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本夢比秀過頭 生技股不宜追高 P.118

本夢比秀過頭 生技股不宜追高 P.118

今年來股價漲勢最凶的,除了IC設計與太陽能之外,生技股可能是最讓大家意外的類股,尤其是訊聯漲破二百元,更讓投資人對生技股充滿期待,不過,專家建議,此刻手中已有持股的人應先行獲利了結,至於空手的人也不宜追高。

投資二萬元,就能現賺超過十萬元,這樣的機會只有一千四百個,結果吸引超過二十五萬人搶當幸運兒,中獎率僅僅○.五%。

七月二十六日,訊聯生物科技以每股二十三元掛牌上櫃,挾著生技股熱潮,雖然上半年的每股稅後純益不過○.八五元,但盤中股價一度大漲至二二九元,漲幅八九六%;收盤價在一九○元,漲幅七二六%,破了台灣證券史單日盤中漲幅和掛牌首日漲幅的新紀錄,訊聯也一舉站上生技類股股王寶座。

二○○○年成立的訊聯,主要產品為臍帶血儲存、基因檢測及幹細胞生醫美容,去年營收三億一千萬元,獲利二千萬元,其中超過七成的營收貢獻來自臍帶血儲存。有人戲稱,訊聯這家「高級冷凍庫」公司,竟擁有股王身價,「臍帶」血是不是真的值得「期待」,還是會讓投資人受傷害?就像今年三月以來被認為漲勢「莫名其妙」的生技類股,的確需要好好檢視一番。

政策作多 股價漲翻天

帶動這波生技股股價的推手,大致有三股力量。第一是國際生技類股看漲,四月分,美國證交所生技指數(BTK)漲幅高達七.五%,指數來到八三七.六五點,創下二○○○年網路泡沫化以來的新高;那斯達克生技指數也於同月強勁攀升八.三%,為國際生技市場打了一劑強心針。

再來,是國內生技產業陸續傳出利多。日本於二○○五年四月實施「產銷分離」的新版藥事法,將藥品放寬至可於日本境外生產銷售,大大增加了藥品代工機會,除了中化接獲日系大廠小野、味之素、武田、鹽野義製藥等代工訂單;健喬信元也拿到日本橘生製藥授權攝護腺用藥的三期臨床實驗,及代工協和藥廠的高血壓用藥;永信今年四月取得美國安眠藥Zolpidem製造許可證,預測第一年出貨金額可以達到四百萬美元。四月底以來,上述公司的股價都上漲超過一.五倍。

令市場跌破眼鏡的是,水漲船高的不僅是基本面轉好的公司,許多每月營收僅一、二百萬元,虧損連連的公司,股價也飆升得又急又快,造就如此「本夢比」奇蹟的主要原因,投資市場多數認為,是由於政府一連串推出的政策利多。

「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草案在六月於立法院三讀通過,適用於研發人類或動植物的新藥,以及高風險醫療器材產業,條例內容包含抵減租稅優惠;公司投入新藥研發項目,原本在財報上被認列虧損,只要能發展至臨床實驗第三期(編按:指根據FDA規定,已在多重醫學中心使用、超過數百人或千人以上的臨床案例,接近新藥申請上市階段),投入研發的公司可將虧損改列為無形資產。政府亦宣布將投入二七○億元成立南港、竹北和路竹等北、中、南三大生技園區,周周利多,讓生技股幾乎天天有人亮燈漲停。

只是,財報的可看性和股價不成比例,政策宣示只能維持短暫話題,讓人忍不住聯想,這波生技熱會不會也化為二○○○年的網通泡沫?

產業循環 現階段股價過熱

生技產業在過去曾有兩次高峰,第一次是在九○年代末,在「基因定序」的狂潮牽動下,複製羊乃至複製人等話題沸沸揚揚,那斯達克生技指數從一九九六年開始,五年內大漲近十倍;二○○一年,市場對基因醫療概念轉趨保留,指數便一路滑落,最低曾大跌七成。

到了二○○二年,SARS風暴席捲全球,曾再度為生技產業燃起一線希望,沒想到,這場瘟疫讓實際上醫院的人數銳減,造成醫療行為和藥品銷售的數量下滑,沒有支撐力道,生技產業的發展又再度沉靜下來。

過去,台灣的生技股股價長期被壓抑,原因在於市場規模過小、法令相對保守以及健保逐年調降總額給付。生技產業的內容,大致可以區分為藥品、醫療器材和生物科技(基因工程);全球生技產業的規模估計有八千億美元,但台灣一年的產值僅約四十七億美元,占全球生技產業不到○.六%,沒有經濟規模,產業地位小,讓投資市場長期興趣缺缺。

到了今年,在國際市場和國內政策雙重激勵下,生技股再度成為明星,但最近漲幅顯得過熱,玉山投顧研究員許義中就認為,在八月財報陸續公布後,生技類股應會發生一波整理,「生技產業的營收屬於溫吞型,股價不應該用跳的。」M.A.資產管理公司執行長陳冠融也建議,目前手中已有持股的投資人,可先行單次或分批獲利了結,而沒有趕上這班生技股大漲列車的人,現階段也不宜進場。

陳冠融認為,長線看來,生技股是正確的趨勢,但政策催化只是其中一項條件,要支撐生技股股價後續行情,還是得靠產業本身的條件:第一,是否接獲國際大廠代工訂單;第二,確實有新藥推出或已進入第三期臨床實驗;第三,具備購併題材。

觀察三指標 回檔後進場

人口老化和醫療保健支出提高,是必然的趨勢,自然也會帶動生技產業發展,因此長線看來,生技類股依然是可以投資的方向。但生技產業和電子產業不同,產品開發期長,投入經費高但回收慢,近幾年有具體成果的公司,背後都耕耘過相當長的時間,而這些成果正好作為投資人選擇生技股的指標。

首先是接獲國際大廠代工訂單,過去外商曾在台灣設立製藥廠,但由於市場規模太小,外商紛紛撤出,轉往市場大的中國大陸設廠,也恰好讓國內藥廠有機會買下這些歐美外資留下的、有GMP認證的藥廠,經過幾年的努力,現在已經陸續取得歐、美、日的代工訂單。除了中化、健喬信元和永信,生產原料藥的旭富(4119),手中也擁有全球前十大藥廠的代工訂單。

在新藥研發方面,陳冠融強調,最好鎖定確實有新藥推出,且已經進入第三期臨床實驗最佳。一個新藥品從研發到上市,至少需要十年的時間、及三億美元以上的龐大資金;面對總是號稱「新藥研發正進入臨床階段第二期」的公司,投資人就應審慎考慮,一旦這些「永遠的第二期公司」研究成果失敗,投入的時間金錢等於白費。

生技製藥股中第一季EPS帶頭突破一元大關的晟德,是東洋旗下的特殊劑型公司,東洋近年來積極朝癌症藥物市場發展,將旗下藥品種類減少至二十五項,專注新藥研發和利基市場的策略,配合政府鼓勵新藥研發的優惠政策,後續的成長空間仍相當大。

最後一個則是具備購併題材,如洗腎儀器市占率最高的東貿和洗腎耗材商邦拓旗下的子公司,分別在今年元月和六月被德商費森尤斯醫藥(FMC)購併。

還有一個領域是「醫療器材」,這也是精密儀器基礎雄厚的台灣,進軍醫療市場相對具有優勢的領域。精華明年將於大陸擴廠;寶島科轉投資的海昌眼鏡,也預備於香港掛牌上市,這兩家台灣隱形眼鏡龍頭,始終維持穩定成長的態勢;生產電動代步車的必翔,所開發出電動車必備的鋰鐵磷酸電池,可大量儲能,應用在醫療器材以外的自行車或機車市場,是龐大的商機。此外,如做雷射手術的大學光、人工關節的聯合和多功能血壓計的百略、優盛和合世,都是值得關注的個股。

政策未整合 影響競爭力

歸納台灣生技產業發展的優勢,一是人口老化與醫療保健支出提高;二是健保給付逐年調降,國內藥廠持續拓展海外藥品或國內健康食品市場;三是電子資訊和精密機械的厚實基礎,是發展醫材最重要的競爭力;四是華人在生技界仍有不少人才,每年大學入榜的排名,醫學院與電機系的排名都是最前面的,人才並不缺乏。若能善用這些條件,長期看來,台灣生技產業當然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只是,目前全球生技產業的專業分工體系仍然不是太明顯,與電子業水平分工的模式大不相同,未來台灣要努力做出更多成功的模式,才能讓生技產業獲得更多的人才及資金的挹注。

雖然目前政府把生技產業列入「兩兆雙星」的政策鼓勵項目,但相關單位從經濟部、中央研究院、工研院到國家醫療產業策進會,卻各自推行計畫,政策始終呈現多頭馬車的現象。

相較於鄰近的新加坡,由於穩定的政局,和一條鞭式的行政效率,截至二○○五年底,全球前十大藥廠,已有八家在新加坡成立研發中心或製造廠;二○○七年第一季,這些國際型公司的投資總額已經達到六.六八億美元。而印度對智財權與專利法的修正,加上過去IT產業委外發展的成功經驗以及相對低廉的成本效益,○七年第一季就有六家國際藥廠在此建立研發中心和實驗室,為印度生技產業的發展創造商機。這些成功的經驗,都值得台灣未來發展生技產業,作為借鏡。

延伸閱讀

國安基金買15檔有3檔賠錢,靠台積電大賺83億!第8次護盤成績單揭曉,金融、科技股買了哪些?

2024-01-26

台積電供應鏈要去捷克「打群架」!崇越揪台廠一起佈局 「歐洲竹科」何時成形關鍵有二個

2024-09-05

台股暴跌774點,外資賣超857億史上第2大!國安基金護盤?證交所喊話…他給3理由「會再破底」

2024-04-19

台新金發公告搶先遞件公平會「申報新光金結合」,中信金:昨天已送件「才是第一家」

2024-09-04

台股2天崩2800點國安基金護盤?外資賣超699億第7大…融資追繳令引爆?有救市行動?證交所說明

2024-08-05