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近來由金融股領軍,加權指數帶量站上六千五百點,突破十年均線的壓力區,融資也站上三千億元,散戶的買氣等不及到總統大選後,已提早歸隊。
台股除受惠於全球經濟復甦,也是人民幣升值的贏家,再加上外資持續流入,長多走勢不變,投資人最大的挑戰在於選股,元大京華投顧副董陳忠瑞、瑞銀華寶證券總經理於貽勳、康和證券副總廖繼弘三位專家告訴你選股的方向。
今年以來,台股在金融股帶動之下,二月十六日指數收在六五六六點,成交量也維持在一千七百億元左右,有些投資人擔心金融股漲幅過大,或者是日成交量超過二千億元,會使台股短線過熱拉回。從量價結構來看,如果金融股連續一周成交量比重均占總成交量五成以上,才有過熱之虞;台股每日交易金額若超過二千五百億元,短線可能量能失控;至於融資餘額突破三千億元,長線來看仍在安全範圍內,不須過度擔憂。
在 G7(七大工業國高峰會議)二月初開會結束後,有兩項重要的結論,一是認為全球主要貨幣匯率過度波動,將不利於經濟成長。二是某些國家的匯率應更彈性。第一項是指歐元兌美元的匯率,從二○○二年以來,歐元兌美元匯率已經升值四成,對出口產業造成不利,主要國家如德國、法國、英國的經濟成長率都不到一%;反觀美國,去年經濟成長率達到三.一%,今年布希政府預估將達到四.四%,由基本面來分析,歐洲國家貨幣不可能再大幅升值。
今年是美國的大選年,布希政府作多經濟的心態不言而喻,目前最頭痛有兩大問題,一是失業率仍待下降;二是美國去年貿易逆差高達四八九四億美元,其中一二四○億美元來自中國。要刺激景氣、增加就業,最好的辦法就是維持低利率以及弱勢美元,但是美元兌歐元已經貶值四成多,因此,促使亞洲貨幣、尤其是人民幣升值,是美國提升景氣的下一步棋。
亞洲國家從日本以降,所持有的外匯存底占全球外匯存底的七成,但是,亞洲各國係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各國央行普遍抗拒升值,尤其是對美國出超最大的中國,仍採取固定匯率政策。不過在 G7 之後,日前美國財政部長史諾表示,人民幣將改採取更靈活匯制,未來將朝直接放寬浮動區間以及改釘一籃子貨幣。
人民幣過去一直釘住美元固定匯率,改採浮動匯率是升值前的序曲,在二月十五日史諾的談話後,更加深金融市場對於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不管人民幣何時升值?升值幅度如何?預料在升值後將增強中國人的購買力,帶動中國龐大的內需市場。
最近,外資及法人開始注意中概股,最重要原因就是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一旦升值,在當地的投資立即享受資產價值上升的好處;其次是內需擴增對業績有直接的幫助;最後在籌碼面,中概股已沉潛一年,籌碼面相當穩定。對於外資而言,要享受人民幣升值以及中國的內需市場擴大,台灣的中概股是很不錯的選擇,而外資從二月初起大買中華汽車,就是看好中國對汽車的需求,延續這樣的思惟,在中國布局多年,已進入收成階段的統一、華新、遠紡、正新、建大、泰豐等公司,都是將受惠於人民幣升值的中概股,目前本益比不高,這段時間融資亦未增加,基本面及籌碼面都看好。
至於目前最為熱門的金融股,由於利率看漲,台幣看升,兩項因素對於金融股最有利,利率看漲可以擴大金融業的放款利差,景氣回春也有助於清除壞帳,而台幣幣值看升,除了帶動資產價值上升以外,也會加速國外資金投資台股的意願。過去外資最重視台灣的電子股,對於金融股的持股比重低於 MSCI(摩根士丹利國際資本公司)的權數比重,如今台灣的銀行業積極打銷呆帳,又有合併的題材,會是外資加碼的目標。選股的方向上,除了國泰金、新光金等壽險業將受惠於台股及土地價值回升,具有被合併題材的公司,例如第一金、彰銀、台企銀,都是可留意的標的。
台幣升值對於下游電子股不利,因此電子股應朝上游選股,其中利基型封測類股,例如菱生今年每股純益三元、股價二十二元,超豐每股純益五.八元、股價四十二元,還有全懋的獲利也很好,這些公司本益比都不到十倍,二線封測股的投資價值優於一線股。
雖然三月有總統選舉,但這並不影響經濟基本面及股票的長線投資,而且由於全球景氣是去年下半年起復甦,因此今年第一、二季的基期很低,不論是總體經濟,或是個別公司獲利,預料成長性都相當好。
二月十三日 MSCI 雖然未調升台股的權值,研判這是為了不讓外界聯想到與選舉有關,到了五、六月調高的機率非常大,目前台股總市值大於韓國,但外資持有台股二三%,低於韓國的四○%,外資對台股的持股仍然不足。且 FSTE (英國金融時報指數),也計畫將台灣列為已開發國家,此舉也會吸引新外資加入,估計 MSCI、FSTE 若調升台股權值,將有二、三百億美元資金流入,屆時外資買超的力量 會超過去年的五千億元台幣。在基本面及資金面的有利因素下,台股下半年可望上攻八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