運貨或運送乘客的中、大型巴士,只要積極發展,還有機會將技術輸出到大眾交通運輸建設仍不成熟的新南向國家。

 

談到台灣廠商的獲利機會,工研院資通所副所長鄭聖慶分析:「台灣ICT產業優秀,如何導入自駕車產業競爭是關鍵點,許多做雷達、攝影機、光達(Lidar,光學雷達)的台灣廠商都有從自駕車發展中獲利的機會。」

 

蔡裕慶則認為,自駕車未來發展會分等級,Nvidia將往高階自駕車走,也就是以Level 4以上的自駕車為目標,其他中低階等級的自駕車市場,甚至是工廠內負責載運、搬運的智能化機具,則是台灣廠商能著墨的地方。

 


註1:以台銀公告10月22日16點01分美元兌台幣匯率31.185元計算。
註2:Level 4(等級4)自駕車的駕駛人可在條件允許下讓車輛完整自駕,啟動自動駕駛後,一般不必介入控制,車輛就按照設定之道路通則,自己執行轉彎、換車道與加速等工作。(有方向盤自動車)

延伸閱讀

車用電子演化看自駕車關鍵元件 ——論IC檢測廠欣銓

2018-10-11

我們該讓私人擁有的無人自駕車在城市中上路嗎?

2018-07-17

載貨也載員工上下班 鴻海自駕車2021年飆進威州廠

2018-05-03

全球首例!Uber自駕車撞死行人 測試喊卡

2018-03-20

「3D感測」超威!讓自駕車長眼睛 機器人也能端茶送餐

2018-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