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信超媒體本月十八日在美國掛牌上市,上市首日漲幅超過二.二六倍,市值高達新台幣近一千億元,為台灣網路股打下第一個灘頭堡。但是,很多人說,和信超媒體飆過頭了,已遠超過它的實際價值,這是真的嗎?
和信超媒體總經理張瑞展在接受訪問時指出,由於有線電視在台灣的滲透率非常高,預料人們將更常使用有線電視來上網,目前和信超媒體的兩項主要業務是寬頻上網及寬頻內容,目前是以台灣為發展重點,但未來台灣將是通往大中華地區市場的一個跳板,可以在大陸複製這種運作模式。
張瑞展並預估目前的業務重心仍在於網路連線,主要是希望能夠快速地建立客數目,讓客戶能以更快的速度上網,所以網路連線仍占業務的八成以上。但是在未來四年內,網路連線占公司業務的比重將下降為六成,而網路內容的比重將提升到四成,因為屆時網路連線已是大眾化的商品,客戶需要的是更多豐富的網路內容。
微軟入股是大助力 足以說服投資人
外,微軟的支持,也讓這個「故事」更加吸引人。去年十一月,微軟支付三千五百萬美元(每股八.七五美元,總額約新台幣十一億元),取得和信超媒體四萬股(占一○%股權),成為和信超媒體一個最醒目的投資股東。事實上,和信超媒體早在前年就與微軟進行合作,最初是和信超媒體向微軟買一個網際網路上的技術,後來微軟亞洲區的大老闆每個月到台灣與辜啟允、辜仲亮等人碰面,結果很吃驚的發現,和信超媒體發展寬頻網路的架構及技術,已遠超過微軟原先的預期,雙方才開始進一步的合作計畫。
有了微軟這個大股東的支持,加上和信集團在台灣已建立起來的龐大勢力,橫跨金融、證券、網路、通訊等領域,整個集團積極朝向網路及電子商務市場發展,例如仲訊、和訊是經營 B2B 電子商務的公司, 中信銀及中信證都朝向電子銀行及電子券商的方向發展,加上和信電訊直接搶攻電信服務市場,和信超媒體背後還有相當多的企業體,而不是力單勢孤的一家公司而已。
對於外國投資人來說,和信超媒體擁有足夠的領先技術、夠大的市場占有率、有相當好的股東,還有進軍中國大陸市場的高度企圖心,這麼多條件合在一起,當然吸引國外投資客的注意,尤其是外國投資人在看亞洲網路股時,往往要求以域性為目標市場,若僅是限於某些國家或地區,常常會被視為「缺乏經濟規模、格局太小」,而這也是目前台灣很多網路股最受限之處。
亞洲最大寬頻網路公司 進軍大陸不遺餘力
事實上,和信超媒體在上市時,一直把公司定位於美國以外最大的寬頻網路提供者,這個定位讓許多渴望投資亞洲網路股的外國投資人頗為心動,尤其是美國網路股已經熱過一陣子,而且很多領域的競爭事實上已經成為定局,許多投資人都把下一個目標放在亞洲市場,認為亞洲網路市場將在未來幾年呈現爆炸性的成長,和信超媒體的出現,很可能成為寬頻市場的華文入門網站,因此許多投資人爭相投資,造成認購數量超過發行股數的三十倍以上。
另外,根據國內許多投資銀行的看法,經營團隊的年輕化、美國化,也是和信超媒體「被加很多分」的表因,這群三十歲上下的年輕團隊,英文講得比中文還要好,在海外進行募股說明( road show )時, 不僅表達能力好,又可以和台下的投資人進行很密切的互動,這些都是和信超媒體能夠上市成功的原因。
不過,和信超媒體上市首日的交易情況,其實也有幾點讓人憂心。例如當天市場的成交量高達七百九十七萬股,占總掛牌量八百八十三萬股的九○%以上,周轉率如此高,幾乎等於是所有股票都已換手。據了解,參與的券商也是全力作價,把第一天的上市搞得相當漂亮。
利多出盡台泥大跌 三年內仍會虧損
另外,過去幾個月因為持有和信超媒體九%,台泥的股價漲勢驚人,但是卻在和信超媒體上市時達到最高點五五.五元,其後便是連續幾天的回檔弱勢,頗有利多出盡的味道。在過去和信超媒體給予市場無限的幻想空間,但在化為實質股價後,反而對台泥等轉投資個股產生壓抑的效果,對於網路股來說,似乎真的不能下降到人間面對考驗,否則天上的精靈下凡來總會化為人間的一股輕煙。
更讓人擔憂的是,在到處都是「販賣夢想」的網路世界中,和信超媒體也難逃這種命運。一九九八年和信超媒體全年的營收只有九千美元(約新台幣二十七萬元),一九九九年的前三季中,營收為二十七餘萬美元,但淨損則高達一千二百六十萬美元,虧損是營收四十七倍,的確是夠瞧的,而且更令投資股東睡不著覺是,公司也警告投資人,一直到公元二○○二年,仍然會出現「可觀的」虧損及負現金流量。
只要有網路股的光環,就一定可以不必賺錢嗎?顯然在經歷過最近幾個月美國股市的洗盤,這個論點是愈來愈站不住腳了,許多業績成長趨緩、或是虧損無法減少的網路公司,股價都已經大幅修正,即使是業績仍然維持高成長的網路股,若長期仍無法看到有獲利的可能,也都面臨了相當大的質疑,和信超媒體顯然也無法脫離市場的評價標準,這也是值得未來繼續觀察的地方。
是鼓舞也是壓力 競爭更形激烈
但是不管怎樣,和信超媒體已成為台灣第一家到美國上市的網路股,並且獲得空前的成功,順利募集了兩億多美元,除了顯示其營運模式深獲美國投資人認同之外,一方面也對台灣其他有意赴美上市的網路股形成相當大的鼓舞,但是從另一方面來看,也對競爭同業造成不小的壓力。
所謂的鼓舞,當然是因為「有為者亦若是」,如果和信超媒體能夠如此成功,那麼其他具有類似題材的公司就不見得沒有機會,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和信超媒體因為上市一下子手上多了一堆現金,而且知名度立即提升上來,未來和信超媒體的投資,甚至購併的行動將更加速進行,難免不會擠壓到競爭同業,尤其是與其業務相近的東森多媒體,雖然集團也擁有有線電視的優勢,但若上市時間稍晚,不排除會因為財務及知名度落後,差距可能日益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