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5天賣出17億票房 國片《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為何在中國爆紅?

5天賣出17億票房  國片《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為何在中國爆紅?

林韋伶

字媒體

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臉書粉絲專頁

2019-03-20 14:51

由演員劉以豪與陳意涵主演的台灣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在中國颳起旋風,不但上映第5天累積票房達3.8億人民幣(約17.7億台幣),打敗《我的少女時代》,刷新台片在中國票房的新高紀錄,更創下10人進戲院有7人選擇看此片的風潮。

究竟這部片的成功關鍵在哪裡?其它台灣電影有沒有辦法複製這套成功模式呢?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以下簡稱《比悲傷》)去年11月在台灣上映時就有不錯的票房成績,以2.4億元票房拿下2018年最賣座國片的頭銜,贏過賣出1.2億元的《角頭2:王者再起》以及1億元的《花甲大人轉男孩》。

 

挾著在台灣熱賣的氣勢,《比悲傷》一片在短短不到半年內進攻中國市場,靠著口碑行銷與網路討論度快速竄紅。儘管在中國上映首日僅交出2000萬人民幣的票房,但隨後票房每日翻倍成長,上映短短5天,就刷新《我的少女時代》(以下簡稱《少時》)在中國創下的台灣電影最高票房紀錄3.6億人民幣。

 

《比悲傷》在中國受歡迎的程度甚至還超過差不多同期上映的好萊塢大片《驚奇隊長》(Captain Marvel),根據中國即時票房App貓眼的預估,《比悲傷》有機會賣出13億人民幣的票房,表現優於《驚奇隊長》的預估票房10億人民幣。

 

而如果《比悲傷》可以賣出超過13億人民幣票房,就有機會擊敗印度片《我和我的冠軍女兒》,成為在中國非英語系海外電影的票房冠軍。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在中國爆紅有理嗎?

 

對於《比悲傷》一片在中國爆紅,牽猴子整合行銷負責人王師認為:「首先是故事本身打動人,另外,現在是訊息流動非常快速的時代,中國觀眾多少知道這部片在台灣及海外票房的表現不錯,在好奇心驅使與口碑行銷發酵下,上映的第一個周末就確定了這部片的成功。」

 

《比悲傷》上映不久,先是以關鍵字「看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要帶紙巾」登上抖音熱搜榜第1位,隨後又靠著「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 淚點」這個關鍵字,登上微博熱搜榜第4名,顯示電影在中國網友間獲得熱烈討論。

 

台灣數位文化協會理事商台玉則認為,除了口碑行銷以外,中國買片方的精準眼光與行銷策略奏效也是一大關鍵。

 

商台玉分析,相較於過去偶像劇那種滿足觀眾幻想的純愛劇情,像是超帥總裁愛上平凡的小資女,這兩年中國觀眾眼界開了,近年來幾部在中國大賣的愛情片像是《前任3:再見前任》,以及劉若英執導的《後來的我們》,對愛情的刻畫更深刻、更接近現實的價值觀,也都賣出超過10億人民幣的票房。「《比悲傷》就屬於同樣類型的片,中國買片方看準這類型的電影在中國有一定觀眾群,加上宣傳時刻意搭上《前任3:再見前任》、《後來的我們》的熱潮,將每部電影用一句話去形容,塑造成了解愛情各面向的三部曲,這也是該片能大賣的重要因素之一。」

 

延伸閱讀: 《後來的我們》導演劉若英:現在的北京 就像當時的台北

 

《比悲傷》在中國爆紅 對台灣電影產業有什麼啟示?

 

《少時》與《比悲傷》的成功經驗,能帶給其它台灣電影什麼參考價值呢?王師認為,台灣電影儘管受到本土市場規模的限制,但基本功「把故事說好、打動觀眾是一定要的,且在地化就是最好的國際化,若片子本身有本土特色又能兼顧普世價值,就有機會征服海外市場。」

 

商台玉則點出:「台灣觀眾在看中國戲劇、節目時應該可以感受到,儘管雙方語言相通,但內容仍具有異國情調,對中國觀眾來說也是如此,《比悲傷》一片用的語言中國觀眾都聽得懂,但其中夾雜台式流行語、感情觀,略帶文青味的內容,中國觀眾可能不是那麼理解卻又似乎可以理解,這也是台灣電影吸引中國觀眾的地方。」

 

事實上,也有部分團隊選擇以兩岸合作的方式進行,男、女主角可能分別來自台灣與中國,導演與編劇等製作團隊也匯集來自兩岸三地的人才,但有時這種刻意考慮中國市場、安插角色,拍片過程中要顧慮太多因素,甚至為此更動故事情節、人物口音等作品,不見得能有好成績。

 

以翻拍《惡作劇之吻》故事的電影《一吻定情》,以及《有五個姊姊的我就註定要單身了啊》兩部合拍片來說,就沒有取得預期的成功。

 

台灣電影攻中國市場  青春愛情片最吃香

 

而從電影類型的分類來看,王師與商台玉都認為青春愛情片還是台灣電影最容易打入中國市場的類型。王師分析,中國已經是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經過投資氾濫的時代後,目前正往兩方向走。

 

其一是重工業化、走腎(激發觀眾腎上腺素),像是拍攝《流浪地球》這樣的科幻片;其二則是走心,在情緒上打動觀眾。王師認為:「台灣如果能在情感面打動觀眾、回到說故事的初心,就有機會攻下中國市場。」

 

商台玉則分析,中國電影沒有分級制度,所以電影都要是普級的內容,有些電影無法拍出普級片,在中國本來就不容易打開市場,台灣拍片方如果想要賺中國觀眾的錢,可能要以愛情、家庭、喜劇的劇情打入市場,「但難就難在要如何接地氣,儘管台灣製片方付出的成本可能不高,但腳本一定要好。」

 

在商台玉眼中,台灣在中國娛樂市場是相當有競爭力的,許多中國30歲左右的年輕人都是看《康熙來了》,或是台灣偶像劇長大的,因此台灣流行音樂、偶像劇或藝人在中國還是有相當程度的號召力。在中國政府希望影劇產業少拍一些古裝片、多拍一些時裝作品的政策指導下,故事說得動人的台灣團隊就有機會攻佔這個全球第二大的電影市場。

延伸閱讀

老謝:愈簡單的電影,愈令人回味無窮!

2019-02-18

職場生存大不易!出社會必看的10部電影,每部都能打中努力工作的我們!

2019-02-14

失戀也要開朗得理直氣壯!陳意涵:30歲的瘋狂,遠比不上36歲的勇敢

2019-02-14

飛機上看電影特別容易哭?10個少有人知的「飛航冷知識」

2019-01-31

國片復興微光中 看見魏導的堅持

2014-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